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梭羅樹

鎖定
梭羅樹(學名:Reevesia pubescens Mast.)是錦葵科梭羅樹屬的喬木。高達16米;樹皮灰褐色,有縱裂紋;小枝幼時被星狀短柔毛;葉薄革質,橢圓狀卵形、矩圓狀卵形或橢圓形,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形、圓形或淺心形;聚傘狀傘房花序頂生,花梗比花短,萼倒圓錐狀,裂片廣卵形,頂端急尖,花瓣白色或淡紅色,條狀匙形,外面被短柔毛;蒴果梨形或矩圓狀梨形,密被淡褐色短柔毛,種子連翅;花期5-6月 [10] 
梭羅樹分佈於中國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等地,泰國、印度、緬甸、老撾、越南、錫金、不丹等地均有栽培。生於海拔550-2500米的山坡上或山谷疏林中 [11]  ,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半陰,耐濕,喜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壤土 [12]  。梭羅樹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無危(LC) [13]  。繁殖方式一般為播種和扦插繁殖 [14] 
梭羅樹的樹幹通直,硬度、強度中等,不變形,切削容易,切面光滑,可作膠合板、傢俱等 [15]  。因其樹幹通直,枝繁葉茂,花序大而繁密,花期十分醒目,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栽培供觀賞 [16] 
中文名
梭羅樹
拉丁學名
Reevesia pubescens Mast.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錦葵目
錦葵科
梭羅樹屬
梭羅樹
命名者及年代
Mast.,1874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7] 

梭羅樹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6米;樹皮灰褐色,有縱裂紋;小枝幼時被星狀短柔毛。葉薄革質,橢圓狀卵形、矩圓狀卵形或橢圓形,長7~12釐米,寬4~6釐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鈍形、圓形或淺心形,上面被稀疏的短柔毛或幾無毛,下面密被星狀短柔毛。 [1] 
聚傘狀傘房花序頂生,長約7釐米,被毛;花梗比花短,長8~11毫米;萼倒圓錐狀,長8毫米,5裂,裂片廣卵形,頂端急尖;花瓣5片,白色或淡紅色,條狀匙形,長1~1.5釐米,外面被短柔毛;雌雄蕊柄長2~3.5釐米。蒴果梨形或矩圓狀梨形,長2.5~3.5釐米(有些可長達5釐米),有5稜,密被淡褐色短柔毛;種子連翅長約2.5釐米。花期5~6月。 [1]  [17] 

梭羅樹生長環境

梭羅樹生於海拔550~2500米的山坡上或山谷疏林中。 [1]  喜温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不耐寒,耐半陰,耐濕。生長適温20~28℃,冬季温度不低於8℃。土壤以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 [4] 
梭羅樹 梭羅樹

梭羅樹分佈範圍

梭羅樹分佈於中國、泰國、印度、緬甸、老撾、越南、不丹等地;在中國分佈於廣東海南島(瓊中)、廣西(平南、靖西、田林、象州)、雲南(維西、貢山、景東、騰衝,勐海等縣)、貴州(廣林)和四川(峨眉山、金佛山)。 [1] 
梭羅樹分佈圖 梭羅樹分佈圖

梭羅樹主要品種

2變種
中文名
學名
形態產地
泰梭羅
Reevesia pubescens Mast. var. siamensis (Craib) Anthony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下面的毛被較疏而且較短,葉干時帶綠色,雌雄蕊柄較細弱。分佈於中國雲南南部(景洪、夙慶、西雙版納)和泰國。生於海拔1000~1600米的山谷密林中。
廣西梭羅
Reevesia pubescens Mast. var. kwangsiensis Hsue
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葉紙質,卵狀披針形,基部偏斜狀截形或圓形,並有基生脈5條,被毛較短且較稀疏,葉柄長達4.5釐米。分佈於中國廣西龍勝。 [1] 

梭羅樹繁殖方法

主用播種和扦插繁殖。播種,8~9月採種,播前挫傷種皮,隨採隨播或翌年春播。播後3~4周發芽,實生苗生長較慢,育苗期長。扦插在初夏進行,選1~2年生較粗壯的嫩枝扦插,成活率高,插後20~25天生根。 [4] 

梭羅樹栽培技術

成年樹在中國長江流域一般能安然越冬。如果低温持續時間過長,枝葉會受凍,但翌春仍能萌發。小苗越冬需注意水,培土保護。早春在樹周圍開淺溝施肥,有利萌發新葉和開花。初夏增施1次磷肥,以使種子充實飽滿。 [4] 

梭羅樹病蟲防治

主要病害有黑斑病和炭疽病,町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灑。蟲害有蚜蟲和介殼蟲危害,用40%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噴殺。 [4] 

梭羅樹主要價值

梭羅樹觀賞價值

梭羅樹是珍貴的庭園觀賞樹種之一。尤其5~6月開花時.滿樹白花,香氣濃郁四溢。若點綴房前屋後、池畔橋邊,葱鬱繁盛,碧光翠影,富含詩情畫意。 [4]  因其樹幹通直,枝繁葉茂,花序大而繁密,花期十分醒目,可作為行道樹、庭蔭樹栽培供觀賞 [16] 

梭羅樹經濟價值

梭羅樹的樹幹通直,硬度、強度中等,不變形,切削容易,切面光滑。可作膠合板、傢俱等。 [8]  其枝條上的纖維,也可用於造紙和編繩。 [9] 

梭羅樹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2]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