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英语: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法语:La Chambre de Van Gogh à Arles;荷兰语:Slaapkamer te Arles)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8至1889年间在法国普罗旺斯的阿尔勒所绘制的一组作品,共5个版本,包括3个油画版本和2个素描版本。3个油画版本分别收藏于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美国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内 [1]。第一个素描版本在法国巴黎被私人收藏,第二个素描版本收藏于美国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2] 。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的5个版本中都是同样绘制了梵高在阿尔勒时的卧室模样,床、座椅及家具等 [3]。作品里深藏着梵高从精神和物质上对“归宿”的不懈追求。梵高希望该作能够表达超然的静谧、闲适和安宁,可事实上该作品却显得有点焦躁,令人晕眩。画中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梵高的作品,让观赏者从中洞悉到他对艺术的期望 [4]。
- 中文名
-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
- 作 者
- 文森特·梵高
- 英 语
- Vincent's Bedroom in Arles
- 法 语
- La Chambre de Van Gogh à Arles
- 荷兰语
- Slaapkamer te Arles
- 创作时间
- 1888年—1889年
- 画作类型
- 布面油画(3个版本)、素描画(2个版本)
画作内容
播报编辑
炒葛《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共有5个版本,描绘的是文森特·梵高1888年初从巴黎搬到法国南部奔拔地的阿尔勒后租住的卧室 [4]。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非素描版本)第一个版本中的房间很简单,但色彩却很丰富:蓝而带紫的墙壁,红色的地面,鲜奶油般的黄色的床和凳子,淡淡的发绿的柠檬色的被单和枕头,大红色的床单,绿色的窗户,橙色的梳洗台,蓝色的水盆,淡紫色的门,墙上的画框也是五颜六色。 [3]
整体差异
局部差异
殃甩参考腿页组耻汗背去骗希誉资厦员拒协糊料 [2]
创作背景
播报编辑
1888年10月,在搬进阿尔勒的“黄房子”后,梵高随即创作了该作的油画第一版 [4]。梵高的弟弟提奥曾经劝说梵高跟他一起去住,但是被梵高拒绝了。梵高在房子里等待着高更的到来,因为他希望自己的房子成为“友人之家” [3]。而在高更来到阿尔勒之前,梵高也在写给高更的信件里描绘了这个房间。只是高更在这里待了2个月便离去。无论是否像传闻那样是因两人的吵架,但事实是梵高在这里割下了自己的左耳,并因精神失常住进了当地的医院。
1889年,在他入院接受治疗后,他又创作了油画的第二版和第三版:其中一幅与初稿几乎一模一样并且大小一致,另一幅尺寸较小,他用来作为礼物送给妈妈和妹妹的。 [4]
梵高不停地在给别人的信中提到这组作品,其中包括信件中的两个素描版本。 [3]
艺术鉴赏
播报编辑
整体鉴赏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并不是表现了画家的画室,而是普普通通的卧室 [3]。初看时平平无奇,描绘的不过是穷困潦倒的画家在乡下旅居时的一间睡房而已。然而,房间中的物件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中:床与椅子的画法并不符合透视法;墙上的画是歪的,几乎要掉下来;窗户是半开半掩的,玻璃被蒙上了,风景被全然挡在窗外 [6]。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非素描版本)的色彩看似鲜艳明亮,在表意上却是封闭且孤独的。它虽说有门也有窗,却更像个完全闭合的小世界。画家身处其中不问俗世,同样,俗世也无暇顾及他的苦乐悲愁。画中的房子对于梵高是一处避风港,也是福柯所谓的“异托邦(heterotopia)”,一个异质化的、远离日常生活的空间 [6]。它却深刻地表现了画家的内心。将色彩所突出的宁静和梵高不稳定与疲惫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观赏者们看到的是画家的孤独和希望有人陪伴的愿望。这些颜色在画面中喧腾,让人眼花缭乱,却不会感到烦躁不安。 [3]
《梵高在阿尔勒的卧室》里深藏着梵高从精神和物质上对“归宿”的不懈追求。梵高希望该作能够表达超然的静谧、闲适和安宁,可事实上该作品却显得有点焦躁,令人晕眩。画中的墙壁上挂着一些梵高的作品,让观赏者从中洞悉到他对艺术的期望 [4]。
历史传承
播报编辑
油画第一版
1888年创作,收藏于荷兰的梵高美术馆 [1]。
油画第二版
1889年创作,收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4]。
油画第三版
1889年创作,该画最早由文森特·梵高的母亲和妹妹收藏,后由沃纳-达克-杜塞尔多夫收藏。 [5]
1920年—1921年,该画由松坂收藏。 [5]
1959年,该画移交至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5]
1959年—1986年,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手掌画廊。 [5]
1986年后,该画驻扎在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 [5]
素描第一版:法国巴黎私人收藏 [2]。
素描第二版:收藏于美国芝加哥美术馆 [2]。
重要展览
播报编辑
展览时间 | 展览名称 | 展览地点 |
---|---|---|
1913年 | 无 | 德国布尔曼 |
1923年 | 法国-捷克艺术展 | 捷克布拉格 |
1946年 | 法国现代印象派的现代绘画 | 德国巴登 |
1965年 | 1850-1950年绘画特展 | 葡萄牙里斯本 |
1965年 | 1900年至1920年绘画特展 | 法国马赛 |
1967年 | 世界博览会 | 加拿大蒙特利尔 |
1968年 | 德加特展 | 法国亚眠 |
1971年 | 德拉克罗瓦与错误 | 法国巴黎 |
1973年 | 安德烈马尔,罗圣保罗德韦斯画展 | 法国 |
1985年 | 文森特梵高展览 | 日本东京 |
1985年 | 梵高展览 | 日本名古屋 |
1988年 | 日本主义 | 法国巴黎 |
1988年 | 日本主义 | 日本东京 |
1994年 | 凡高在阿尔的房间 | 蒙彼利埃 |
2003年 | 奥罗-阿兹祖罗,我爱你苏尔·达·塞尚的帽子 | 意大利特雷维索 |
2006年 | 《和谐时代:十九世纪艺术家的天堂》 | 日本神户 |
2007年 | 《和谐时代:十九世纪艺术家的天堂》 | 日本东京 |
2007年 | 奥赛博物馆的收藏(1848年至1914年) | 韩国首尔 |
2009年 | 奥赛博物馆梵高、高更印象派画作展览 | 澳大利亚堪培拉 |
2010年 | 奥赛博物馆梵高、高更印象派画作展览 | 美国旧金山 |
2013年 | 从梵高到塞尚 | 法国 |
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1月12日 | 创作中的梵高 |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7] |
2016年 | 梵高的卧室 | 美国芝加哥艺术馆 [8] |
参考资料来源 [5]
作者简介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