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梧桐葉

鎖定
梧桐葉,中藥名。為梧桐科梧桐屬植物梧桐Firmiana plantanifolia(L.f.)Marsili 的葉。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痔瘡,小兒疳積,瀉痢,高血壓病。
中文名
梧桐葉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錦葵目
梧桐科
梧桐屬
梧桐
分佈區域
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收時間
春、秋季
用    量
10-30g;外用適量

梧桐葉入藥部位

葉。

梧桐葉性味

味苦,性寒。

梧桐葉功效

祛風除濕,解毒消腫,降血壓。

梧桐葉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瘡腫毒,痔瘡,小兒疳積,瀉痢,高血壓病。

梧桐葉相關配伍

1、治發背欲死:梧桐子葉,鏊上煿成灰,絹羅,蜜調敷之,幹即易之。(《肘後方》)
2、治手足發背,止痛消腫:梧桐葉(鮮的搗爛或初秋採取陰乾)、紫花地丁各等分。研細砂糖調敷。(《瘍醫大全》紫桐散)
3、治軟癤:用梧桐葉,將白水煮三炷香火,俟葉冷貼患處。(《萬氏秘傳外科心法》貼腫毒方)
5、治泄瀉不止,服諸藥罔效:梧桐葉不拘多少。用水數十碗,煎數十沸取出,只浴兩足後跟,其瀉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反閉。(《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引《海上仙方》梧桐濯足湯)
6、治小兒痢:梧桐葉三四片。煎湯洗足,三五次愈。(《蕙怡堂經驗方》)
7、長髮:梧桐葉半斤,大麻仁半斤。上二味,搗碎,以米泔汁一斗,煮至五升,去滓,每日洗頭,半月即髮長。(《聖惠方》)

梧桐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外用:適量,鮮葉敷貼,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梧桐葉採集加工

春、秋季採集。隨採隨用,或曬乾。

梧桐葉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達16m。樹皮青綠色,平滑。單葉互生葉柄長8-30cm;葉片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2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兩面無毛或略被短柔毛;基生脈7條。圓錐花序頂生,長約20-50cm,下部的分枝長達12cm,花單性或雜性,淡黃綠色;萼管長約2mm,裂片5,長條形,向外捲曲,長7-9mm,外面被淡黃色短柔毛,無花瓣;雄花由10-15枚雄蕊合生,花絲癒合成一圓柱體,約與萼片等長;雌花常有退化雄蕊圍生子房基部,子房由5心皮聯合,部分離生,花柱長,柱頭5裂。蓇葖果5,紙質,有柄,長6-11cm,寬1.5-2.5cm,被短絨毛或幾無毛,在成熟前每個心皮由腹縫開裂成葉狀果瓣。種子4-5,球形,直徑約7mm,干時表面多皺紋,着生於葉狀果瓣的邊緣。花期6-7月,果熟期10-11月。

梧桐葉生長環境

多為人工栽培。分佈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日本也有分佈。

梧桐葉藥材性狀

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心形,掌狀3-5裂,直徑15-30cm,裂片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表面棕色或棕綠色,兩面均無毛或被短柔毛,基生脈7條;葉柄與葉片等長。氣微,味淡。
以葉大、完整、色棕綠者為佳。
[1-3]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