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梁(讀音liáng)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西周晚期金文。 [2]  《説文》中説“梁,水橋也。”這裏是指“梁”的本義,指橋樑。《國語▪周語中》中説“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這裏的“梁”字引申為屋樑。後也用作地名和國名。 [3]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4] 
中文名
拼    音
liáng
部    首
結構構型
上下結構
平水韻部
平聲七陽 [5] 
五    筆
ivws
筆順編號
44153441234
字    級
一級字(編號2436) [1] 
注音字母
ㄌㄧㄤˊ
統一碼
基本區 U+6881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3]
“梁”字始見於西周時期(圖1)。春秋時期文字(圖2)與西周時期相比較並沒有很大的變化。戰國時期的“梁”字卻有很多的寫法,結構都不盡相同。有的是承襲前代文字的寫法,有的是在戰國時期演變發展。秦、漢時期的文字以字形8的戰國文字發展成現如今的寫法。
“梁”字是形聲兼會意字。字從水從木,刅聲。“刅”讀chuāng,是聲旁。橋底下一般有河,所以從水,“木”表示建築材料,所以本義是指橋。後也引申為屋樑。《後漢書▪陳寔傳》中説“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於樑上。”這裏“梁”字又用為地名,後也用作國名。 [3]  [6]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例句英譯例詞
liáng名詞橋。
《詩·大雅·大明》: 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孔穎達疏: 造其舟以為橋樑。
唐·劉長卿《京口懷洛陽舊居兼寄廣陵二三知己》詩: 川闊悲無樑,藹然滄波夕。
宋·王安石《招約之職方並示正甫書記》詩: 欲往無舟梁,長年寄心目。
陳毅《過黃泛區書所見》詩: 陷泥過膝及腰腹,人馬欲渡川無樑。
bridge河梁;津樑;橋樑;梁緣;梁頭;梁津;梁棧
堤堰;魚堰。
《春秋·襄公十六年》: 公會晉侯、宋公……小邾子於湨梁。
楊伯峻注: 湨梁,湨水之堤梁。
爾雅·釋宮》: 堤謂之梁。
dam梁笱
房梁。
商君書·兵守》: 客至,而作土以為險阻及耕格阱,發梁撤屋……使客無得以助攻備。
晉·張協《七命》: 音朗號鍾,韻清繞樑。
前蜀·毛文錫《更漏子》詞: 宵霧散,曉霞輝。梁間雙燕飛。
宋·歐陽修《河南府重修淨垢院記》: 淨垢院在洛北,廢最甚,無刻識,不知誰氏之為,獨榜其梁曰:長興四年建。
girder;roof beam橫樑;懸樑
泛指橫向的長條形承重構件。《爾雅·釋宮》: 楣謂之梁。 郭璞注: 門户上橫樑。樓板梁。
物體或人體上拱起或成弧形的部分。《詩·小雅·甫田》: 曾孫之稼,如茨如梁。鼻樑;脊樑
指冠上橫脊。封建時代區分官階的冠飾。
後漢書·輿服志下》: 公侯三梁,中二千石以下至博士兩梁,自博士以下至小史私學弟子皆一梁。
宋·吳自牧《夢粱錄·駕出宿齋殿》: 其頭冠各有品從:宰執親王九梁,加貂蟬籠巾;侍從官七梁;餘官六梁至二梁有差;台諫官增豸角耳。所謂梁者,則冠前額樑上排金銅葉是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入道》: 外九梁朝冠、鶴補朝服、金帶、朝鞋、牙笏上。
古九州之一《書·禹貢》 黑水西河惟雍州 唐孔穎達疏: 從梁適雍,自南向北,故先黑水而後西河。Liang prefecture
稻粱。通“粱”《淮南子·人間》:養以芻豢黍梁。millet梁肉
山谷之間的延綿高地。ridge梁端
動詞架橋、修橋。
左傳·莊公四年》: 令尹鬥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溠。
楊伯峻注: 梁溠,於溠水築橋。
史記·衞將軍驃騎列傳》: 遂西定河南地,按榆溪舊塞,絕梓領,梁北河,討蒲泥,破符離。
裴駰集解引如淳曰: 為北河作橋樑。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支諾皋中》: 村路因水齧成谷,梁之。村人日行車過橋,橋根壞,墜車焉。
清·魏源《聖武記》卷五: 即大金沙江上游,捍堤三十餘里,居民夾岸而梁其上。
make a bridge over
[4]  [7]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木部》 呂張切
水橋也。從木從水,刅聲。 [8] 

