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植之

鎖定
梅植之(1794-1843),清代文學家、書法家。
其人操行貞介,以詩聞名於江淮間,人稱藴先生,著有《嵇庵詩鈔》。
本    名
梅植之
別    名
藴先生
藴生
嵇庵
所處時代
清朝
出生日期
1794年
逝世日期
1843年
主要作品
嵇庵詩鈔

梅植之個人簡介

梅植之(1794-1843),揚州人。字藴生,號嵇庵。清代文學家、書法家。道光十九年(1839)舉人。其書法跌宕遒麗,煅煉舊拓,必見其血脈所注,精氣所聚,使奔赴指腕下。與吳熙載同昌江左遺法,所得至深醇。卒年五十。

梅植之人生經歷

梅植之,字藴生,自署所居曰嵇,揚州人。少勤學,家貧無書,以手鈔寫本攻讀。
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句容陳立、江都薛壽從其學。十九年舉人。通經學,以詩鳴江淮間,其《題包慎伯先生授筆圖》:“清影蒼蒼散寒碧,風皺秋湖練紋白。先生坐授女郎書,窈窕雲鬟侍瑤席。明眸善睞含流光,脂痕交漬松煙香。低腰取試簪花格,釵股參差論短長。似能不能解猶未,皓腕擘箋看指臂。靈犀一點到毫端,不管鴛鴦藕花睡。 畫師神妙入虛無,顧陸張吳恐未如。恰從三尺溪藤上,傳出安吳執筆圖。”
《題慎伯先生述書》三首:“開源上蔡與陳留,體勢風情各不侔。 解識毫端龍虎氣,斷碑須向北人求”;“從來分派有鍾梁,昭穆孫曾若雁行。不意歐虞新締構,千秋數典竟相忘”;“語入精深妙悟開,十分功力見真才。書裙削板空何益,親向安吳問訣來。”工書,與吳熙載同受包世臣法,真、行、草、篆、隸靡不工。又得琴法於吳思伯之女弟子顏夫人,獨具神解。糾正思伯傳譜,於古操曲之故,輒能知之。著《琴學》二卷。二十三年卒,年五十。包世臣作《梅藴生傳》,:“孟瞻之言曰:‘君工書善琴,而所嗜尤在詩。’君之嗜詩固也,然君詩在揚州為然於儕輩耳;而書則不囿於地與時,足以排突百年來之宇內英賢;琴則冥追千載,悟入古初,又出書之上遠甚。君書跌宕遒麗,頗宜觀者,然煉舊,必見其血所注,精氣所聚,使奔赴指腕下,則非觀者所能知,熙載與君同昌江左遺法,所得至深醇,而持論每不敢先君。”其《本朝書品》列植之行書佳品上。
尚有《嵇庵詩集》十卷,《嵇庵文集》二卷。舊居揚州三元宮旁。與著名學者黃承吉、劉文淇交稔,與吳熙載、王御西、王句生稱黃門四君子。

梅植之人物評價

包世臣《藝舟雙楫》稱其雲:“君書跌宕遒麗,頗宜觀者,然鍛鍊舊拓,必見其血脈所注,精氣所聚,使奔赴指腕下,則非觀者所能知,吳熙載與君同昌江左遺法,所得至深醇,而持論每不敢先君。”……

梅植之個人作品

《嵇庵詩鈔》

梅植之軼事典故

他有一副著名的對聯
家有貞元石,
人彈叔夜琴。
這副對聯的的來歷是:一次,有人在山光寺前掘得一塊古代石碑,上題“唐故淮南節度討擊副使光祿大夫試殿中監兼泗州長史上柱國北平縣開國伯田府君墓誌銘並序”,為唐朝貞元3年楷書名家儲彥琛所書。梅植之如獲至寶,他將此石買下,僱車運回家中珍藏。在此之前,他曾經收藏了一牀古代名琴,名曰“叔夜琴”。 因梅植之極其仰慕《廣陵散》的作者嵇康(叔夜),便取“嵇庵”為別號。得到唐碑之後,梅植之得意之極,於是擬了這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