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棠鎮

鎖定
梅棠鎮,隸屬於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地處永修縣西北部,東與燕坊鎮相接,南與白槎鎮相連,西與三溪橋鎮相鄰,北與德安縣磨溪鄉、寶塔鄉為鄰。 [3]  區域面積7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16533人。 [2]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西鄉塘下區、雲裏區、枹桐區、醴泉區。1949年,前為三區白槎鄉、枹桐鄉。1984年6月,更名為梅棠鄉。1993年,撤鄉建鎮。 [3]  截至2020年6月,梅棠鎮下轄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4] 
2019年,梅棠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2] 
中文名
梅棠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
地理位置
永修縣西北部
面    積
78 km²
下轄地區
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梅棠街社區
電話區號
0792
郵政編碼
3303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贛G
人    口
16533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梅棠鎮歷史沿革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屬西鄉塘下區、雲裏區、枹桐區、醴泉區。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屬長山(枹桐)鄉。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更名為枹桐鄉。
1949年,前為三區白槎鄉、枹桐鄉。
1949年5月,屬白槎區,原枹桐鄉分為大坪、新莊、枹桐3鄉。
1956年,與柘林區合併為白槎區,同時大坪、新莊、枹桐3鄉合併為枹桐鄉。
1958年,更名為白槎公社,下設管理區,泡桐鄉更名為枹桐管理區,並增原梅棠鄉厚城大隊。
1961年2月,枹桐管理區增原梅棠管理區的復聯(梅棠坂)、慄山(現白槎鎮光明村)2大隊,稱為梅棠公社。
1968年,併入白槎公社。
1968年,改為縣屬公社。
1972年11月,恢復梅棠公社,原轄復聯、慄山2大隊劃歸白槎公社。
1984年6月,更名為梅棠鄉。
1993年,撤鄉建鎮。 [3] 

梅棠鎮行政區劃

梅棠鎮區劃沿革

2000年,梅棠鎮轄1居民委員會、9村民委員會。
2011年末,梅棠鎮轄大坪、梅棠2個居民委員會,祥林、大塘、新莊、中心、田埠、石橋、厚城、楊嶺8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6個居民小組、120個村民小組。 [3] 

梅棠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梅棠鎮下轄2個社區和8個行政村。 [4]  鎮人民政府駐梅棠街社區。
統計用區劃代碼
城鄉分類代碼
名稱
360425107001
121
梅棠街社區
360425107002
121
大坪社區
360425107200
122
楊嶺村
360425107201
220
祥林村
360425107202
122
大塘村
360425107203
220
新莊村
360425107204
220
中心村
360425107205
220
田埠村
360425107206
220
石橋村
360425107207
122
厚城村

梅棠鎮地理環境

梅棠鎮位置境域

梅棠鎮地處永修縣西北部,東與燕坊鎮相接,南與白槎鎮相連,西與三溪橋鎮相鄰,北與德安縣磨溪鄉、寶塔鄉為鄰。 [3]  區域面積78平方千米。 [2] 

梅棠鎮地形地貌

梅棠鎮屬丘陵地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山地,東南部為丘陵。最高點晹嶺山,海拔449.4米;最低點大坪蘭家港,海拔23米。 [3] 

梅棠鎮氣候

梅棠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温16.8℃,極端最低氣温為-12℃(1972年2月9日),極端最高氣温為41℃(1981年8月);無霜期年均260天。年均降雨量1600毫米,極端年最大降雨量2176毫米(1975年),極端年最少降雨量1048毫米(1978年),降雨集中在4~6月。 [3] 

梅棠鎮水文

梅棠鎮境內共有3條小河:枹桐小河發源於大塘、祥林村,流經大塘、祥林、楊嶺、大坪村後出;石橋河發源於新莊、中心村,流經田埠、石橋村;江瓏河發源燕坊鎮江城村,流經石橋村東部出境。 [3] 

梅棠鎮自然災害

梅棠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水災、旱災、冰雹、風災、低温、霜凍、雷擊等。 [3] 

梅棠鎮自然資源

梅棠鎮已查明礦產4種,其中貧鐵高釩礦分佈在晹嶺山,儲量6633噸,釩礦分佈在大塘村北部螺絲嘴。 [3] 

