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華盛

鎖定
梁華盛(1904—1999),廣東高州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民革命軍中將,黃埔學生中第一位省主席。早年參加東征北伐歷次戰役,1936年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參謀,抗戰初期任第190師師長和第10軍軍長,1940年10月14日任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1943年4月10日任第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抗戰勝利後,任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兼吉林省主席,1948年任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瀋陽防守司令官,1949年出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後赴台灣 [1] 
中文名
梁華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廣東省高州市泗水鎮裏道坑村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99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第一期
主要成就
積極參加對日抗戰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軍    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梁華盛生平年表

梁華盛,廣東茂名高州人,國立高級茂名中學,黃埔軍校第一期、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三期畢業。
1925年起在黃埔軍校及國民革命軍第一軍任排連營長,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1930年任第二師第二旅副旅長兼第四團團長。
1932年任第八十三師二四七旅少將旅長。
1933年9月升任第九十二師中將師長,後調任蔣介石侍從室中將參謀。
1945年4月授陸軍中將,1936年11月授陸軍少將。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預備第四師、第一九0師師長。
1939年初任第十軍軍長。
1940年冬任四戰區政治部主任。
1942年任中央訓練團大隊長。
1944年任軍事委員會駐滇幹訓團教育長。
1945年任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
先後率部參加長城古北口、武漢會戰、遠征印緬抗戰諸役。
1946年任東北行轅副主兼吉林省政府主席。
1947年任東北吉東兵團司令官。
1948年1月任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長春綏靖公署主任、瀋陽防守司令。
同年冬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
1949年赴台灣。
1996年春以92歲高齡為《黃埔軍校將帥錄》題詞。 [2] 

梁華盛早年經歷

梁華盛,1903年生,廣東省高州縣泗水鎮裏道坑村人。其父梁海珊,母賴氏,梁華盛兄妹3人,他為長子,其弟梁堯盛,妹梁麗華。梁華盛早年曾在廣東省立高州中學讀初中一年級,後入茂名中學學習並畢業於此。1923年,梁氏又赴廣州求學。1924年5月,梁華盛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
1924年11月,梁華盛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被分配在軍校教導團任職。隨後參加東征、北伐諸役,歷任排、連、營長。在東征、北伐的戰鬥中身先士卒,驍勇善戰,後積功升至團長。
1930年,蔣閻馮中原大戰時,梁華盛任胡宗南第一師黃傑第二旅副旅長兼第四團團長,部署在隴海路一帶,對閻、馮兩軍主力作戰。蔣軍攻下歸德後,推進到民權等地。7月11日夜,晉軍孫楚指揮3個團向蔣莊、賈窯猛攻,突破蔣軍防線,情況危急。梁華盛所在第二旅奉命增援,梁氏率第四團火速向李坎集等地疾進,經過激烈戰鬥,晉軍被擊敗,李坎集車站及其南北陣地收復,蔣軍局勢轉危為安。
1933年1月,日本侵略軍佔領山海關,進攻熱河、察哈爾,並向北平推進。梁華盛時任劉戡八十三師二四七旅旅長,駐紮在湖北孝感一帶。2月下旬,隨八十三師集中漢口,3月上旬開赴洛陽,3月20日前後抵達北平附近,3月25日集中在密雲,參加長城抗戰。梁華盛所在的八十三師,與二十五師、二師統歸徐庭瑤指揮,協同作戰。中國軍隊自古北口失守後,設防南天門,採取輪番防守的辦法,最初是關麟徵第二十五師,接着黃傑的第二師頂上去,梁華盛所在的八十三師於4月25日夜間接替南天門陣地的防守任務。南天門失守後,又退守石匣鎮、密雲等地,節節抵抗,節節撤退,各團傷亡很大。日軍傷亡之大亦為“九一八”以來之少有。5月17日,梁氏所在八十三師奉命擔任北平城防。
塘沽協定簽字後,梁華盛奉命調回江西參加第五次“圍剿”中央蘇區紅軍的反共內戰。到江西后,梁華盛升任第九十二師師長,隸屬北路軍第一路軍第二縱隊,歸部子舉指揮。1934年年初,又隸屬北路軍第六路軍第七縱隊,歸吳奇偉指揮。4月,隨吳奇偉縱隊向江西龍崗推進,5月1日,奪取龍崗。6月初,進犯筆架山和銀龍下,與紅三軍團在此激戰。8、9月,進攻雄嶺下、天子嵊等地,與紅二十三師激戰。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被迫撤離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1934年11月下旬到12月初,梁華盛率九十二師隨薛嶽尾追紅軍,在湘江以東沿湘桂公路進行側擊,保持機動,防止中央紅軍北上與紅二、六軍團會合。1935年1月,紅軍主力擊敗黔軍渡過烏江解放遵義。梁華盛率部隨薛嶽奉蔣介石之命,不顧王家烈是否願意,以急行軍長驅進佔貴陽。之後,梁部在吳奇偉督率下,數渡烏江,追擊紅軍。5月,紅軍由雲南渡金沙江北上,梁氏奉命回駐貴陽。嗣後調任蔣介石的中將侍從參謀。1936年,梁華盛又入陸軍大學特別班三期深造,於1937年8、9月間畢業。 [3] 

