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條(拼音:tiáo)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古字形從木,攸聲。“條”本義指小枝,引申指狹長的物體。枝條是分開的,由此引申表示分項目的。又因枝條分疏有秩序、有層次。條又作量詞,用於某些長形的東西。 [15] 
中文名
拼    音
tiáo
繁    體
部    首
夂、朩
五    筆
TSU [1] 
倉    頡
HED [1] 
鄭    碼
RT [1] 
筆    順
撇、橫撇、捺、橫、豎鈎、點、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816) [2] 
平水韻
下平聲·二蕭 [3] 
總筆畫
3+4、4+3(部首+部首外)
四角碼
2790₄
統一碼
6761 [1] 
注音字母
ㄊㄧㄠˊ
筆順編號
3541234
造字法
形聲字(形佔一角)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樤、𣒼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形聲字。“條”字繁體寫作“條”,字形由木、攸(yōu)兩部分構成。其中“”為形旁,表示意義與樹木有關;“攸”作聲旁,指示讀音。條(條)、攸上古同屬“幽”部,不過由於語音演變,聲旁“攸”已經不能準確表音了。
在戰國文字(圖1)和小篆(圖2)中,形旁“木”都在“攸”的“夂”之下,整體作左右結構,隸書偶爾有作上下結構的(圖4),不過後世的字形大多沿襲小篆作左右結構。在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説》中,“條”省作左部構件作“條”;新中國成立後據此將“條”簡化為“條”。 [17] 
條的本義,一説“木名”,指山楸。《詩經·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晉代郭璞注:“今山楸也。”《爾雅·釋木》認為是“柚”。“條”在古書中的常見義是《説文》所説的“小枝”,即細長的樹枝。如枝條。
小枝具有細長的形狀特徵,如果只取其細長狀的意義,而不論其是否枝條,詞義範圍就擴大為指各種條狀物,如:麪條、鏈條、紙條等等。為了方便隨時在紙條上寫幾句話傳遞信息,這種紙條叫“便條”。專用於某一方面的便條還有專門的名稱,如:借條、假條、收條、回條、路條。
條形的東西便於排列出層次和秩序,所以“條”的一個引申義就是層次、秩序。“條理”指思想、言語的層次,或生活、工作的秩序。層次分明、秩序井然就是“有條理”或“有條有理”。
小枝是從大枝上分出來的,一個一個枝條分別很清楚。與此類似,法律、規章一類文字都是對一個整體內容加以分項説明,這樣的文字就叫“條文”,其中的各個項目叫“條目"或“條款”。因此凡是分項排列的文件都可稱“條”,如:條例、條約、條令、詞條。 [14-15] 
“條”原本詞性定義為名詞,東漢以後,“條”作為量詞使用。宋代以前,使用量詞“條”所修飾的事物都是可見可觸的具象事物,例如“道路”“衣裙”“蛇 ”等,而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量詞“條”由原來的只用於修飾具象事物發展到也能夠用於形容看不見摸不着的抽象事物。例如“活路”“好漢”“人命”等。量詞“條”所修飾的事物與物體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搭配,而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與朝代的更迭,逐漸發展、逐漸豐富。能夠使用量詞“條”來修飾的事物的範圍逐漸擴大,所稱的物體逐漸完成從實到虛、從具象到抽象、從無生命到有生命等的變化,“條”作為一個量詞的用法逐漸發展與完善,並且一直沿用,成為一個重要的量詞單位。 [1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英譯
例句
tiáo
名詞
細長的樹枝
twig
漢·王褒《九懷·蓄英》:“秋風兮蕭蕭,舒芳兮振條。”
唐·盧照鄰《折楊柳》詩:“鶯啼知歲隔,條變識春歸。”
柳條;荊條;枝條
木名。即楸樹

《詩經·秦風·終南》:“終南何有?有條有梅。” 毛傳:“條,槄。”

