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溪

(福建閩江支流)

鎖定
梅溪,是閩江支流之一,福建閩清縣最長的河流。因繞縣城地段遍植梅樹,故縣城稱梅城,溪稱梅溪。發源於閩清縣南部省璜鄉蓮花山,向北流經省璜、塔莊、坂東、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個鄉鎮的56個村,沿途納嶺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瀘溪、曇溪等支流,繞縣城出溪口匯入閩江,全長78.6公里,流域面積956平方公里。
梅溪流經山地、丘陵和盆地,形成了串珠狀河谷,峽谷與盆谷相間排列。坂東平原(梅溪中游)是梅溪流域最大的河谷平原。坂東昔稱六都,故為“大大六都洋,小小閩清縣(指城關)”之説。梅溪兩條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佈在梅溪左側。梅溪總落差1077米,水力資源豐富,流域內開發有眾多水電站。
中文名
梅溪
別    名
演溪
所屬水系
閩江支流
地理位置
福建省閩清縣
流經地區
福建省閩清縣
發源地
閩清縣省璜鄉蓮花山
主要支流
芝溪、金沙溪
河    長
78.6 km
流域面積
956 km²
平均流量
2.2 m³/s
落    差
1077 m
河    口
溪口

梅溪幹流概況

梅溪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梅溪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梅溪,發源於南部省璜鄉谷洋溪裏蓮花山,向北流經閩清縣省璜、塔莊、坂東、白中、白樟、梅溪、梅城等7個鄉鎮的56個村,沿途納嶺寨溪、濂溪、文定溪、金砂溪、下瀘溪、曇溪等支流,繞閩清縣城出溪口匯入閩江,全長78.6公里,流域面積956平方公里,總落差1077米。其中閩清縣境內854.78平方公里,其餘在周邊的龍溪、永泰等縣境內,年流量8.03億立方米。 [1] 
舊時坂東車墘至鹿角稱演溪,潭口將軍潭至閩清口稱梅溪,現代水利上統一改稱梅溪。 [2] 
梅溪上源閩清縣 省璜鎮段 梅溪上源閩清縣 省璜鎮段
梅溪閩清縣塔莊鎮上洪村段 梅溪閩清縣塔莊鎮上洪村段
梅溪閩清縣城段 梅溪閩清縣城段
梅溪匯入閩江處梅溪口 梅溪匯入閩江處梅溪口

梅溪水文特徵

梅溪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1億立方米,最大年份(1975年)為13億立方米,最小年份(1982年)為3.69億立方米,相差2.5倍。 [1]  常年日平均流量每秒2.2立方米,最大流量可達每秒69.4立方米。 [3] 
梅溪幹流下游和芝溪下游段水質較差,特別是潭口至溪口的7公里長的河段,兩岸工廠林立,人煙稠密,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達665.83萬噸,其中66.5%廢水未經處理,有機污染嚴重。 [1] 

梅溪主要支流

梅溪兩條較大支流芝溪和金砂溪均分佈在梅溪左側。 [1] 
芝溪閩清縣上蓮鄉段 芝溪閩清縣上蓮鄉段
芝溪池園鎮段 芝溪池園鎮段
芝溪,梅溪中游的一條主要支流,位於閩清縣縣境西南部,發源於後佳,在上蓮鄉納莊洋溪、爐下溪之水,流經上蓮、池園、白中3個鄉鎮21個村,至白中珠中匯入梅溪。全長40公里,總落差1060米,流域面積229.4平方公里,年流量2.15億立方米。 [4] 
金沙溪金沙鎮段 金沙溪金沙鎮段
金沙溪,位於閩清縣縣境西部,梅溪下游的一條主要支流,發源於閩、尤交界的寶坑山。從縣內金沙鄉寶峯村入境,納雲際、林水、陶洋、石漏、礦坑、橫坑諸小支流之水,流經金沙、白樟兩鄉的14個村,在白樟新莊洋匯入梅溪。全長37.6公里,總落差920米,流域面積180.38平方公里,年流量1.6億立方米。 [5] 