梅棠鎮人口

2011年末,梅棠鎮轄區總人口1587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918人,城鎮化率18.4%,另有流動人口323人。總人口中,男性8730人,佔55.0%;女性7143人,佔45.0%; 14歲以下2857人,佔18.0%;15~64歲11365人,佔71.6%;65歲以上1651人,佔10.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5597人,佔98.3%;有畲族276人,佔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3.2‰,人口死亡率3.6‰,人口自然增長率9.6‰。 [3] 
截至2019年末,梅棠鎮户籍人口16533人。 [2] 

梅棠鎮經濟

梅棠鎮綜述

2011年,梅棠鎮財政總收入1460.2萬元,比上年增長106.4%。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315.8萬元,增值税177萬元,企業所得税29.4萬元。 [3] 
2019年,梅棠鎮有工業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7個。 [2] 

梅棠鎮農業

梅棠鎮有農業耕地面積2.4萬畝,人均1.5畝,以種植水稻、棉花、花生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9萬噸;棉花種植面積1.6萬畝,產量480.0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340.0噸;水產養殖面積1570.0畝,總產量910.0噸;生豬飼養量1.1萬頭,年末存欄6500頭;家禽飼養量8.7萬隻,累計造林4.9萬畝。水果種植面積4650.0畝,產量4000.0噸農業總產值2.4億元,農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41.4%。2011年,有農業機械389台(輛)。 [3] 

梅棠鎮工業

梅棠鎮工業以化工、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達3.4億元。工業企業8家,實現工業增加值2100.0萬元。 [3] 

梅棠鎮商業

2011年末,梅棠鎮有商業網點104個,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3億元,比上年增長16.5%;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8000.0萬元。 [3] 

梅棠鎮金融

2011年,梅棠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8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1.8%;各項貸款餘額2019萬元,比上年增長25.6%。 [3] 

梅棠鎮社會事業

梅棠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梅棠鎮有幼兒園8所,在園幼兒586人,專任教師23人;小學4所,在校生842人,專任教師6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8人,專任教師3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530.0萬元,比上年增長5.0%。 [3] 

梅棠鎮文體事業

1994年9月,梅棠鎮開通有線電視台;2011年末,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户1923户,入户率81.0%。 [3] 
2011年末,梅棠鎮有鎮文化站、文化活動中心各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9個;文化專業户2個;羣眾文藝團體10個;各類農家書屋、圖書室5個,藏書1.2萬冊。 [3] 
2011年末,梅棠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新農村建設點均安裝了健身器材。 [3] 

梅棠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梅棠鎮有醫療衞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0個;病牀4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3.23張。專業衞生人員51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9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2萬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衞生廁所普及率75.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3] 

梅棠鎮社會保障

2011年,梅棠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51户,人數74人,支出18.6萬元,比上年增長8.0%;醫療救助157人次,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12.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52人次,支出2.6萬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37户,人數750人,支出77.0萬元,比上年增長8.0%;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02人,支出40.7萬元,比上年增長12.0%。敬老院1家,牀位8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104人,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314萬人,參保率100%。 [3] 

梅棠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梅棠鎮有郵政所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7千米,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1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3500門,固定電話用户1300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65.0%;移動電話用户2850户;寬帶接入用户950户。 [3] 
  • 能源
梅棠鎮有小型發電站5座,與九江電網聯網。2011年,售電量65.0萬千瓦時。 [3] 
  • 給排水
2011年末,梅棠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深水井6眼,年供水3.7萬立方米,排水管道6.0千米。 [3] 

梅棠鎮交通

梅棠鎮境內有永武高速公路過境,境內長28.0千米,雙向4車道,在境內設有進出口。有鄉級公路與316國道相連,北通德安縣城。 [3] 

梅棠鎮歷史文化

梅棠鎮地名由來

梅棠鎮因轄區內南部一地名梅棠坂(現屬白槎鎮)而得名。 [3] 

梅棠鎮文物古蹟

梅棠鎮境內古蹟有營盤山、洪家山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梅棠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梅棠鎮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表彰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1] 
2021年11月,被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列入“第七屆江西省文明村鎮”候選公示名單。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