説文解字注

水橋也。
梁之字用木跨水、則今之橋也。孟子:十一月輿梁成。(古本如是)國語引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大雅:造舟為梁。皆今之橋制。見於經傳者,言梁不言橋也。若爾雅:堤謂之梁。毛傳:石絕水曰梁。謂所以偃塞取魚者,亦取亙於水中之義謂之梁。凡毛詩自造舟為梁外,多言魚梁。
從木水。
會意。刄聲。呂張切。十部。
古文。
水闊者必木與木相接。一其際也。 [9]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字部》
古文:𣹷渿。《唐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良。《説文》:水橋也。《禮·月令》:孟冬謹關梁。《詩·大雅》:造舟為梁。《爾雅·釋地》:梁莫大於溴梁。
又石絕水為梁。《詩·衞風》:在彼淇梁。《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又梁,水堰也。堰水為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詩·齊風》:敝笱在梁。《小雅》:胡逝我梁。
又《爾雅·釋地》:堤謂之梁。
又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又冠梁,冠上橫脊也。《漢大官令》:冠兩梁。
又陸梁。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注:陸梁,亂走貌。
又跳梁。《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於機辟。
又彊梁。《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又大梁,西方之宿。《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又州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又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於夏陽,是謂梁伯。
又大梁,地名。《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又山名。《詩·大雅》:奕奕梁山。
又呂梁,水名。《莊子·達生篇》:孔子觀於呂梁。
又都梁,香草名,澤蘭也。《荊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為名。
又姓。《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10] 

宋本廣韻

呂張切,平陽來 ‖刅聲陽部
梁,樑棟。又州名。《書》曰:“華陽黒水惟梁州。” 《晉太康記》雲:“梁者,言西方金剛之氣強梁,故因名之。”舜置也,秦為漢中郡,後其地入蜀,魏末克蜀,分廣漢、三巴、涪陵以北七郡為梁州,梁大同年復移在南鄭。亦姓,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本自秦仲,周平王封其少子康於夏陽梁山,是為梁伯,後為秦並,子孫奔晉,以國為氏。又漢複姓,十二氏。《左傳》有梁其踁,魯伯禽庶子梁其之後。又魯有仲梁懷,晉有梁餘子養、梁由靡,秦有強梁皐。《莊子》有卜梁倚。楚文王庶子有食邑諸梁者,其後為氏。魯有穀梁赤治《春秋》。《史記》有將梁氏。漢光武時有侍御史梁垣烈,新垣衍之後。漢明帝時有梁成恢,善歷數。 [11] 
《康熙字典》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説文解字》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梁”字是上下結構。首先在左上方開始書寫,第三筆一提完成這部分書寫。隨後在其左方開始書寫“刅”字,第七筆一點結束此部分書寫,在正下方開始“木”字書寫,第十一筆一點結束“梁”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li̯aŋ
王力系統lǐaŋ
董同龢系統ljaŋ
周法高系統liaŋ
李方桂系統ljang
兩漢西漢
東漢
jang
jang
南北朝宋北魏前期陽唐jɑŋ
北魏後期北齊陽唐jɑŋ
齊梁陳北周隋陽唐jɑŋ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li̯aŋ
擬音/王力系統lǐaŋ
擬音/董同龢系統ljɑŋ
擬音/周法高系統liɑŋ
擬音/李方桂系統ljang
擬音/陳新雄系統lǐɑŋ
[12-13]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平聲開口呼次濁呂張切ljɑŋ
集韻平聲開口呼次濁呂張切liɑŋ
平聲開口呼次濁呂張切liɑŋ
韻略平聲龍張切
增韻平聲龍張切
中原音韻陽平江陽次濁liaŋ
中州音韻平聲江陽離張切
洪武正韻平聲次濁龍張切liaŋ
分韻撮要陽平
[13-14]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12]
  • 2.    董蓮池編著.新金文編 [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10(上冊1-847,中冊878-1912,下冊1913-2785)
  • 3.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534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5]
  • 5.    平水韻部 七陽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2]
  • 6.    駢宇騫著.漢字字源.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10:297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6132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213
  • 9.    説文解字注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2]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473-474
  • 11.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171
  • 12.    梁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2]
  • 13.    梁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2]
  • 14.    梁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