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花巾

鎖定
《梅花巾》是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張良執導的劇情片,由王琴寶主演,於1980年上映。
該片講述了蘇州評彈藝人郭月庭一家因受惡霸丘龍迫害而家破人亡,父女分離,多年後,蘇州解放,一家三口終於重新團聚的故事 [1] 
中文名
梅花巾
外文名
Wintersweethandkerchief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珠江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
拍攝地點
江蘇省蘇州市
導    演
張良
編    劇
王靜珠
張良
主    演
王琴寶
片    長
102 分鐘
上映時間
1980年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梅花巾劇情簡介

老華僑郭月庭漫步在蘇州園林裏。明媚的春光,幸福的遊人,牽動起他的萬端思緒,回憶,又把他帶到了40年前。那時,他是一名評彈藝人,妻子美玉是刺繡能手。夫婦倆守着一對孿生女兒,相依為命地苦度時日。不料惡霸丘龍妄圖強佔美玉,月庭劈傷丘龍,把妻女託咐給師兄夏月清,帶着一角梅花巾遠走異鄉。而今,他滿頭白髮回到了祖國,不禁更加情懷激盪。郭月庭應邀觀賞評彈《梅花巾》的演出。台上親切動人的演唱,述説的正是自己一家在舊社會的悲慘經歷。
郭月庭逃離後,美玉帶着兩個女兒隨夏月清夫婦一起逃難。後來,美玉精神失常跳崖而死,白梅被善良的芬媽收養,二人以刺繡為生。夏月清帶着紅梅賣藝為生,四鄉奔走。一次姐妹倆在吳鎮橋頭相遇,卻互不相識。在苦難的歲月裏,紅梅、白梅長大成人。白梅在梅園裏遇見了青年畫家石磊,兩人產生了愛情。在石磊幫助下,白梅精心繡了一幅《梅竹圖》。不久,白梅被迫做了杜松年家的繡娘,這幅《梅竹圖》被杜妻冒充自己的作品送國際博覽會騙取名利。白梅揭露了真情反遭監禁。杜松年的兒子石磊回家後認出繡娘就是自己所愛的人,對父母非常氣憤。他決心救出白梅。夏月清在帶着紅梅賣唱時,又遇到惡霸丘龍,他企圖霸佔紅梅。在和丘龍搏鬥中,夏月清被打死,紅梅拾槍打死了丘龍。警察追捕紅梅時,卻把從杜家逃出的白梅抓住,並踩壞了她的手指。而紅梅卻被抓進了杜家,被杜妻毒啞了喉嚨。後來姐妹倆被關進同一問牢房。法院判處紅梅死刑。芬媽前來探望時訴説了白梅的身世。紅梅也認出了姐姐。在骨肉訣別之際,人民軍隊解放了蘇州,救出了這對姐妹,又治好了她倆的傷殘。白梅和石磊也幸福地團聚了。
演唱聲中,郭月庭已不能自制。他走向演員紅梅,掏出珍藏的一角梅花巾。觀看演出的白梅也和姐姐一起拿出另一角梅花巾。分離40年的骨肉,終於團圓 [2] 
《梅花巾》海報 《梅花巾》海報

梅花巾演職員表

梅花巾演員表

    • 奇夢石 飾 夏月清
    • 黃婉蘇 飾 芬媽
    • 慎廣蘭 飾 姚鳳仙
    • 周楚 飾 杜松年
    • 張懷志 飾 鄭懷仁
    • 羅雪英 飾 許麗華
    • 董霖 飾 丘龍
    • 剛曉光 飾 管家
    • 吳文華 飾 李媽
    • 尤麗華 飾 美玉
    • 華峯 飾 小白梅
    • 華峯 飾 小紅梅

梅花巾職員表

製作人 徐嚴
導演 張良
副導演(助理) 於石斌、殷亮
編劇 張良、王靜珠
攝影 李哲光、何如(特技攝影)
配樂 傅庚辰
剪輯 譚慶龍
道具 鍾國仁
美術設計 張之楚
造型設計 胡宏華
服裝設計 梁玉英
燈光 袁汝
錄音 李柏堅
佈景師 朱根福
展開
繪畫
塗本陽
獨唱
李谷一、李雙江、張欒
評彈演唱
餘紅仙、孫珏亭、沈仁華、陶謀炯
指揮
王永吉、賴廣益
合唱
上海歌劇院合唱團
伴奏
上影樂團、珠影樂團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梅花巾角色介紹

  • 白梅
    演員 王琴寶

    與親生母親失散後,被繡娘芬媽收養,母女倆清貧自守、相依為命。美麗動人,心靈手巧,是出類拔萃的繡娘。因為從小學習刺繡,終日圍着繡架飛針走線,養成了善良、嫺雅、温柔、恬靜的個性。

  • 紅梅
    演員 王琴寶

    白梅的孿生姐妹,從小隨養父、評彈藝人夏月清到處遊鄉賣唱,走過各種碼頭書場,見過各種人的嬉笑怒罵,飽經風霜,漸漸養成了倔強、剛直、熱情、奔放、不畏權勢,敢愛敢恨的個性。

  • 石磊
    演員 杜熊文

    品行高潔的青年畫家,酷愛刺繡藝術。在香雪海與白梅邂逅,彼此“梅竹同心,情投意合”,衝破世俗的封建等級觀念,以純潔的愛情相結合,卻招來殺身大禍。

  • 姚鳳仙
    演員 慎廣蘭

    繡莊老闆杜松年的妻子,石磊的母親,蘇州知名的刺繡高手。貪婪、狠毒,剽竊白梅的繡品“梅竹圖”到國際上參加博覽會並獲得大獎,一躍成為“蘇繡皇后”。當被白梅揭穿後,她惱羞成怒,惡毒地凌辱善良無辜的白梅。

