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棉湖戰役

鎖定
1925年2、3月間,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在棉湖一帶和陳炯明的軍閥部隊打了一場軍事史上十分著名的戰役——棉湖戰役,也稱為大功山戰役。 [1]  棉湖戰役,教導團雖傷亡慘重,但戰果輝煌。一團以1000餘人浴血抗擊萬餘名精鋭之敵,迫使敵軍北潰100多里,留下了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 [3] 
名    稱
棉湖戰役
發生時間
1925年2月
地    點
揭西縣棉湖鎮
參戰方
東征軍、軍閥陳炯明
結    果
東征軍戰勝
參戰方兵力
東征軍:3000人;陳炯明軍隊:20000人
主要指揮官
許祟智
何應欽
陳炯明

棉湖戰役歷史背景

1923年6月中旬,中國共產黨在廣州舉行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接受共產國際關於同國民黨合作的主張,決定聯合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以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為中心任務;採取以共產黨員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的形式實現國共合作。隨後,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推動和幫助了孫中山改組國民黨,使之成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成為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
當時,被逐出廣州的軍閥陳炯明,踞守惠(州)、潮(州)、梅(州),擁有七個軍10萬人,長期與孫中山、大本營對立,是造成廣東動亂與戰禍的主要因素之一。
1924年冬,孫中山離粵北上,陳炯明認為大元帥府羣龍無首、有機可乘,即於12月7日,在汕頭重任”粵軍”總司令,以援助商團為名,發兵進攻廣州。
針對上述形勢,蘇聯軍事顧問加倫提出了東征的建議,認為只有出兵東江,打倒陳炯明,才能改變廣東局勢,完成以勝利支持孫中山北上的政治使命。在中共廣東區委的推動與幫助下,廣州革命政府將所轄各軍組成東征聯軍。
第一次東征於1925年2月1日開始。2月1日,東征軍分左、中、右三路出發。打着擁護國民革命旗號但實際上卻是地方軍閥勢力的楊希閔部滇軍和劉震寰部桂軍分別負責左路和中路;剛剛組建的黃埔軍校校軍二個教導團和許崇智部粵軍,參加右冀作戰。
東征軍很快地攻克龍崗、淡水、平山、海豐、陸豐等地。3月3日右路軍在裏湖擊敗洪兆麟,7日順利佔領潮安和汕頭。正當右路軍乘勝前進之時,擔任左、中兩路的楊希閔滇軍和劉震寰桂軍卻心懷鬼胎,進至惠州後按兵不動,使盤踞在五華、興寧一帶的陳炯明手下林虎部得以養精蓄鋭。他們集中主力2萬人,開進河婆,抄襲東征軍右冀之後路,企圖於揭陽、潮州之間一舉消滅東征軍。
經過廣大官兵的浴血奮戰,軍校教導團終於以兩個團3000多人的兵力,打敗了敵軍六個師20000多人的精鋭部隊,取得了空前的勝利,基本奠定了第一次東征勝利的基礎。 [1-2] 

棉湖戰役戰役經過

1925年3月6日,東征軍右路軍抵達揭陽縣城。陳軍總指揮林虎乘左、中兩路軍消極觀戰,進至惠州按兵不動之機,策動6個師的兵力,開進河婆,抄襲右路軍之後路,企圖在揭陽、潮州一帶包圍、攻擊孤軍深入的黃埔軍校教導團。蔣介石、周恩來、加倫等率領何應欽教導一團、錢大鈞教導二團及許濟的粵軍第七旅迎戰林虎部。3月12日,教導一團佔領棉湖,指揮部設於棉湖興道書院;教導二團向池尾推進,準備抗擊駐裏湖之敵;許濟旅從潮安經揭陽進至棉湖東北面的桐坑、古福一帶。
3月13日上午,教導一團在棉湖的崩山、大公山周圍農田與敵展開激戰。林虎部佔據有利地形,兵力多,教導一團英勇奮戰,反覆衝鋒,雙方傷亡慘重。臨近中午,許濟旅投入戰鬥,迫敵後退。下午,林虎部發起反攻,許濟旅不支,教導一團雖極力抵抗,但傷亡較大。下午4點多,教導二團在普寧裏湖未遇到敵人,遂轉向和順鄉(今揭西縣金和鎮)投入戰鬥,從背後打至林虎軍司令部,敵前線發現後方被襲,恐腹背受敵,遂狼狽逃遁,乘夜向五華、興寧一帶撤退,東征軍取得棉湖戰役的勝利。
棉湖戰役,教導團雖傷亡慘重,但戰果輝煌。一團以1000餘人浴血抗擊萬餘名精鋭之敵,迫使敵軍北潰100多里,留下了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棉湖大捷之後,右路軍連續攻克了五華、興寧和梅縣,於4月初順利結束了第一次東征。 [3] 

