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溪鎮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轄鎮)

鎖定
梅溪鎮,隸屬於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介於東經119°41'17"~119°50'38",北緯30°45'10"~30°52'12"之間,地處安吉縣東北部,東與長興縣和平鎮接壤,東南與昆銅鄉為鄰,南連溪龍鄉,西南與遞鋪鎮連接,西毗鄰高禹鎮,東北與長興縣泗安鎮林城鎮虹星橋鎮吳山鄉交界,鎮人民政府距安吉縣城19千米, [3]  行政區域面積194.84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梅溪鎮户籍人口為65417人。 [4] 
明、清時期,屬梅溪鎮;2000年1月,曉墅鎮併入。 [3]  截至2020年6月,梅溪鎮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白雲社區曉墅人民路1號。 [3] 
截至2019年末,梅溪鎮有工業企業168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4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5個。 [4] 
中文名
梅溪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
地理位置
安吉縣東北部
面    積
194.84 km² [4] 
下轄地區
4個社區、22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白雲社區曉墅人民路1號
電話區號
0572
郵政編碼
31330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
著名景點
中國音畫鄉村,神遊塢,太平觀廟會
車牌代碼
浙E
人    口
65417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4] 

梅溪鎮歷史沿革

明、清時期,屬梅溪鎮。
民國二年(1913年),屬梅溪鎮,隸屬梅溪區;民國七年(1918年),屬梅溪區;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撤區,仍設梅溪鎮;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改設紫梅鎮,隸屬梅溪區;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改為梅溪鎮;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屬梅溪區。
1950年,改屬昆銅區。
1951年3月,安吉縣駐地由安城遷至梅溪鎮,為縣直屬鎮。
1958年10月,併入梅溪公社,為第三管理區;同年11月,縣治由梅溪遷遞鋪。
1959年7月,復為梅溪鎮。
1960年5月,併入梅溪公社。
1961年8月,分設梅溪鎮公社。
1962年10月,再為梅溪鎮。
1985年5月,梅溪鄉併入。
1992年9月,荊灣鄉併入。
1998年10月,曉墅鎮的烏山、板橋等村併入。
2000年1月,曉墅鎮併入。 [3] 

梅溪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白雲、紫梅、龍翔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馬村、龍口、紅廟、甲子、章灣、荊灣、小溪口、梅溪、板橋、華光、曉墅、石龍12個村民委員會,共15個羣眾自治組織;下設49個居民小組、318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0年6月,梅溪鎮轄4個社區、22個行政村:紫梅社區、龍翔社區、白雲社區、曉墅社區、甲子村、章灣村、石龍村、馬村村、龍口村、紅廟村、梅溪村、荊灣村、小溪口村、板橋村、華光村、獨山頭村、千溪橋村、管城村、路西村、三山村、上舍村、梓坊村、長林垓村、銅山村、錢坑橋村、武康橋村, [5]  鎮人民政府駐白雲社區曉墅人民路1號。 [3] 

梅溪鎮地理環境

梅溪鎮位置境域

梅溪鎮,介於東經119°41'17"~119°50'38",北緯30°45'10"~30°52'12"之間,地處安吉縣東北部,東與長興縣和平鎮接壤,東南與昆銅鄉為鄰,南連溪龍鄉,西南與遞鋪鎮連接,西毗鄰高禹鎮,東北與長興縣泗安鎮林城鎮虹星橋鎮吳山鄉交界,鎮人民政府距安吉縣城19千米, [3]  行政區域面積194.84平方千米。 [4] 

梅溪鎮自然資源

2011年,梅溪鎮有耕地面積4.11萬畝,林地面積5000畝。 [3] 

梅溪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轄區總人口5012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449人,城鎮化率18.8%。另有流動人口5966人。總人口中,男性25432人,佔50.7%;女性24696人,佔49.3%;14歲以下5620人,佔1.2%;15~64歲38571人,佔77.0%;65歲以上5937人,佔11.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9327人,佔98.4%;有苗、侗、維吾爾3個少數民族,共801人,佔1.6%。其中苗族367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45.8%;侗族326人,佔40.7%。2011年,人口出生率7.46‰,人口死亡率6.96‰,人口自然增長率0.50‰。 [3] 
截至2019年末,梅溪鎮户籍人口為65417人。 [4] 
梅溪鎮圖片