梅溪治理開發

梅溪水庫

嶺裏水庫 嶺裏水庫
流域內水庫較多,其中較大的是閩清縣嶺裏水庫,位於閩清縣省璜鄉和平村。工程於1971年6月動工,1975年12月建成。樞紐部分由國家補助451.4萬元,渠道工程則由受益鄉村自己負擔。施工過程中,一度採用“全民行動大兵團作戰”,質量較差,1977年5月大壩迎水坡發生滑波,採用拋石壓載加固;1980年11月副壩頂右端與岸坡交接處,發現橫向裂縫,用挖槽回填封閉處理。水庫集雨面積32平方公里,總庫容1251萬立方米。主壩壩型是粘土心牆多種土質壩,最大壩高41.1米,壩頂長186米,副壩壩型是均勻土質壩,壩高19.1米,壩頂長68米;溢洪道位於大壩右端,為寬頂堰,堰寬16.2米,用三扇寬5.4米、高4.5米鋼筋混凝土的平板閘門控制,最大泄洪量每秒580立方米;原輸水涵洞為無壓砌石拱涵,寬2.4米,高2.7米,1979年建壩後電站時,涵洞內套直徑為1.2米的鋼絲網水泥壓力管,最大放水量每秒3立方米; [6] 

梅溪灌溉

嶺裏水庫灌溉渠繫有總乾渠,乾渠分左右兩條,還有一條坂尾圳,原系單項引水工程,由本水庫補充供水。灌溉渠總長77.5公里,其中:總乾渠長7.5公里,輸水量每秒2.4立方米;左乾渠長25.7公里,輸水量每秒1.3~2.0立方米,右乾渠長29.3公里,輸水量每秒0.5~1.0立方米,另坂尾圳長15公里,輸水量每秒0.3立方米。灌溉省璜、塔莊、坂東三鎮、32個村,1.46萬畝農田,水庫養魚水面面積600畝,壩後發電機容量500千瓦,同時減輕下游的洪澇災害。 [6] 