  • 丘龍
    演員 董霖

    蘇州當地的惡霸,荒淫無恥,兇狠殘暴,企圖霸佔郭月清的妻子美玉,逼郭家家破人亡,紅梅、白梅與親人失散。多年後,他又看上了隨養父賣唱的紅梅,終於死被紅梅殺死。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3]  [4] 

梅花巾音樂原聲

類型
歌曲名稱
作曲
作詞
演唱者
主題歌
《梅花巾》
傅庚辰
王靜珠、張良
-
插曲
《何時拼齊再不分》
-
插曲
《梅巾團聚永不分》
-
插曲
《姊妹花》
插曲
李谷一
插曲
《姑蘇城裏好風光》
-
插曲
《梅竹同心永相愛》
-
插曲
《枯木逢春發新芽》
-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 [5] 

梅花巾幕後花絮

  • 為了尋找心目中的女主角,張良跑遍了蘇州,但是專業劇團的女演員年歲過大,藝校、評彈學校的學員年紀又太小。報紙報道了張良尋找女主角的事後,很多女孩上門自薦,但是她們一個個體格強壯,完全不是他心目中苗條“蘇州美女”。最後,他在上海歌劇院找到了成年女主角的扮演者 [6] 
  • 片中丘龍戴的國民黨徽章,因為找不到真的,劇組便用一個國民黨帽徽代替。杜家慶祝宴會上所用的茅台酒瓶,也是因找不到舊式樣的而用解放後的樣式的酒瓶代替 [3] 

梅花巾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結果
1982年
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 [7] 
金鷹榮譽獎
《梅花巾》
獲獎
1983年
第七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8] 
榮譽獎
《梅花巾》
獲獎

梅花巾幕後製作

創作源起
“文革”期間,張良被下放到東北後,因工受傷,妻子又生病,生活極為困難。他送妻子回她的故鄉蘇州養病,得到了蘇州父老鄉親的熱情接待,他看到生活的希望。在這段時間,他參觀了刺繡研究所,驚歎於繡女們的高超繡藝,下決心如果以後能再回電影界一定要用電影來歌頌這些勤勞的人民和她們創造的藝術財富。1972年,他得到平反後再返蘇州,又領略了蘇州的評彈和園林的魅力,更希望能把這些都拍成電影,讓更多的人瞭解蘇州人民的智慧。於是,他和妻子王靜珠一起開始籌劃故事 [4]  。1979年,張良夫妻創作的劇本經珠影廠領導審核通過,張良主動找到廠領導請戰,要求擔任導演。經再三爭取,珠影終於同意把這個任務交給從沒有獨立執導過影片的張良 [6] 
影片樣式
張良喜歡中國章回體小説,認為那種形式環環相扣,有頭有尾,也為人民羣眾所喜愛,所以,他決定在影片中嘗試採用章回體形式,按照羣眾的習慣結構影片;又根據劇情內容,在影片結構上按照評彈藝術的演唱特點做了安排。例如讓故事從評彈的演唱化出去,到戲劇情節轉折關頭再拉回舞台 [3] 
結尾設計
關於影片的結尾,曾有人建議張良以悲劇結束,讓白梅含冤死去。張良幾經考慮,覺得那種處理固有動人之處,但劇本的立意是寫新與舊的對比,是寫兩姐妹在兩種社會的不同命運,必須讓觀眾看到白梅在解放後的變化;另外,還應照顧觀眾的觀賞習慣是希望慘痛過去有個幸福的結局,所以他決定還是採用大團圓的結尾 [3] 

梅花巾影片評價

該片使觀眾形象、真實地重温瞭解放前帝國主義侵略和階級壓迫給評彈藝人、刺繡村姑和廣大中國人民造成的悲劇和苦難,成功地讓觀眾對新社會發出衷心的讚美。編導沒有用政治性很強的語言口號,而是含蓄地通過人物的行動、思想感情的變化、景物的對比來現時代的民展變化。影片還特別注意寫情,表現人物豐富多彩的感情,特別是全力塑造兩個主人公的形象,刻畫了她們不同的性格和心靈之美。它是一部寓理於情、寓教於情的影片,尤其是配上了深情感人的評彈和民歌演唱,以及優美的蘇州園林與自然風光之美,從而更增添了影片感人的深度 [9] (《電影評介》評)
參考資料
  • 1.    《梅花巾》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6-25]
  • 2.    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95-96
  • 3.    文化部電影局《電影通訊》編輯室,中國電影出版社本國電影編輯室合編.電影導演的探索(第二集):中國電影出版社,1983年:295、297-302、307
  • 4.    張良. 寫在《梅花巾》上映之際[J]. 電影評介, 1980(11):25.
  • 5.    傅庚辰 .啊!紅星 傅庚辰歌曲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1996.11:251-262
  • 6.    張良.情愛不老:花城出版社,2005年:319-321、326
  • 7.    中國電影家協會編纂.中國電影年鑑 1983:中國電影出版社,1984.04:821
  • 8.    中國電影家協會編纂.中國電影年鑑 1984:中國電影出版社,1985.11:695
  • 9.    朱音. 血和淚的悲歌——故事影片《梅花巾》觀後[J]. 電影評介, 198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