梅溪鎮經濟

梅溪鎮綜述

2011年,梅溪鎮財政總收入0.94億元,比上年增長4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46億元,比上年增長26.0%。人均財政收入187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314元。 [3] 
截至2019年末,梅溪鎮有工業企業168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4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25個。 [4] 

梅溪鎮農業

2011年,梅溪鎮農業總產值2.53億元,比上年增長22.0%,農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20.2%。2011年,生產糧食21472噸,其中水稻17419噸,小麥3191噸,玉米40噸。油菜籽種植面積4055畝,產量576噸;蔬菜種植面積2500畝,產量3500噸;茶葉種植面積2250畝,產量126噸。2011年,生豬飼養量23718頭,年末存欄0.8萬頭;羊飼養量2525只,年末存欄1235只;牛飼養量175頭,年末存欄95頭;家禽飼養量13.7萬羽,上市家禽7.5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1139噸,其中豬肉1018噸,禽肉90噸;禽蛋110噸。畜牧業總產值4119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6.3%。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累計造林2100畝;零星植樹4.3萬株,毛竹林11.20萬畝。2011年,筍乾產量86噸,木材採伐518立方米,毛竹採伐5萬根,雜竹採伐20噸;水果種植面積650畝,產量3292噸,其中果用瓜2619噸,桃子265噸,葡萄210噸,柿子41噸,楊梅11噸,梨8噸。林業總產值1194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4.7%。漁業以淡水魚養殖為主。2011年,水產品產量1982噸,漁業總產值4616萬元,佔農業總產值的18.2%。 [3] 

梅溪鎮工業

2011年,梅溪鎮工業總產值34.2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工業增加值佔全鎮地區生產總值的46.9%。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實現工業增加值7.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8%。其中大中型工業企業1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5.4億元,比上年增長21.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6家。 [3] 

梅溪鎮商貿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商業網點2409個。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4.5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4.21億元,比上年增長7.3%。2011年,出口0.3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6%,主要產品有機械設備、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類等。 [3] 

梅溪鎮金融業

2011年末,梅溪鎮各類存款餘額10.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15億元。 [3] 

梅溪鎮郵電業

2011年,梅溪鎮郵政業務收入208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680萬元。 [3] 

梅溪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47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2所,在校生2020人,專任教師12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298人,專任教師10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達0.80億元,比上年增長15.0%;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80億元,比上年增長15.0%,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0.3%。 [3] 

梅溪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7個,會員450個;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公共圖書室16個,藏書3.5萬冊。 [3] 

梅溪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12個,病牀130張,固定資產總值1245萬元。專業衞生人員118人,其中執業醫師42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註冊護士5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萬人次,住院手術623台次,出院病人0.35萬人次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38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8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18萬人,參合率76.5%。 [3] 

梅溪鎮社會保障

2011年,梅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29户,人數312人,支出63.5萬元,比上年增長9.3%,月人均165元,比上年增長15.2%;城市醫療救助2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0人次,共支出22.50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711户,人數1327人,支出197.9萬元,比上年增長9.8%,月人均124元,比上年增長14.8%;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8人,支出24.7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5人,支出28.56萬元;農村醫療救助6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00人次,共支出1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7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45萬元,比上年增長12.0%。敬老院1家,牀位114張。社區服務設施17個,其中社會福利中心1個,鄉鎮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15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萬元,使44人(次)困難羣眾受益。2011年末,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4.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人。 [3] 

梅溪鎮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113千米,鄉村通郵率100%。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户1110户移動電話用户7000户,寬帶接入用户6900户。電信企業1家。 [3] 

梅溪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鋪設幹線水管30千米,生產能力2萬噸/日,年工業用水250萬噸、生活用水110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93.0%;排水管道18千米,污水治理工程1項,日污水處理能力2萬噸。 [3]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所)1座,主變壓器1台,總容量5000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8條,總長度34千米,用電負荷1500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0.78億千瓦時。 [3]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梅溪鎮有鎮區花壇6個,花壇面積0.0007平方千米,園林綠地面積0.006平方千米,其中公共綠地0.0007平方千米,綠化平方千米覆蓋率0.2%。 [3] 