梁華盛參加抗戰

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最高統帥部於9月間下令成立10個預備師。當時梁華盛剛從陸軍大學畢業,立即由統帥部派遣,擔任預備第四師師長,在衡陽成軍。下轄3個團,團長為粵籍的朱嶽、湘籍的何恃氣、鄂籍的陳士章,均為黃埔軍校第四、五期畢業生,全師士兵都是三湖兩廣健兒。經過三個月的嚴格訓練,於1938年1月,以整備成績優良而奉令改番號為一九O師,下轄一一O九、一一一〇、一一一一三個團。一九〇師不論官兵,衣袖上都繡織有“忠勇”兩字,號稱“忠勇師”。
1937年冬,日軍攻陷上海、南京後,以其溯長江而上,企圖深入武漢。國民黨軍沿江佈設防線,1938年春,梁氏奉令率領一九O師北上增援,由衡陽出發,經珠江、平江、武陵、修水,抵達江西分宜待命。梁氏訓令所部沿途不得擾民,待命期間適逢谷熟,曾令各團官兵協助農民收割。5、6月間,日軍攻陷安慶、馬當、湖口等地,九江告急。一九〇師星夜經德安開拔至廬山海會寺,歸王敬久的第二十五軍指揮。接着沿德星公路北上,抵達高隴陳村佈防。佈防期間,梁氏時常赴前線巡視防務,並以“忠勇師”期許官兵,鼓舞士氣。
姑塘是鄱陽湖北端西側的一個重要據點,扼德星公路南下孔道。7月25日,日軍以波田海軍陸戰支隊,自鄱陽湖用登陸艇,向據守姑塘的梁華盛一九○師朱嶽團正面搶灘登陸,守軍引爆水雷,炸得日軍人仰艇翻。中午敵人又二次登陸,守軍憑藉陣地沉着應戰,並撲出陣地反擊,迫使敵人乘快艇逃竄。7月26日,日軍調來大批艦艇炮擊守軍陣地,並配以飛機投彈掃射,雙方展開激戰,幾經肉搏,我軍仍固守陣地。27日晨,日軍又集結了更多艦艇和騎兵,向我陣地瘋狂進攻,我軍兩翼同時出擊與敵進行白刃搏鬥。經數日激戰,阻敵目的已達,且我軍傷亡累累,梁華盛遂下令撤退姑塘、隘口之戰後,梁部朱、陳兩團傷亡均已過半,一九〇師乃奉令將防務交友軍接守,全師回田家鎮整補。由後方撥來大批四川健兒,經訓練後,一九O師又成為一完整無缺的戰鬥師。
