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條口穴

鎖定
條口,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主治下肢痿痹、轉筋、肩臂痛、脘腹疼痛。直刺1-1.5寸。
中文名
 條口穴
出    處
《針灸甲乙經》
隸    屬
足陽明胃經
功    能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主    治
下肢痿痹、轉筋、肩臂痛、脘腹痛
主要配伍
配承山穴治肩關節周圍炎
操    作
直刺1-1.5寸

條口穴名稱釋義

條,指長條之形。穴在上、下巨虛之間,脛、腓骨間隙中,穴處肌肉凹陷有如條口形狀,因名條。

條口穴功能作用

祛風除濕,散寒通絡。

條口穴定位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8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條口穴解剖

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

條口穴主治

1、下肢痿痹、轉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

條口穴操作

正坐屈膝,足三里直下,於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之中點同高處取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條口穴臨牀運用

1、現代常用於治療肩周炎、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胃痛、腸炎、扁桃腺炎等。
2、現代研究,針刺條口對室性早搏有效。

條口穴配伍

1、配解溪穴、丘墟穴、太白穴治膝股腫胻酸轉筋。
2、配厲兑穴、三陰交穴治脛寒不得卧。
3、配三里穴、承山穴、承筋穴治足下熱,不能久立。
4、配列缺穴、豐隆穴治濕痹。
5、配承山穴治肩關節周圍炎。

條口穴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脛痛,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條口主之。”
2、《天星秘訣歌》:“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衝陽。”
3、《會元針灸學》:“條口者,胻肉與筋骨分間,兩筋間中有筋,白如板一條,上通於胃口,下達足跗,故名條口。”
4、《經穴選解》:“條口,大腸合於上巨虛,小腸合於下巨虛,此穴在大小腸之交,故曰口。又本穴位處脛骨前肌,皆長條之形,故名條口。” [1] 
參考資料
  • 1.    條口穴  .國家中醫藥信息查詢平台[引用日期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