梅溪鎮交通運輸

梅溪鎮境內有省道桐千線過境,梅溪鎮有境內長5.5千米。縣鄉(鎮)級公路12條,總長65千米。境內通航河道1條,總長11.6千米。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30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6平方千米。鎮區橋樑29座,總長度1.22千米。鎮區公交汽車線路3條,運營里程達15.7千米,年客運量15.2萬人次。 [3] 
梅溪鎮地形圖

梅溪鎮歷史文化

梅溪鎮地名由來

梅溪鎮因轄區原梅溪鎮公社得名。 [3] 

梅溪鎮民間藝術

  • 綜述
梅溪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早船、魚燈、大鼓書、花鼓戲等。其中旱船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3] 
  • 梅溪大鼓書
梅溪鎮因清代太平天國運動和同治元年至三年(1862~1864年)發生的大瘟疫使十室九空,之後湖北、河南、温州等地人口遷徙至此,同時也帶來了他們多彩的表演藝術和傳統民俗,大鼓書就是在這個時期傳入梅溪。2008年10月,梅溪大鼓書被公示為湖州市非物質遺產名錄並推薦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使梅溪大鼓書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梅溪鎮制定了中長期保護和傳承規劃,對現有民間藝人登記並給藝人添置服裝等演出設施。梅溪鎮已對已蒐集的文字、音像、實物等進行分類整理,予以歸檔。並且根據實際情況,對健在的老藝人提供良好的傳承條件,組織藝人蔘加縣級文藝演出,幫助物色接班人,使這門傳統藝術後繼有人。