棉湖戰役戰爭細節

二十日校軍由淡水出發向平山(惠東)前進,遇敵洪兆麟之反攻部隊手羊塘圩附近,經半天的激戰,我軍奮勇衝擊,敵狼狐潰退。二十一日進駐白芒花。二十四日進駐白雲市,途中遇大雨,道路泥寧,行軍甚苦。二十五日進次平政圩。二十六日進駐赤石圩。二十七日向海豐進發。敵聞風道走,我軍猛追。沿途居民,壺漿歡迎,爆竹聲喧,如慶昇平。
這一段戰爭取得成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部隊英勇顏強,但另一方面也確實在於政治思想工作起了巨大的作用。周恩來總理當時是軍校政治部主任,也是校軍政治部主任。戰鬥開始後,他隨軍出發,並參加作戰。他經常派出宣傳隊走在部隊的最前面。宣傳隊到處貼標語,向老百姓宣傳,對爭取人民羣眾的瞭解與支持,起了很好的作用,同時也鼓舞了部隊。他們對士兵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在每個士兵胸前所配符號的背面印着“愛國家、愛人民、不貪財、不怕死”的字樣,由各連黨代表常對士兵講解這四句口號的意義。校軍還規定了幾條紀律:不擾民,不拉夫,買賣公平,不強佔民房。這些紀律,在周恩來同志的堅持貫徹下,當時確實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月十三日零點三十分,蔣介石命令第七旅許濟部於十三日晨七時半以前進至塔頭埠向敵左側包圍攻擊;命教導第二團錢大鈞部於十三日晨五時三十分出發,攻擊湖右岸鯉湖之敵,並掩護第一團之左側,命何應欽團於十三日晨五時三十分渡河,攻擊正面和順之敵。那時既沒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可資聯絡,又無騎兵可以傳送,完全靠步行,所以上下間、友軍間的聯繫十分困難,而敵情總是瞬息萬變的。原已到達鯉湖之敵,僅留兩千餘人在鯉湖附近一帶高地佔領陣地,阻止我軍攻擊右側,其主力軍已轉至和順方面。又因無精細地圖,許旅向敵左側背遷回,越走越遠,沒有與敵接觸的機會,反而使敵減輕了左翼的顧慮。這樣,第一團遂獨擋十倍多的大敵,成為有名的棉湖戰役。
是日午前七時三十分,何應欽團長率部進至距和順約四十華里之曾擴村,得知敵軍王定華等部五、六千人已在和順東端高地佔領陣地。何應欽即以第一營、第三營為第一線,每營附重機槍兩挺,第一營攻擊正面之敵,第三營由右方前進繞攻敵之左翼,第二營及特種部隊控置於第二線為預備隊。但敵人既控制了有利的地形,人數復多至十餘倍,接戰之初,即以大部分兵力向我包圍,彼此相距不過二百米。我第一營猛烈奮戰,以白刃肉搏,反覆衝鋒,殺敵甚多,正面之敵,始不敢進,而我方損失亦十分嚴重。
