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條約口岸

鎖定
條約口岸亦稱“通商口岸”或“約開商埠”。國際間根據協議、條約開放的供指定國前來經營工商業、遊歷、文化交流以及駐軍的港口、城鎮。在中國近代,指根據帝國主義列強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而開放的沿海、沿江、沿邊的城鎮或地區;狹義上專指位居海口者。條約口岸自1842年8月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口岸開始,至1949年止,全國共開放77個。 [1] 
中文名
條約口岸
別    名
通商口岸
別    名
約開商埠
開始日期
1842年8月
結束日期
1949年
主要的條約口岸內多設有租界。甲午戰爭前,主要供外國人居留、經商之用,戰後則又成為投資設廠的場所。外商及其商店、工廠、公用事業多在口岸的租界以內。條約口岸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停止開放,即使是暫時停止也會受到外國侵略者的干涉和反抗,是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進行侵略的據點,是洋貨進口、土貨出口的主要吞吐地。1949年新中國成立,條約口岸不復存在。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