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棉菜

鎖定
棉菜是菊科鼠麴草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莖直立或基部發出的枝下部斜升,上部不分枝,有溝紋,被白色厚棉毛;葉無柄,匙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匙形,基部漸狹,稍下延;頭狀花序較多或較少數,近無柄,在枝頂密集成傘房花序,花黃色至淡黃色;朔果倒卵形或倒卵狀圓柱形,有乳頭狀突起;冠毛粗糙,污白色,易脱落;花期1-4月,8-11月。 [3] 
棉菜產自中國台灣、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及西南,生於低海拔乾地或濕潤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見,也分佈於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及印度。 [4] 
棉菜莖葉入藥,為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藥,內服還有降血壓療效。 [5] 
中文名
鼠麴草
拉丁學名
Gnaphalium affine
別    名
棉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桔梗目
菊科
鼠麴草屬
分佈區域
廣泛

棉菜形態特徵

鼠麴草
鼠麴草(18張)
棉菜是温州話的名稱,它的學名是鼠麴草。別名佛耳草、追骨風、絨毛草。鼠耳、無心草、鼠耳草、香茅蚍蜉酒草、黃花白艾、佛耳草、茸母黃蒿米曲、毛耳朵、水菊、綿絮頭草、金沸草地蓮、黃花子草、水蟻草、清明香、追骨風、清明菜、棉花菜、菠菠草、棉繭頭、寬緊草、清明蒿、一面青、鼠密艾、水蒿、靶菜、白頭草、水曲、絨毛草、絲棉草、羊耳朵草、貓耳朵草、孩兒草、貓腳藥草、花佛草、毛毛頭草、黃花果、糯米飯青、棉菜、黃花曲草、白芒草、田艾、毛氈草。
一年生草本。植株莖直立或基部發出的枝下部斜升,高10-40釐米或更高,基部徑約3毫米,上部不分枝,有溝紋,被白色厚棉毛,節間長8-20毫米,上部節間罕有達5釐米。葉無柄,匙狀倒披針形或倒卵狀匙形,長5-7釐米,寬11-14毫米,上部葉長15-20毫米,寬2-5毫米,基部漸狹,稍下延,頂端圓,具刺尖頭,兩面被白色棉毛,上面常較薄,葉脈1條,在下面不明顯。
頭狀花序較多或較少數,徑2-3毫米,近無柄,在枝頂密集成傘房花序,花黃色至淡黃色;總苞鐘形,徑約2-3毫米;總苞片2-3層,金黃色或檸檬黃色,膜質,有光澤,外層倒卵形或匙狀倒卵形,背面基部被棉毛,頂端圓,基部漸狹,長約2毫米,內層長匙形,背面通常無毛,頂端鈍,長2.5-3毫米;花托中央稍凹入,無毛。雌花多數,花冠細管狀,長約2毫米,花冠頂端擴大,3齒裂,裂片無毛。兩性花較少,管狀,長約3毫米,向上漸擴大,檐部5淺裂,裂片三角狀漸尖,無毛。
朔果倒卵形或倒卵狀圓柱形,長約0.5毫米,有乳頭狀突起。冠毛粗糙,污白色,易脱落,長約1.5毫米,基部聯合成2束。花期1-4月,8-11月。 [3] 

棉菜生長環境

棉菜生於低海拔乾地或濕潤草地上,尤以稻田最常見。 [4] 

棉菜分佈範圍

棉菜產自中國台灣、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及西南。也分佈於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中南半島及印度。 [2]  [4] 

棉菜生長習性

棉菜是喜温性中生牧草。年均温度11-25℃;年降水量600-1700毫密。土壤從沙土到粘土、從酸性土到調鹼性土,均能良好地生長。土壤pH值是4.0-8.2。適生於濕潤的丘陵和山坡草地、河湖灘地、溪溝岸邊、路旁、田埂、林綠、疏林下、無積水的水田中。多星散分佈,常成優勢羣落。 [1] 

棉菜栽培技術

採集野生幼苗種植
早春從野外採挖野生鼠麥草幼苗,帶土移植於菜園種植。種植密度:如作蔬食採收,按6-8釐米見方種植,每立方米種植250-280株;若作種株採種,則按10釐米見方種植,每平方米100釐米左右。初秋見花序由黃色轉變為黃白色時,把果序剪下晾乾搓取種子,乾燥後貯藏備用。宜用新種,貯藏期如超過1年,則發芽力很低。採種地常自然散落大量種子,氣温及土壤潮潤即萌芽生長,可採食或挖苗種植。
收集野生種子
南方於8-9月間當鼠麥草的果穗轉灰黃白色時,採摘果穗取種。鼠麴草喜濕潤較肥沃的土地,種植時宜選灌溉方便的田地,或菜園邊地。鋤後施腐殖土或堆肥與表土混合後作畦,畦的大小可隨意,以方便採拔為宜。鼠麴草的種子在高温下不易發芽,故宜春播。南方可在2月進行,有霜凍的地區露地播種於終霜後即播,或於3-4月間播後用地膜覆蓋,保温保濕。
條播
可按行距10釐米開淺溝,播前於畦內灌透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撒下,隨後撒一薄層過篩的細土,以稍蓋住種子為度,約0.1釐米厚便可,因種子萌芽時具有需光性。或播種後不覆土,只蓋塑料膜,約3天后,即種子露白萌發時,揭去薄膜,撒一薄層細土 [2] 

棉菜主要價值

棉菜藥用價值

棉菜莖葉入藥,棉菜花含有木犀草素4'B-D萄糖甙等藥用成分,為鎮咳、祛痰、治氣喘和支氣管炎以及非傳染性潰瘍、創傷之尋常用藥,內服還有降血壓療效。 [5] 

棉菜經濟價值

全草可以提取芳香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