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澤

(晉朝獵人、井神)

鎖定
梅澤,是自貢鹽工的行業神 [5] 
梅澤是四川自貢富順鹽場的井神。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記述:“惠澤廟在監郭下,井地主金川神姓王,井主梅澤神姨梅。 [3] 
別    名
自貢井神
所處時代
西晉
民族族羣
僚族
出生地
四川自貢
本    名
梅澤

梅澤人文背景

自貢鹽工的行業神,大體可分作兩大類,一是與開發鹽井和鹽業有關的神,二是與鹽業生產某個直接或間接行業有關的神。其中最典型的要數井神了。 [1] 
據南宋王象之著《輿地紀勝》記載,當時的這一地區奉祀的井神為金川神與梅澤神。梅澤系夷人,經考證,應屬當時聚居川南的僚族。 [1]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梅澤在狩獵時“見石上有泉,飲之而鹹,遂鑿石至三百尺,鹹泉湧出,煎之成鹽,居人賴焉。梅死,官為立祠”。宋淳熙年間時封梅澤神為通利侯。清咸豐八年,御批梅澤神封號為“普護”。自宋代起,梅澤即被奉祀為井神,於富順建廟。經歷代培修,又於清康熙四十年重建。道光時期,因自流井地區鹽業日趨繁榮,又由當地鹽商合議集資,在鹽水溝買地,重修井神廟,為井神梅澤遷移了户口,長年香火不絕。 [1] 

梅澤史書記載

“井主姓梅,梅本夷人,在晉太康元年因獵,見石上有泉,飲之而鹹,遂鑿石至三百尺,鹽泉湧出,煎之成鹽,居人賴焉。”——南宋王象之著《輿地紀勝》 [2] 
據《富順縣誌》記載:公元3世紀末葉的西晉太康年間,一天,富順土著梅澤出門打獵,他看到一頭小鹿在飲用石縫中流淌出來的泉水。聽到人聲,原本機警的小鹿居然不為所動。梅澤很奇怪,掬起一捧泉水嚐了嚐。泉水又鹹又苦。他鑿井300尺,地下湧出大量高濃度的滷水,於是燒製成鹽。

梅澤後世紀念

因發現鹽泉有功,梅澤死後,後人立廟紀念,朝廷也追封他為通利侯、金川王。在富順縣城的三岔路口,聳立着一棵巨大的黃桷樹。據説,那就是梅澤發現鹽泉的地方。昔年野獸出沒的森林,早已演變成人煙稠密的城市。只有遠古的石碑和鹽井街這樣的地名,表明它曾經和滷水、食鹽勾連在一起。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