泛指細長的東西
strip
徐珂《清稗類鈔·藝術類》:“操筆縱橫,雖長條巨幅,俄頃之間,淋漓殆遍。”
麪條;布條;線條;金條;封條
項目;規章的分項
clauses
漢·揚雄《法言·淵騫》:“請條。曰:‘非正不視,非正不聽,非正不言,非正不行。’”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檄移》:“譎詭以馳旨,煒曄以騰説,凡此眾條,莫或違之者也。”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明條謹獄,氓獠户歌。”
條目;條例;條款
事物的層次或順序
order
《尚書·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晉·陸機《文賦》:“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雖眾辭之有條,必待茲而效績。”
字據;憑證
借條;收條;欠條;便條
(Tiáo)古地名。在今山西省夏縣西北
《史記·晉世家》:“(穆侯)七年,伐條。”裴駟集解引杜預曰:“條,晉地。”
(Tiáo)姓氏用字



形容詞
細長形的
《尚書·禹貢》:“厥草惟繇,厥木惟條。”
《詩經·王風·中谷有蓷》:“有人仳離,條其嘯矣。”
條紋;條絨;條幅;條案
達,通達
《周禮·春官·序》“鬯人”漢鄭玄注:“鬯穰櫃為酒,芬香條暢於上下也。”
《漢書·禮樂志》:“聲氣遠條鳳鳥鴹,神夕奄虞蓋孔享。”顏師古注:“條,達也。”
動詞
逐條列舉;分條列舉
漢·蔡邕《陳政要七事疏》:“臣不勝憤懣,謹條宜所施行七事表左。”
宋·蘇軾《御試製科策》:“臣願陛下條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幾,可用之人有幾,某事未治,某人未用。”
梁啓超《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四章:“故儒學統一者,非中國學界之幸,而實中國學界之大不幸也。今請先語其原因,次敍其歷史,次條其派別,次論其結果。”
編排
《漢書·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清·惲敬《五宗語錄刪存序》:“敬條其可觀者,得若干卷,行修力積,其道自至。”
量詞
用於細長的事物
漢·班固《西都賦》:“披三條之廣路,立十二之通門。”
魯迅《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長的草裏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裏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用於與人有關的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滕大尹鬼斷傢俬》:“誰知倪善繼與做爹的不是一條心腸。”
元·高明《琵琶記·義倉賑濟》:“幾番要自縊投河,不要了這條性命。”

用於可以分項的事物
《漢書·刑法志》:“今大辟之刑千有餘條,律令煩多。”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指瑕》:“凡巧言易標,拙辭難隱,斯言之玷,實深白圭,繁例難載,故略舉四條。”
tāo
名詞
通“絛”。用絲線編成的帶子
北周·庾信《七夕賦》:“縷條緊而貫矩,針鼻細而穿空。”
清·黃遵憲《山歌》之八:“自剪青絲打作條,親手送郎將紙包。”
動詞
通“滌”。洗淨;清除
《周禮·秋官·司寇》:“條狼氏下士六人。”鄭玄注:“杜子春雲:‘條,當為滌器之滌。’玄謂:滌,除也。”
《易林·未濟之臨》:“拭爵條,炊食待之。”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4]  《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訓釋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徒遼切(tiáo)
小枝也。從木攸聲。 [7] 

説文解字注

“小枝也。”注:毛傳曰:“枝曰條。”渾言之也。條為枝之小者,析言之也。
“從木,攸聲。”注:徒遼切,古音在三部。 [8] 