敵見正面難以進取,遂以強大兵力向我左翼襲來。何應欽立。即命令第三營迅速攻擊前進,佔領右前方最高地以壓迫敵人,並令預備隊派出一連掩護重機槍挺進,與敵激戰而牽制之。午前十時因第一一營左翼向曾擴村東北之小高地轉移,於是曾擴村已無兵據守,敵人遂由曾擴村前進至該村東端田地內,距團部僅二百多米。何乃命第二營營長劉詩率預備隊的第六連渡小河用刺刀向敵人猛衝,同時命炮兵向曾擴村東面田地內之敵人射擊,命中數炮,敵爭向後退。我炮兵繼續向曾擴村內射擊,能敵二十餘人。這時我軍跑步追擊,敵軍被迫退出曾擴村,我第二營第六連佔領後據守之。到十一時三十分,敵復增兵反攻,該村東南方田地內發現敵軍數百名,對第二營之五、六兩連進行猛烈攻擊。何應欽覆命僅存之預備隊第四連加入戰鬥,增加左翼攻擊敵之右側,並親自率領團部之特務連(即警衞連)和團部人員,督兵奮戰,往來衝殺,敵雖頑強,死傷甚重,乃紛紛向上北湖退卻。
此役,教導第一團以千餘之眾,獨當新鋭二萬多之敵,將士用命、前仆後繼,性慘烈。自晨至午,我軍已苦戰半日,仰視天空,且僅當午,右翼許旅已否到達戰場尚無消息,鯉湖方面的教導第二團亦沒有聯絡上,總預備隊已使用無餘,而敵人兵力雄厚,有增無已,下午半日的戰況正不知如何結果。當此情況十分險惡之際,前派出的偵察班適趕回團部報告,稱粵軍許旅由右翼前進,先頭部隊已與敵人接觸。何聞許旅已到,右翼可無顧慮,第三營與敵激戰半日,傷亡甚大,追許旅到達,遂協令向敵攻擊。敵人見我右翼已增加生力軍,遂以大部分兵力猛向我左翼包抄,第二營陷入十分苦戰中,飛請派兵增援。何應欽乃令團部的特務連殘部參加戰鬥,迅即增援左翼,自下午零時三十分起,會同第二營猛烈衝殺,白刃相接,喊聲震天,雖給敵人以創傷,挫其兇焰,但敵詩其人眾,仍繼續頑抗,戰鬥激烈達於頂點。此時,第一團已無兵力可以增援,乃命僅存兵力固守幾個高地。午後一時以後,右翼許旅及第三營方面戰鬥漸趨激烈,經我猛烈衝擊,敵不支紛紛向和順方面潰逃,敵之左翼漸趨崩潰。許旅及第三營跟蹤追擊。同時在中央之第一營亦自陣地興起,向和順方面前進,與右翼協同出擊,追奔逐北,所向無前。不料進至和順村附近,村內尚有大量敵人,竟然施行猛烈反攻,並用機槍向我猛烈射擊,許旅一部退卻,教導第一團之一、二兩營死傷枕籍。處此千鈞一髮之際,何應欽親率左右二;三十人和尚控制在手的重機槍一挺,對敵人實行最猛烈之射擊,並大聲呼喊,殺聲震天。敵人驚懼,躊躇而不敢進。
棉湖之戰,打得十分激烈,在歷史上是很有名的。 [4] 