7月下旬,日軍攻陷九江後,分別攻擊南潯鐵路及德星公路正面。8月中旬,梁氏奉令率部再次開赴陳村,佈防東、西孤嶺。該地扼守德星公路兩側,是兩座孤立的山峯,易守難攻。梁師有了姑塘的作戰經驗,研究出一套“陣地戰中的運動戰”戰術,為防備敵人的輪番轟炸,在主陣地後構築了掩蔽陣地。8月12日,敵重炮、飛機輪番轟炸後,步、騎兵向我猛撲,我軍從掩蔽陣地迅速出擊,佔領主陣地,組成交叉火網,日軍措手不及,傷亡慘重,激戰竟日,我主陣地堅守如故。8月13日,日軍施放芥子毒氣,我官兵呼吸困難,各人自喝尿水才減輕了中毒現象。激戰中,敵人約一個騎兵中隊突破東西孤嶺公路線,直奔一九O師師部,梁華盛親率官兵予以迎頭痛擊,打退敵人,並繳獲軍馬90餘匹,俘敵15名。14日之後,日軍大量增援,大投毒氣彈,並分兵圍攻,一九〇師處於腹背受敵之境,傷亡慘重,被迫撤退。在梁華盛指揮下,一九O師固守東、西孤嶺達七晝夜,達到阻滯敵人的目的。日軍此番進攻,傷亡亦很慘重,以致戰時東京電台著名的心戰廣播員一東京玫瑰曾播稱:日軍自入中國以來,遭兩個最頑固的部隊抵抗,一是宋哲元的大刀隊,其次是一九O師這支“忠勇師”。
1939年春,梁華盛升任第十軍軍長,一九O師也歸屬第十軍。1940年冬,梁華盛奉命任張發奎第四戰區政治部主任,負責部隊政治訓練工作。
1941年,其父梁海珊病逝,他回鄉守制。其間,梁氏為紀念父親而在高州城創辦了私立海珊中學,並自任校董事長。該校於1941年秋開始招生,校址借用觀山寺部分地方。1942年夏,梁氏為擴大校園,培育更多的人才,動用一個工兵營在高州鑑水之濱金錢嶺腳下的西江坡披荊斬棘整理成校址雛形,後再由學生勞動建校,用茅棚作瓦,竹笪為牆,建起了課堂、辦公室、宿舍、食堂、操場等。梁氏對該校很重視,每次回高州,均抽時間向學生講話,還親自為學生制定了“十要”和“十不準”作為準則,甚至到他後來在東北時,還萬里迢迢寫了《致全體同學一封信》寄回學校。
1943年春,梁華盛調任霍揆章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下轄五十三、五十四兩軍,駐守滇西。1944年又兼任軍委會駐滇幹部訓練團教育長,幹訓團設在昆明北校場營房裏,先後舉辦過步兵、炮兵、工兵、通訊、戰術等訓練班,主要訓練部隊副團長以下營連排級幹部,先後達1萬餘人,為滇西反攻、中印公路之打通、湘桂反攻等戰役的取勝訓練了幹部。1944年冬,梁華盛又調任杜聿明第五集團軍副總司令,駐雲南昆明。 [3] 

