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釗韜

鎖定
梁釗韜(1916—1987),字勉之,祖籍廣東省順德縣(今順德市)北鄉,生於廣州。中國教育家。1939年,考入中山大學研究生院人類學部。1941年,獲人類學碩士學位。以後46年,主要時間均在中山大學任教。1987年10月,梁釗韜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12月2日,在廣州逝世。 [1] 
中文名
梁釗韜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省順德縣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1987年12月2日
職    業
教育家
代表作品
《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及其發展》
《神話學與民俗學》

梁釗韜人物生平

平易近人的梁釗韜 平易近人的梁釗韜
梁釗韜(1916—1987),字勉之,祖籍廣東省順德縣(今順德市)北鄉,生於廣州。民國24年(1935年),考入廈門大學歷史社會學系。抗戰全面爆發後,轉學到廣州中山大學歷史學系就讀。1939年,考入中山大學研究生院人類學部。1941年,獲人類學碩士學位。以後46年,主要時間均在中山大學任教。治學涉及考古學、人類學、民族學、宗教學、民俗學等學科。講授課程有《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原始社會史及人類學》等,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抗戰時期,梁釗韜隨中山大學西遷雲南,復遷粵北。雖處於戰亂,他深入少數民族村寨,或作人類學田野考察,或作民俗調查,取得第一手材料。民國30年(1941年),完成碩士畢業論文《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研究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和發展,巫師的種類、祭祀的儀式、占卜的類別,以及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教育、信仰和風俗習慣等問題,是他早期的重要著作。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釗韜第一篇學術論文《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及其文化發展體系》,從地質學、生物學、解剖學、體質人類學和歷史學等多學科角度,綜合中外古人類學和考古學的材料,論述人類起源和發展變化的演進進程,分析人類體質與文化同步進化發展的辯證關係。1958年夏,廣東省曲江縣馬壩鄉農民在馬壩墟西南面的獅子山石灰岩洞穴挖磷肥,從堆積層中挖出一塊殘斷的人類頭骨化石及其他化石,經梁釗韜鑑定,是介於北京猿人和山頂洞人之間的“屬於猿人或古人階段的人類頭骨化石”。後經北京中國科學院有關專家南來複查,證實他的鑑定是正確的。後又經科學技術準確測定為距今13萬年前的古人類頭骨化石,給華南原始社會提供重要例證。
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個人類學系——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成立,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梁釗韜是該系首任主任。1985年,與陳啓新、楊鶴書合著的《中國民族學概論》出版,獲1984—1985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和中山大學優秀教材獎。 [1] 
1987年10月,梁釗韜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12月2日,在廣州逝世。 [1] 

梁釗韜主要作品

梁釗韜主要著作及論文有:專著《中國古代巫術宗教的起源及其發展》《中國民族學概論》,譯著《神話學與民俗學》,論文《海南島黎族社會史初步研究》《馬壩人發現地點的調查及人類頭骨化石的初步觀察》《廣東南海縣西樵山石器的初步調查》等。 [1] 
參考資料
  • 1.    《廣東省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志 1979-2000 32 人物卷,北京:方誌出版社,2014年01月,第160-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