棉湖戰役周恩來與棉湖戰役

一九二五年三月中旬,周恩來參與領導黃埔軍校兩個教導團及許崇智部共二千多人,到了潮汕地區,由揭陽經東園古福下洲渡等路線進人棉湖鎮。並在興道書院(今棉湖中學大禮堂)後樓樓下的右邊偏房住了二夜三天。
周恩來到棉湖後,立即安排革命軍在榕江搭浮橋,北渡西擊軍閥陳燜明的主力部隊,領導了有名的棉湖戰役。
棉湖之戰的戰場南北連貫八里左右,北起大公山周圍的農村(今金和鎮河內、和西村)南經伍山(今鳳江鎮的雙山、走山、南山洋,金和鎮的南山頭、南山尾)一帶。當時,軍閥陳燜明的部隊約一萬多人,分佈於大公山西面及南側,準備進犯棉湖,時陳軍到處虜掠,弄得農民四處逃散,在和西的沙犁潭新寨村,村民老尾叔被陳軍發現,立即開槍,後來尾叔奔人小巷,爬上竹梯躲入樓房才脱險,至今塞牆的彈痕尚存。
時周恩來佈置東征軍的粵軍某部經普寧鯉湖包抄和順,又親自帶領黃埔軍校第一教導團一千多人進迫大公山東側,並選取了形勢險要的崩山(今獅山)安上六門野戰炮作為掩護,然後向山湖、新擴,大公山進軍,計劃奪取大公山頭,一舉殲滅頑敵。三月十二日(舊曆二月十九日)戰鬥開始打向,革命軍尖兵於早晨到達山胡.請來農民楊兩平(今年八十六歲)帶路,時陳燜明在雙山的部隊直迫山湖,大公山上的匪軍也迫下大公山村,革命軍第一營和第二營的戰士在共產黨員劉濤西率領下衝上大公山前的豬山坪尖,敵軍槍彈如雨,革命軍傷亡過半,其中有四十八名共產黨員壯烈曬性。
由於敵我兵力相差十倍,陳匪軍蝟猴一時,至當天午後,直迫至灰寨河的雙溪嘴的地方,敵軍舉着戰旗大喊大叫,向崩山,新坊一帶進犯在此千鈞一髮之際,周恩來發現六門野戰炮不響,曾親臨崩山督戰,命令炮轟敵陣,只見六炮齊鳴,一時山搖地動,有一顆炮彈打中雙溪嘴的敵軍先頭部隊,旗手當場能命。敵旗一倒,敵軍大亂,這時,崩山上的衝鋒號一響,革命軍從新塘一帶衝上大公山。革命軍的炮彈在大公山頭四處開花,有的還打到山後沙犁潭新寨村邊的馬踏石埔,而陳軍的三門土炮則不會響,同時,位於鯉湖方面的東征軍中粵軍某部從側面包抄過來配合反攻,敵軍死傷甚多,敵旅長戰死,在這場血戰中,革命軍殲敵萬餘人,馬踏石埔一帶敵户遍地,其中還有一具騎白馬的軍官的户體。逃敵則棄了大量軍需品,倉煌逃命,至天黑時分,陳軍已全部經五華,興寧、向閩南潰敗。 [6] 
在這次戰役中,周恩來注意做好羣眾工作,故當地農民紛紛支援革命軍,村民王良琴家為革命軍煮水,送飯,當年六十一歲的良琴伯為革命軍挑飯至松柏前線,他老伴布袋姨則挑開水上崩山,革命軍次日把木桶挑還良琴伯,還贈給他一領赤紅色的毛毯。良琴伯與同村六妹叔、阿進叔等一大批農民,協助革命軍將傷員抬至棉湖醫院醫治。
聞名的棉湖之戰,在政治主任周恩來的指揮下,打了一個漂亮仗。據歷史記載,這個戰役關係到革命的“存亡甚大”,如果失敗的話,則不但革命軍將會被陳煙明“消滅”,而且“廣州也不可保矣!” [5] 

棉湖戰役歷史意義

棉湖戰役是東征中最激烈的一次戰鬥,寫下了中國近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也是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棉湖戰役是具有重大歷史意義、里程碑式的戰役,是東征中一次決定性的戰役,扭轉了整個戰局。對於穩定軍心、民心,鼓舞革命人民繼續完成東征,繼承孫中山先生未竟的事業,起了重要作用。
棉湖大捷後,右路軍連續攻克了五華、興寧和梅縣,於4月初順利結束了第一次東征。這次東征沉重打擊了陳炯明的勢力,壯大了革命軍的力最,擴大了革命影響,促進了工農運動的發展。
棉湖戰役期間,蔣介石、周恩來、廖仲愷和蘇聯顧問加倫將軍等在興道書院住了三天三夜。周恩來在興道學校教學生唱《愛國歌》,還在三樂堂給30多位學生演講,教育青年應有救國救民的革命志向,號召有志學生要團結起來,與工農相結合,參加革命活動。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積極開展愛國宣傳活動,對當地革命事業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