梅溪水電站

1957年5月,閩清縣容量為40千瓦的金沙水電站建成發電。1958~1966年間,按照“依靠羣眾、社辦為主、先水利後電力”的水電建設方針,全縣陸續興建一批小型水電站,有:白樟電站裝機容量375千瓦,白汀電站裝機容量75千瓦,新莊電站裝機容量125千瓦,莊洋電站裝機容量200千瓦。特別是縣辦骨幹電站——白樟電站的建成,促進城關地區工業的發展。這時期建成的裝機容量在4.5千瓦左右的水電站有10處,10~20千瓦的水電站有20處。以後這些水電站經過整頓,留下效益好的水電站共16座,裝機總容量1084千瓦。
1967~1978年,水電建設得到發展。其中三港溪一至三級水電站規模較大。三港溪位於金沙溪上游,水電站分三級開發,一級水電站原為金沙城門大隊所建,裝機容量40千瓦,實際出力未達10千瓦。1971年改由縣電力總站接管改建,1972年元旦建成發電,裝機容量為800千瓦,二、三級水電站相繼於1974年和1976年建成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為1140千瓦和1200千瓦。這三座水電站的流域面積分別為40、42、56平方公里,設計水頭分別是85、118、82米,設計流量分別為1.3、1.5、1.9立方米/秒,為閩清縣第一個以鋼筋混凝土管為壓力管的水電站,投資總額245萬元。此外,還建成潭口水電站,裝機容量1050千瓦。這些水電站為閩清縣辦工業合成氨廠、化工廠、水泥廠、味精廠、鐵合金廠以及第一、二瓷廠的擴大生產規模提供能源保證。這一時期全縣建成小水電站共87座,裝機容量1.3萬千瓦。
1979~1994年間,隨着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村生產力迅速發展。特別是1983年12月國務院批准閩清縣為全國100個農村電氣化試點縣之一後,促進全縣小水電建設。這一時期建成的發電站有:險橋一級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省璜二級站裝機容量1120千瓦,金沙溪二級站裝機容量600千瓦,馬蘭坑三級站裝機容量610千瓦等,連同500千瓦以下的水電站共42座,裝機總容量為1.39萬千瓦。 [7] 
電站名稱
地點
裝機台數
(台)
容量
(千瓦)
設計
水頭
(米)
設計流量
立方米/秒
年發電量
(萬千瓦時)
投產年月
單位
巫嶺電站
金沙巫嶺
1
800
412
0.27
350
1987.1
供電所
三港溪一級電站
金沙雲際
2
800
85
1.30
330
1972.1
電力公司
三港溪二級電站
金沙上演
4
1140
118
1.5
480
1974.2
電力公司
三港溪三級電站
金沙上演
3
1200
82
1.9
480
1976
電力公司
潭口電站
白樟石鼎
4
535
10
6
210
1969.6
電力公司
省璜二級電站
省璜前峯
3
1120
85
1.8
330
1979.7
供電所
石灣浦電站
石灣浦
2
600
87
0.98
180
1981.5
佳頭農場
爐下溪電站
上蓮新村
3
1050
89
1.30
470
1975.5
供電所
險橋一級電站
吉林高洋
3
1200
87
1.8
400
1979.12
供電所
險橋二級電站
吉林高洋
2
640
35
2.3
350
1989.4
供電所
後演電站
池園後演
3
621
11.5
3.6
100
1980.1
電管站
葫蘆門二級電站
三溪
2
525
70
1.7
54
1979.5
供電所
馬蘭坑二級電站
下祝過山洋
3
610
52
1.7
270
1982.5
供電所
金沙溪一級電站
金沙圩面
2
800
86
1.3
320
1972.10
鄉辦供電所
金沙溪二級電站
金沙溪頭
2
600
70
1.6
120
1981.1
鄉辦供電所
廣豐電站
金沙廣豐
2
600
160
0.5
104
1978.12
廣豐村委會 [8] 

梅溪航道航運

梅溪航道

梅溪航道。梅溪是閩江下游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閩清縣省璜鄉谷洋蓮花山。梅溪上游多灘瀨,水淺流急,馬鞍以下水流量增大,河牀寬約60米,洪水暴漲時水位高6米,河牀寬至100餘米。 [3] 
梅溪航道有兩條:一由閩清城關經白樟、坂東、到塔莊鄉蓮宅村,全長42公里;一由城關往白樟、五峯橋、朱中、入芝溪到蓮浦村,全長50公里。今梅溪航道僅閩清城關至閩清口兩公里河段可常年通航5噸船隻,枯水期間航道水深0.3米,寬3米。 [3] 
漂放運輸多見於閩侯各內溪和閩清梅溪。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閩清塔莊鄉龍池村人黃見珠為當地有名的“柴商”,每次放溪柴片多達萬擔以上。 [9] 

梅溪運輸

鼠船,始於北宋。木質結構,船型為兩頭尖、船底薄,船長8米、寬0.8米、高0.83米,載重約500公斤,每艘船配有篙、槳、尾舵,有竹蓬遮蓋,適合淺溪航行,以載貨為主,也可載人。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進士陳賢良“馳驛南還”,便是從水口乘舟到閩清溪口,再轉乘小船到磹口上岸,當時小船當是鼠船之雛形。閩清鼠船從縣城沿梅溪上行,可通達縣境內沿岸的21街鎮。清末民國初,閩清船民開始在建溪、沙溪、富屯溪支流的19個縣、市開闢鼠船運輸新航線,最盛時有鼠船1000餘艘。1950~1962年,閩清縣派出239艘鼠船和402名船工到光澤、邵武、尤溪、三明等10個縣市支援外運糧食。1965年後鼠船漸少。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