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山灌區

鎖定
梅山灌區,是一個古老灌區。
中文名
梅山灌區
所屬地區
梅山
建成時間
1972年
梅山灌區位跨安徽、河南兩省的史河兩岸,河南受益範圍為固始、 商城兩縣。 春秋時代中期,孫叔敖興建期思陂水利工程,開始發展灌溉事業。兩千多年來, 幾經興衰, 到明清時代, 在舊灌區基礎上興建清河和堪河灌區, 由於渠長百里, 俗稱“百里不求天灌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解放灌區。1954年修建解放閘,使灌區在原有的6萬畝基礎上擴大到24萬畝。 1956年梅山水庫建成後,灌區成為史淠杭灌區的組成部分,因引用梅山水庫水而改名為梅山灌區, 1958年進行擴建。 設計灌溉面積98萬畝。1964年建成黎集渠首樞紐工程和中乾渠,1966~1970年興 建了從安徽 省紅石嘴樞 紐引水 的 南 幹 渠 工 程。
1972年全灌區基本建成。 灌區內塘、 堰很多, 是引蓄結合的灌區。
灌區渠首樞紐工程位於黎集鎮附近的史河上, 包括土壩、 滾水壩、 衝沙閘和進水閘。 滾水壩長131米, 最大泄水量為2020立方米/ 秒。進水閘設在滾水壩右岸,為4孔平 板閘門, 進水流量為60立方米 秒。 衝沙閘裝弧形鋼閘門,泄水流量為240立方米 /秒。 灌區共建有總幹1條, 乾渠4條, 分幹1條。
灌區建支渠30條, 總長249公里; 排水渠152條, 長565公里;各類建築物6300座。灌區建成共投資698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2561萬元, 羣眾投資4425萬元。 [1] 
參考資料
  • 1.    河南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河南省志水利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 05: 第六章 自流灌溉 第一節大型灌區 六、 梅山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