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梧桐村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鹹村鎮梧桐村)

鎖定
梧桐村系周寧縣鹹村鎮下轄村之一。
中文名
梧桐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鹹村鎮
人口數量
1140人
村主幹
湯福英(村支部書記、村民主任);倪彩花(村民副主任)
 一、村情概況
  梧桐村是周寧縣老區村。1953年下半年成立互助組,1954年成立鹹村區下坑公社梧桐鄉,1961年劃歸樟源鄉管轄,1966年又劃歸鹹洋鄉管轄,1979年梧桐、吾鳳樓、崗後等自然村合併成立梧桐大隊,1985年7月改為村委會。1998年吾鳳樓自然村實施地質災害造福搬遷,選址鹹村鎮鹹洋村上芝田村公路下,徵地17畝,安排搬遷户76户,新村命名“吾福新村”。2007年,梧桐主村實施地質災害造福搬遷,選址鹹村鎮洋中村“乾頭洋”地段,徵地48畝,安排169户。崗後自然村是零星安置。
  全村現有260 户1140人。村民以農業種植為主,主要種植茶葉和林木、毛竹、水果等。耕地695畝,林地2604畝、茶園360畝。
  梧桐主村(舊址) 因古時此地多有梧桐樹,由此得名“梧桐村”。其始祖阮啓椿於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由李墩阮家洞遷入。位於鹹村鎮東北部,距鎮政府所在地8公里,西北與南門樓村、樟源村相鄰,東與瑪坑鄉下坑村接壤。海拔580米。房屋依山而建,視野開闊。新中國成立前,曾有葉飛、黃垂明、範式、左豐美、阮英平等革命老一輩在梧桐村開展地下革命工作,並發展一批優秀的革命共產黨員。梧桐村屬典型的地質災害村。
  吾鳳樓村(舊址) 因周圍五座山酷似“五隻鳳凰”環抱,房屋建於其中,故而得名“吾鳳樓”。又傳原有五丘田,原稱五丘樓,後雅稱為今名。位於主村南向1.5公里的山腰上。海拔580米。肇基始祖孫興潘公於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由棗嶺遷至吾鳳樓開基創業。有鎢礦,現無人居住。
  崗後村 位於梧桐村西南方向2公里處。村廢
  二、產業發展情況
  1、拋荒撂荒復墾工作:當前梧桐主村己完成37畝,已種水稻,吾鳳樓村完成14畝,種植玉米8畝,紅薯6畝。
  2、黨建引導帶領帶動農民發展農業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實行“黨支部+合作社+農户”致富模式,結合梧桐村實際情況,當前農業產業主要集中體現茶葉種植加工、名優水果種植,現有水果種植合作社 2個,個體企業2個。特別是茶珠加工營銷,帶動羣眾家家户户參與加工,增加農民收入,該項年產值及營業額近千萬元。
  村民經濟收入:以水稻、茶葉種植為主,2021年村民人均收入1.78萬元。
  2021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5.957萬元:2016年6月籌資10萬投入縣國投公司,每年收益1.5萬元;2019年縣財政扶持資金10萬元投入雲門峯,每年收益1萬元;縣扶持收入金額2萬元;旭遠公司租用村委樓,年租金4萬元;2017年集體生態公益林補助,0.007萬元 ;2020年投資寧德時代新能源4.5萬元,每年增收0.45萬元;投資崗後橘柚,年收入金額5萬元;投資10萬入股周寧鹹投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年收入2萬元。
  近年來村兩委積極產業調整,引導村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新型水果種植等。位於崗後的川洋橘柚586畝種植基地,是周寧縣規模最大的橘柚種植園。該產業發展勢頭較好,經濟效益較高,已成為梧桐村其他村民橘柚種植的典範,帶動村民增產增收。吾鳳樓舊村種植新品種臍橙200多畝,當前長勢良好,市場效益比較明顯。
  三、黨組織建設
  1、加強支部隊伍建設,提高引導帶領能力。全村現有27名正式黨員、預備黨員1名,外出黨員8名。新一屆支部班子成員均齡不超半百,正當年富力強時期,具有較強的農村工作經驗和服務羣眾意識。支部班子隊伍已制定五年規劃,對未來發展劃定總體方案,內容包括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文明建設等方面。
  2、強化黨員學習教育,提高凝聚力。通過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強化黨員學習教育,提高思想站位,立足實際、守正創新,增強黨員“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3、縣直單位支部共建,促進村級組織建設。縣城聯社支部和梧桐村支部進行共建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縣城聯社支部主任支部書記周陳斌同志帶領支部黨員到梧桐村委,與村黨員幹部座談,瞭解梧桐村支部換屆班子建設情況及存在問題,座談會上黨員幹部圍繞梧桐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提出許多意見建議,縣城聯社給予補助資金1萬元。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