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梧桐書院

鎖定
梧桐書院又名“梧桐書屋”,起源於唐朝,發源於江西。以“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的文化理念,努力創新的文化交流。書院現傳承書院文化的同時,又切合時代的脈搏,積極推動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有機結合,不斷探索新時代書院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中文名
梧桐書院
外文名
Phoenix Tree Academy
簡    稱
梧桐書屋
創辦時間
唐代
創辦人
羅文 李寶清 楊萬順 李凌卿
類    別
民間文化組織
所屬地區
江西省宜春市

梧桐書院書院簡介

梧桐書院在洪州奉新縣(今屬江西)北六十里的羅坊鎮,南唐羅靖,羅簡兄弟建以講學之所.書 院依"嵯峨而特秀"的梧桐山建造,又有馮水"環抱而映帶" ,所謂"山水相會" ,風景極佳,誠為修身 養性之地.其時"二先生伯仲相師,以聖賢性理之學教授生徒""從遊者擔簦躡屩,爭師事之" , ,可謂 ④ 興盛,以致南唐國相,郡守交相"辟召" 二百餘年之後,即宋嘉熙四年(1240) . ,其裔孫羅伯虎"尊 祖以善其族" ,因舊基重建書院, "與士友會文"其中,又建祠奉祀,並請徐應雲作記, "載其本末" ,其 稱: "五季時有中庸,誠前二先生,姓羅氏,仁節,仁儉其名也.先生兄弟築精舍于山之陽,以義理之 學授其徒.李氏有江南,國相郡守知其名,辟召莫能致,獨以徐鉉為知己者.著書十四卷,號《宗孟集》 , 沒世肥遁,士論高之. "記文末尾, "系之詞,俾歌,以祀先生" ,其詞稱: 棲碧梧兮朝陽,若有人兮霞裙月裳. 馮水駛兮泱泱,若有人兮溯風而杭. 蕙有馥兮蘭芳,奠桂酒兮椒漿. 企潛直兮心莫忘,凱雲馭兮徜徉. ⑤ 惠我後人兮世昌,山水無窮兮先生不亡! 其意甚明,在"私淑於後人" .而所謂"先生不亡" ,也即書院不亡,山水無窮,後人世昌,這或許正是 斯文不墜於亂世的緣故所在吧! [1] 
④ ⑤ 明萬壽堂刊本《明一統志》卷五十六. 轉引自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研究》第 31~32 頁,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轉引自李才棟《江西古代書院研究》 ,頁 32. 康熙《奉新縣誌·人物誌》 . 宋·徐應雲《梧桐書院記》 ,載同治《奉新縣誌》卷二
梧桐書院原名“梧桐書屋”,是奉新最早的一所書院。今羅市鎮東北面有一座梧桐山。此山翠峯聳立,潦水環抱,山水相映,景色秀麗。南唐時期,梧桐山上隱居着飽讀經書,品行高潔,不願做官的羅氏兩兄弟。兄長叫羅靖,字仁節,人稱中庸先生;弟弟叫羅簡,字仁儉,人稱誠明先生。兩兄弟在梧桐山的南面構築房舍,開設書院,講授義理之學。因山上多梧桐,所以書院取名梧桐書屋。

梧桐書院發展歷史

南唐政權建立後,當時的朝廷重臣和地方長官都知道兩兄弟有德有才,爭相把兩兄弟招致門下。但兩兄弟不為高官厚祿所動,甘願做平民,所以拒絕了那些人的邀請。兄弟兩人雖不願做官,卻喜愛結交天下名流,特別與當時著名的文字學家徐鉉關係密切,經常在一起切磋文學和義理之學,成為知已。
兩兄弟去世後,其後裔在這裏生息繁衍,書院卻逐漸衰落,但遺蹟尚存。明代御史韓雍路過這裏時,曾賦詩一首:
梧桐書院草芊芊,自古儒林重昔賢。
昔砌有基遺瓦礫,古碑無字鎖雲煙。
迢迢華柱蘭孫守,歷歷其聲郡志傳。
天運循環吾道在,由來滄海變桑田 [2] 

梧桐書院辦學傳統

私人授徒講學,在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傳統,但以書院的組織形式授徒講學,則是近千年的事情。民國時期的教育史學家陳青之先生所著《中國教育史》,在敍述書院起源時談到:“書院的建設,萌芽於唐朝後期,推行於五代,至宋朝而大盛。當五代時,戰亂相尋,學校差不多完全停廢,地方一二有道德的知識分子——賢士大夫——乃選擇名勝地方,蓋起房屋,招集青年學子,相與講習於其中,取名書院,此書院制之所由起。”[2]也有史料認為,書院“大都創始於唐末五代,最初往往是個人的讀書治學之所,後來逐漸發展為教授家族子弟的學塾,最後才成為有書院之名的教育機構”[3]。“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無為學,往往擇勝地,立精舍,以為羣居讀書之所”[4];“凡先儒過化之地,名賢經行之所,與好事之家,出錢粟贍學者,並立為書院”[5]。據光緒《江西通志》記載:“唐通判劉慶霖建(皇寮書院)以講學”;“唐羅靖、羅簡講學之所(梧桐書院)” [3] 

梧桐書院書院活動

梧桐書院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3週年”紀念活動
梧桐書院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3週年”紀念活動 梧桐書院舉行“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3週年”紀念活動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