梅溪鎮人文歷史

  • 綜述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版《安吉縣誌》記載“梅溪在州北三十里,溪上常有紫梅盛開,故名”。梅溪可謂鍾靈毓秀之地,南梁史學家吳均、南宋目錄學家陳振孫、近代林業學家陳嶸、近代電信學家莫庸、當紅影視明星蔣毅,“最美保安”李迎福等均出自梅溪,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南宋詞人史達祖也曾在梅溪生活過。
  • 吳王送女在梅溪
詩人皎然,湖州人,據考活動於盛唐的安吉,有《皎然集》。寫過《兵後送薛居士移家安吉》、《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等大量與安吉有關的詩歌。他有一首著名的《賦得吳王送女潮歌》:“見説吳王送女時,行宮直到荊溪口。溪上千年送女潮,為感吳王至今有。”詩人皎然,在送別老朋友李判官到河中府的同時,也講述了一個發生在梅溪當地的,與送別有關的歷史傳説,大概是説吳王在梅溪依依不捨地送走自己的愛女,期盼自己的女兒早日歸來。
  • 馬頭娘與梅溪馬村
馬頭娘是中國神話中的蠶神。相傳是馬首人身的少女,故名。據《通俗編.神鬼》引《原化傳拾遺》記載,古代高辛氏時,蜀中有蠶女,父為人劫走,只留所乘之馬。其母誓言:誰將父找回,即以女兒許配。馬聞言迅即奔馳而去,旋父乘馬而歸。從此馬嘶鳴不肯飲食。父知其故,怒而殺之,曬皮於庭中。蠶女由此經過,為馬皮捲上桑樹,化而為蠶,遂奉為蠶神。安吉縣梅溪鎮馬村的命名也來源於此。
  • 張果與仙人路
張果,又名張果老,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民間人們描繪他的形象是,總是倒騎着一頭白色的毛驢。這頭毛驢每天能夠行走幾萬千米,到達目的地後,他就把毛驢像紙一樣摺疊起來。梅溪老街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巷——仙人路,據當地的民間傳説,張果老曾在此歇腳並在梅溪遊覽了一番。張果老其實真有其人,其原型張果是唐朝玄宗時期的一位煉丹家。
  • 顏真卿與梅溪
顏真卿,唐代開元進士,累官至監察御史。曾為刑部尚書,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還當過湖州刺史。據明(嘉靖)《安吉州志》記載:“唐刺史顏真卿墓在荊溪鄉(今梅溪鎮荊灣村)。”清(乾隆)《安吉州志》記載:“或因公刺湖州,其子孫有葬其衣冠於此者。”顏真卿墓處於梅溪鎮顏村的土鬥堤邊,先是在加固土鬥堤時挖去其四周泥土,後再60年代前期改造大寨田時剷平,現成大塘。據當事人稱,顏真卿的墓很大,且很堅固,在鏟墳時,還在墳內發現有寶劍一把,但已黴爛不堪。其墓碑現存放在安吉縣博物館。碑上刻有“唐太師顏魯公之墓”,系明嘉靖丁未(1547年)安吉知州章啓重修時所立。
  • “山中宰相”在梓坊
昆銅現今已併入梅溪。安吉人吳均的《與顧章書》,經常被收錄在中學生的語文教科書中,文章寫道:“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霞...”這個梅溪其實是昆銅,寫得都是昆銅美景。原昆銅鄉流傳着一句民謠:“梓坊的茶葉石門碳,諸家邊的姑娘不用看。”梓坊村的茶葉歷來有名。據縣誌記載,南朝齊梁時期道教思想家、醫學家陶宏景曾隱居昆銅,因長期飲用梓坊茶,“年逾八十面壯容”,時人稱“山中宰相”。陶宏景於此還留下寫景名篇《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峯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沈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美麗鄉村”,實有淵源。
  • 梅溪木瓜紅勝頰
“饞涎欲滴”這個成語居然與梅溪的一種美食有很大的聯繫。北宋著名詩人、政治家蘇軾,同時也是一位美食家,號稱“饕翁”,終其一生,他沒有中斷過對美食的愛好和對烹飪的研究。蘇軾與吳興(今湖州)太守孫覺交往很深,經常在一塊吟詩作賦。蘇軾在熙寧五年寫《將之湖州戲贈莘老》:“顧渚茶芽白於齒,梅溪木瓜紅勝頰。吳兒膾縷薄欲飛,未去先説饞涎垂。”稱讚湖州的美食。
  • 宋代安吉的高等學府——梅溪書院
宋代時的安吉有一座大學,而且還在梅溪,叫做梅溪書院。梅溪書院是浙江省目前有據可查的156所宋代書院之一,湖州地區僅有5所(晦巖書院、安定書院、長春書院,德清東萊書院,安吉梅溪書院)。
  • 正德帝與紅廟
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年號正德。正德皇帝以“威武大將軍”之名巡幸南方各省,江南的美景和氣候給喜歡縱情遊樂的正德添加了興奮劑,正德只要興之所至,可以説無所不為。據梅溪紅廟當地傳説,這位正德帝下江南時路過了梅溪紅廟村,看望了一個據説是皇帝兄弟的人(可能是一位住在此地的藩王),也許因為老藩王討得了皇帝的歡心,回京後正德帝令人在此大興土木,建造一紅牆廟宇,紅廟因此就得名。
  • 梅溪車水歌
流傳於梅溪鎮的民間歌謠——車水歌是梅溪鎮廣大勞動羣眾在長期的農業生產——車水灌溉農田的勞動中,為勞動助興、消除疲勞、勞動計時休閒而創作,由最初的勞動號子,逐步充實發展而形成的。有上百年的歷史。在車水勞動中不斷地滲入民間傳説、民間故事、民間笑話和民間生產、生活知識使勞動號子得以豐富發展而形成了車水勞動所特有的音樂——稱之為車水歌,它在梅溪鎮分佈較廣,梅溪鎮的小溪口、荊灣、章灣、梅溪、紅廟、龍口、板橋、華光、曉墅等村均有流傳。 [1] 
  • 熱鬧非凡的“水龍會”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梅溪,上街下街、前後街的老百姓很多都住着草房,火災時有發生。為此,梅溪商會發起併成立了一個民間的消防組織,名叫“水龍會”。“水龍會”由不同型號的消防車(俗稱“水龍”)組成”。設備分置在各個村,由各村自行管理。在梅溪中街建有一個龍王廟,廟裏有一尊很標緻的龍王雕像,俗稱“龍王菩薩”。

梅溪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梅溪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 
2021年12月,入選2021年度浙江省衞生鄉鎮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