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梅山武術

鎖定
梅山武術,流傳於湖南省新化縣的傳統武術流派,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梅山武術是在梅山境內與外界封閉的環境中產生的,具有不同於其他武術流派的獨特風格,在形式上保留着古樸實用的傳統。傳統的梅山武術分為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套路繁多,套路多以地名或步法的形狀命名。 [14] 
梅山武術是中國長江中游湘、鄂、渝、黔、桂一帶保存較完整的一種複雜的體育文化現象。它以古樸、純真、典雅、威猛的形象,防身、健體的功能融會在民俗、禮儀表演等活動之中,並廣泛流傳於民間,為民眾所痴狂,直至習練終身,承傳不止,影響着這一區域文明的發展過程。 [1] 
2014年11月11日,梅山武術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編號:Ⅵ-80。 [2] 
中文名
梅山武術
申報地區
湖南省新化縣
批准時間
2014年11月11日
遺產編號
Ⅵ-80
遺產類別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非遺級別
國家級
保護單位
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

梅山武術歷史淵源

梅山武術可以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遠古氏族部落,成型於兩個典型環境。一是內部環境。新化境內多懸崖峭壁,猛獸成災,梅山先民必須操功習武與猛獸搏鬥獲取生存。二是外部環境。梅山地域寬廣,特產豐富,歷代王朝常發兵征剿,梅山先民不得不奮起抵抗。在漫長的征服自然與對外抗戰歲月中,逐漸形成了格殺型、實戰性強的武術流派。 [14]  在早期的梅山武術中,蚩尤被認為是梅山武術的創始人。 [3] 
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梅山開邑建縣後,梅山武術有三位代表性傳承人物,分別是被後人尊稱為上、中、下三峒峒主的符天錫、李天華、趙天祥。晚晴時期,梅山武術發展至頂峯。民國時期,梅山武術得到繼續發展,新化縣城成立了國術館、舉辦培訓班和擂台比武。 [4] 
新中國成立之後,梅山武術由格殺型轉為娛樂性表演與競技項目,武術套路得到了完善,民間武術活動日益繁榮,湧現出了民間老拳師晏西征、陳益球、楊育本,梅山武術學者陳永輝、楊志華、陳勤,梅山武術傳人陳利武、劉明軍、陳朝陽等。 [4] 

梅山武術武術特色

梅山武術套路種類

梅山武術套路短小精悍,動作樸實,一招一式,直來直去,手法多變,多拳法,善用掌,分為徒手拳術和器械套路兩大類。 [5] 
徒手拳術
梅山武術
梅山武術(5張)
梅山武術的徒手套路有86路,即:梅山拳、工字樁、梅花樁、丁字樁、六步樁、大紅樁、飛樁、鬥手、猛虎下山拳,新六步、白鵝拳、七步趕、八步追、祖師拳、一路九點飛、二路九點飛、八虎、十字樁、三步歸、滿堂紅、七星拳,交合拳、右虎拳、五虎下西川、黃狗戀窩、烈馬回頭、半邊吊豬、猿猴摘果、月裏攀桃、仙人撒網、雙合印、三陳拳、五馬破曹、五雷破陣、白虎拳、黑虎拳,朝天三炷香、六合散手、十殺手、三意拳、八虎拳、黑虎下山拳,猛虎坐堂碰撞,雙龍出洞、仙人指路拳,梅花拳等。 [6] 
梅山拳套路,結構緊湊,有“拳打卧牛之地”(即活動場地僅卧牛之地大小)的特點,其動作樸實穩健、拳掌並用、攻防兼備,利於近身短打。各種套路從始至終無翻滾和跌撲動作,無虛招、花架,招招式式講究技法。攻時迅猛異常。閃時靈敏嚴密,招式多變、攻中有守、守中有攻、虛實相間,剛猛凌厲。 [6] 
梅山拳勇猛剛烈。手法多變主要體現在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身法、腿法等幾個方面。手型以三角拳、鑽子拳、柳葉掌等為主。《梅山拳譜》 記載:衝拳為三角,挑拳似牛角;相對緊逼前,拳法似刀鐮;好打前後打,左右開弓打兩邊,上用打,下用穿,上打雪花蓋頂,烏雲罩地,雷火燒天,下打古樹拔根,席地而掃,連根而拔。梅山武功的技擊要點依據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而變化,並結合剛、柔、直、橫、斜、虛、實七種勁力而運用。講究“上護胸,下護襠,進攻連三聲,出手三不歸”,有“來如暴風驟雨,去似風捲殘雲”之説。 [6] 
梅山拳拳諧套路的命名,頗具形象性。如:
起勢:將軍觀林(屈時兩手叉腰),接為:鷺鷥伸腳(上步左橫鏟腿)、雲長義兄(並步拱手)、霸王卸甲(雙拳平拉)、獼猴獻桃(雙掌對砍)、雙龍歸洞(雙拳懷抱),雙龍出洞(並步雙衝拳)、雙龍下海(兩拳從胸前向下剔壓)、驚天動地(震腳砸拳)、美女梳頭(右插花右削掌、左插花左削掌、下插手)、如封似閉(馬步雙擺掌)、吳剛砍桂(弓步砍掌)、童子拜佛(丁步抱拳)、收勢等。 [6] 
器械套路
梅山武術的器械五花八門,其源頭與晚清團練時期的各家各户自備兵器有關。器械套路可分短器械、長器械、軟器械幾大類。短器械有:鐵叉(七星叉、梅山叉、四門叉、打虎叉),鐵尺,雙鐧(趙公鐧、龍鳳鐧、四門鐧、六合鐧)等;還有單刀、單劍、匕首、八齒鈎、銅錘等。長器械則有:棍、耙、板凳、梭標、方天畫戟、長煙筒等。軟器械包括:繩鞭、流星、花柱、腰帶、九節鞭、三節棍、梅山雙神鞭、梅山花鞭等。 [1] 
梅山武術不論是徒手套路還是器械套路,均體現出“攻中有防,防中有攻,着着催魂,招招奪命”的格殺猛力。其運功、運力以“神、氣、意”三者結合“氣沉丹田,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樁固勢穩, 出手潑辣,發勁兇狠,吐氣揚聲”。 [6] 