廣韻

徒聊切,平蕭定 ‖ 攸聲幽2部(tiáo)
條,小枝也。貫也。教也。《爾雅》雲:“柚條。”似橙而實酸。又姓,《左傳》殷人七族有條氏,《後趙録》冉閔司空條攸。《姓苑》雲:“安定人。” [10]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部】 條
《廣韻》徒聊切。《集韻》《韻會》田聊切,並音迢。或作樤。《説文》:小枝也。徐曰:自枝而出也。《詩·周南》:伐其條枚。傳:枝曰條,幹曰枚。
又長也。《書·禹貢》:厥木惟條。
又木名。橘屬。《爾雅·釋木》:柚條。《詩·秦風》:有條有梅。《埤雅》:柚似橙而大於橘。一名條。又條理也。《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又條然,嘯貌。《詩·王風》:中谷有蓷,條其歗矣。
又條達也。《前漢·郊祀歌》:聲氣遠條。
又條鬯也。《前漢·律志》:陰陽萬物,靡不條鬯該成。
又教條。《史記·酷吏傳》:以興化條。又條奏。《前漢·元帝詔》:條奏無有所諱。
又條例。《晉書·劉實傳》:撰《春秋條例》:二十卷。顏師古曰:凡言條者,一一而疏舉之,若木條焉。又繩也。《禮·雜記》:喪冠條屬。又八風之一。《易緯通卦驗》:東北曰條風。
又《博雅》:條條,擾亂也。
又鳴條,地名,在河東郡安邑縣。
又國名。漢周勃封條侯。
又姓。《姓苑》:晉有冉閔司空條枚。
又《集韻》他雕切。音祧。枝落也。《詩·豳風》:蠶月條桑。
又痴宵切。義同。
又與滌通。《周禮·秋官·之屬》:條狼氏。注:徒歷切,音滌。
又葉徒流切,讀若頭。陸雲《夏府君誄》:百行殊揆,君望斯周。棲儀初九,戢翼洪條。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第六筆楷體是點。
【寫法】“夂”寬“水”窄。“夂”,居上居中,與捺相交於上半格豎中線,撇尖、捺腳都在橫中線下側。“朩”,居下居中;橫筆在橫中線下方,亅(豎鈎)豎段在豎中線,左點、右點對應打開。 [12]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韻書
字形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三蕭

開口呼
全濁
徒聊切
dʰiɛu
集韻
平聲
下平三蕭
開口呼
次清
他雕切
tʰɛu
平聲
下平三蕭
開口呼
全清
田聊切
dɛu
平聲
下平四宵
開口呼
次清
痴宵切
ȶʰiæu
禮部韻略

平聲





田聊切

增韻

平聲





他雕切


平聲





田聊切


平聲





他刀切


平聲





夷周切


入聲





亭歷切

中原音韻

陽平
蕭豪

齊齒呼

次清

tʼiau
中州音韻

平聲
蕭豪





田聊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二蕭


次清
他雕切
t‘ieu

平聲
十二蕭


全濁
田聊切
d‘ieu

平聲
十三爻


次清
他刀切
t‘du/t‘au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於求切
oiou

入聲
七陌


全濁
杜歴切
d‘iək
分韻撮要
調
陽平
第十一朝沼照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先秦
王力系統
d
iu
先秦
董同龢系統
io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
eəw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
iəgw
西漢



東漢





iau


ia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蕭宵

iɑu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蕭宵餚

iɑu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蕭宵

iɑu
隋唐
高本漢系統

ieu
隋唐
王力系統

d
ieu
隋唐
董同龢系統

iɛu
隋唐
周法高系統

d
iɛu
隋唐
李方桂系統

d
ieu
隋唐
陳新雄系統

ie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 [11]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備註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ʰiau
35
陽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ʰiɔ
42
陽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ʰiau
24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ʰiɔ
213
陽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ʰiau
21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ʰiɔ
55
陽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ʰiɔ
34
陽平

晉語
太原
tʰiau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diæ
24
陽平

吳語
温州
diɛ
31
陽平

湘語
長沙
tiau
13
陽平

湘語
雙峯
diɤ
13
陽平

贛語
南昌
tʰiɛu
24
陽平

客家話
梅縣
tʰiau
11
陽平

粵語
廣州
tʰiu
21
陽平

粵語
陽江
tʰiu
43
陽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iau
24
陽平
文讀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io
24
陽平
白讀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iəu
55
陽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ɛu
52
陽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iau
22
陰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3]  、漢典 [11]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8-19]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户網站[引用日期2023-02-01]
  • 3.    平水韻 二蕭 條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3-02-01]
  • 4.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478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291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212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770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863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75
  • 10.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44
  • 11.    條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2-01]
  • 12.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344
  • 13.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194
  • 14.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200-201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623-624
  • 16.    郭茜.短語“一條好漢”選用量詞“條”的原因探析[J].今古文創,2023,(第1期):124-126
  • 17.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05-50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