梁華盛敗逃台灣

1945年抗戰勝利後,蔣介石為搶奪勝利果實,在美國幫助下,大量運兵東北,並於9月初成立東北行營,任命熊式輝為主任。10月,又成立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司令部,10月26日,任命杜聿明為司令長官,梁華盛為副司令長官。梁氏於任命發表後未立即赴東北,而是回高州省親。直到1946年2月下旬杜聿明因病住院,梁華盛才由廣東趕往北平看望杜,同時也有代理司令長官職務之意。杜原不打算將東北託付與梁,就對梁説:蔣介石已令鄭洞國代理長官職務,一切到錦州後同鄭研究辦理。梁華盛隨即前往錦州。
1946年3月,國民黨軍隊為擴大佔領區,搶佔重要城市,在進駐瀋陽後繼續推進,相繼佔領撫順、鐵嶺、遼陽等地。蔣介石還下令在4月2日前佔領四平街。東北行營嚴令梁華盛到鐵嶺設指揮所,督率新一軍和第七十一軍向四平街急進。梁沿中長路正面指揮新一軍數次由昌圖北犯,均遭到解放軍猛烈的反擊,打得新一軍垂頭喪氣。當時在前方指揮的梁華盛向熊式輝求援甚急,熊認為梁太沉不住氣,就派鄭洞國到前方指揮,把梁調回瀋陽。
1946年5月,梁華盛隨新一軍進入長春,成立省訓團,訓練幹部和學校校長、教師、鄉長等人員。6月2日,梁氏代理吉林省政府主席,10月1日,任吉林省政府主席,駐守永吉(今吉林市)。其間兼任吉東兵團司令官,頑抗于吉東地區。當時永吉附近的小豐滿水電站是全國最大的電站,供給長春、瀋陽用電,位置很重要。國民黨軍為實現其“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加強北滿防禦力量,把曾澤生的六十軍從撫順調到吉林歸梁華盛指揮,確保小豐滿發電站,並掩護地方行政人員建立偽政權。
1947年5月至7月,六十軍受到解放軍三次重大打擊,損失慘重,又受到梁的排斥,梁、曾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軍政關係日益緊張。1947年10月中旬,東北人民解放軍第二、六、十等三個縱隊圍攻吉林市,國民黨軍稱這次戰役為“吉林保衞戰”。解放軍於21日發起圍攻,24日對主陣地發起總攻。正當戰鬥激烈進行的時候,梁華盛打電話問曾澤生:“你還有多少預備隊,趕快使用上去。”曾回答説:“只有我身邊的一個特務連了。”梁聽後就趕往保安旅旅部去,準備帶着他的警衞隊突圍出去。六十軍付出了重大傷亡,才保住了吉林孤城。梁華盛為了宣揚國民黨軍的所謂“勝利”,並討好六十軍,特發動吉林各界舉行了一次數萬人參加的規模盛大的祝捷大會。同時用大會的名義發出電文,頌揚六十軍的戰功,並特別頌揚梁華盛領導有方,指揮若定,擊敗解放軍的所謂功績。吉林省參議會又提議建了一座“吉林保衞戰”紀念碑,在紀念碑落成典禮上,梁華盛還誇口説:吉林是一座打不爛的鋼鐵城市。
1948年1月17日,國民黨設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任命衞立煌為東北行轅副主任兼“剿總”總司令,任命梁華盛等人為副總司令。衞到東北後,採取穩紮穩打的辦法,小心翼翼地加強防守。此時盛傳衞有放棄吉林之説,吉林人心惶惶,梁華盛於2月中旬藉口到長春視察工作,乘飛機離去。梁走後,吉林黨政界羣龍無首,紛紛作逃走的打算,一時飛機票黑市價漲了幾倍。
1948年3月初,梁離開長春,3月15日,梁華盛兼任瀋陽防守司令官。這時,衞立煌與蔣介石在東北問題上發生意見分歧,衞立煌主張固守瀋陽,蔣介石要求打通沈錦線,將主力撤至錦州。5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召見梁華盛詢問瀋陽戰局。梁事後到上海對杜聿明説:蔣的意見仍然是要急於打通沈錦線,將主力撤到錦州。梁認為這不可能。1948年10月,瀋陽解放前夕,梁華盛離開瀋陽。 [3]  後任廣州綏靖公署副主任。1949年到台灣。著有《我在抗戰中的經歷》。 [4] 
參考資料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廣東軍事人物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546
  • 2.    陳予歡.黃埔軍校將帥錄.廣州:廣州出版社,1998:1417
  • 3.    楊牧,袁偉良.黃埔軍校名人傳 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1001-1006
  • 4.    陳予歡.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35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