梅山武術文化特徵

古梅山人信奉梅山教,梅山人許多的風俗習慣都來自於對梅山教的信仰,甚至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據史料載:古梅山洞主符天賜、李天華、趙天祥武藝高強,狩獵本領高,死後被奉為梅山祖師。以後的獵人進山,必先拜祖師,求其保佑平安。梅山教沒有成文的宗旨教義,主要利用符咒授徒苦練耙、棍、刀、劍等武術,尤以槍法、劍法以及配置弩藥為主,籍以制服猛獸和敵人。在梅山武術套路中,一些武術動作仍然保持着梅山教的淵源。如在梅山叉和流星錘的套路中,結束動作就叫“朝天三柱香”,喻以驅邪逐魔,慰藉人類的靈魂,構成了宗教形態的梅山武術活動。 [7] 
梅山武術套路繁多,短小精悍,結構緊湊,既可在開闊地施展功夫,更有“拳打卧牛之地”(場地狹小)的特點。動作樸實威猛,拳掌並用,攻防兼備,無虛招、花架,招招式式講究攻防技法。攻時迅猛如電,守時密不透風,虛實相間,敏捷而剛猛。 [14] 
梅山武術手法勇猛多變,身法正直靈活,步活樁固,十趾抓地穩如山,腿法少,善用冷腿,動作簡樸,剛勁有力,演練起來精神貫注,勁力充沛,剛柔相濟,形態逼真,氣勢非凡,使人觀後有剽悍勇猛之感。它重於技擊,攻防兼備,對健身有特別效果。 [14] 

梅山武術傳承保護

梅山武術傳承狀況

梅山武術系統龐雜,難、繁、大、博以及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的理論與技術體系,決定了梅山武術的練習週期長,難以短期取得效果,與注重“高難新美”的現代競技武術相比,梅山武術注重樁功的南派功法更是顯得毫無新意。梅山武術拳諺“四十天功夫三十天樁”、“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拜師學藝40天,先練樁功30天,每天都要練,一日不練就前功盡棄。梅山武術講究“拳打卧牛之地”而少騰挪跳躍,注重習練者的功力積澱而缺乏現代競技體育的審美元素,為迎合現代競技體育的審美糅雜以“騰空轉體”之類的難度動作無異於削足適履,尤其是梅山地區逐步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年輕人大批外出務工等因素導致梅山武術傳承主體流失,這是梅山武術生存的現實困境。 [5] 

梅山武術傳承人物

晏西征,男,漢族,1947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新化縣,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傳承人。 [8] 
陳益球,男,出生於中國武術之鄉湖南省新化縣王爺山武術世家,“梅山拳”傳人,中國武術家。 [9] 
伍玉躲,男,梅山武術第二十代傳人,師承晏西征。 [10] 

梅山武術保護措施

1982年,晏西征在新化開辦了改革開放後湖南第一家武館——興武拳社。 [11] 
1983年,陳益球參加省、市、縣武術挖掘工作,編著並出版了《梅山武功》一書。 [6] 
2000年開始,新化縣委、政府每年撥付專項資金,用於全縣梅山武術比賽、武術培訓班和“全民健身日”活動。 [12] 
2011年,湖南省新化縣開展“梅山武術進中小學課堂”工作,在中小學體育課教學內容中加入梅山武術內容,並通過中小學的梅山武術競賽提升中小學生對梅山武術習練的熱情。 [5] 
2011年6月18日,畢生致力於梅山拳傳承、整理的陳益球先生,發起創建了婁底市梅山武術文化研究院暨蚩尤文化藝術團。 [9]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獲得“梅山武術”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3]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該項目評估合格,新化縣梅山傳統武術協會獲得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5] 

梅山武術主要價值

1.梅山文化研究價值。梅山武術是梅山文化的代表作,也是本土傳統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了解和研究梅山地區的歷史、人文有極大的幫助作用。 [14] 
2.是中華南派武術中的重要流派。影視巨星李連杰的老師吳彬大師説:梅山武術是真正的中華傳統武術。梅山武術是中華武術特別是傳統武術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4] 
3.具有人類發展及民俗文化的研究價值。梅山自從有史以來,武術活動始終伴隨着梅山部落民族的生存、繁衍與發展。梅山武術最初形成的大眾普及型文化現象,深刻影響到梅山先民的農耕、醫學、飲食、民居、民謠及其他民俗文化生活。 [14] 

梅山武術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1978年8月,江蘇、江西兩省體育代表團來新化鵝塘鄉參觀,該鄉組織有3000人的拳術、500人的棍術、300人的刀術、100人的對練表演,梅山武術的普及程度可見一斑。 [6] 
2001年,在美國武術家哈哥德邀請下,晏西征率梅山武術代表團赴美訪問交流。 [11] 
2012年,受文化部和湖南省體育局委派,作為中澳文化友好交流年重要節目,晏西征組織弟子赴澳大利亞進行了25場表演,在澳掀起“梅山功夫”風暴。 [11] 
2019年,第三屆梅山武術節在新化舉辦,為期3天,包括梅山武術展演、1000人梅山太極拳展示、梅山武術(非遺)及段位拳千人展示等活動,共吸引了全省幾十個門派、1000餘人來到新化交流切磋。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