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祝傳説

鎖定
梁祝傳説,流行於浙江、江蘇、山東、河南的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 
故事表現一對青年男女在封建制度下未能結合含恨而終的婚姻悲劇。 [23]  梁祝傳説(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説)是一側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與孟姜女傳説牛郎織女傳説白蛇傳傳説並稱中國古代四大民間傳説,而其中又以梁祝傳説影響最大,無論是其文學性、藝術性和思想性來説都居各類民間傳説之首,是中國具有影響力的口頭傳承藝術。 [9] 
2006年5月20日,浙江省寧波市 [5] 杭州市 [6] 上虞市(今上虞區) [4]  ,江蘇省宜興市 [7]  ,山東省濟寧市 [10]  ,河南省汝南縣 [11]  聯合申報的梁祝傳説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Ⅰ-7。 [2] 
中文名
梁祝傳説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Ⅰ-7
遺產類別
民間文學
申報地區
浙江省寧波市、杭州市、上虞市(今上虞區),江蘇省宜興市,山東省濟寧市,河南省汝南縣

梁祝傳説歷史淵源

梁祝傳説傳説內容

據傳東晉時,祝英台女扮男裝前往杭州(川劇為尼山)求學,路遇梁山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兄弟並同窗三載。後,祝英台歸家,行前託媒師母許婚梁山伯。十八相送,祝英台以“妹”相許。梁山伯知情,往祝家求婚,此時,祝父公遠已將女許婚馬太守之子馬文才。梁祝二人樓台相會,之後,梁山伯抱病歸家,病亡。祝英台新婚之時,花轎繞道至梁山伯墳前祭奠,驚雷裂墓,英台入墳。梁祝化蝶雙舞。 [9] 

梁祝傳説發展階段

梁祝傳説
梁祝傳説(12張)
梁祝傳説形成與發展大體上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東晉至,是傳説的形成期,主要表現為口頭傳説,主要在會稽、上虞一帶流傳。
第二階段
至民國初年,是傳説的發展期,傳播形式有早期的口頭傳播,轉變發展成為文字記載和文學作品傳播,流傳地域也躍出會稽一帶中心區域,輻射至全中國大部分地區,並流入日本朝鮮越南東北亞東南亞地區。
第三階段
民國晚期至當代,是傳説的成熟期。就傳説的內容看,這一階段淘汰了故事中“陰府告狀”,梁祝還魂團圓等情節,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內容,強化了愛情悲劇主題,突出地表現了民間反封建的民主意識,重新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故事情節結構。 [9] 

梁祝傳説文化特徵

梁祝傳説內容分類

  • 寧波版
寧波的梁祝傳説以“愛情”和“清官”為特色,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故事主線與主體情節與其他地區互為補充,一脈相承。 [16]  粱祝傳説經長期流變、發展,在浙江省寧波地區逐漸形成以梁山伯墓為展演場所,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寧波梁山伯廟婚俗信仰文化。其內涵包括:古老的梁山伯廟、梁祝墓及其承載的文化;每年兩次的梁祝廟會及儀式;週期性舉行的以梁祝傳説信仰為內容的民間藝能表演;祈求婚姻美滿的信仰者及信仰儀式等。 [18] 
  • 杭州版
浙江杭州民間流傳着一句俗語:“若要夫妻同到老,雙照井中照一照。”雙照井是位於杭州草橋門外海潮寺內的一口古井,民間傳説梁山伯送祝英台回家時,祝英台曾用腳一蹬,使枯井冒出清水,並用“古井喜逢春,兄弟雙照影。一男並一女,和合天配成”啓發梁山伯,但梁山伯沒有領悟。因為梁山伯和祝英台雙雙在此照過身影,所以清清的井水中,常常會隱現出一對青年男女的身影。 [9] 
  • 上虞版
梁祝傳説產生於東晉穆帝至孝武帝時代,傳説的原生地在浙江上虞祝英台故里,位於上虞豐惠鎮蔡岙的祝家莊,關於祝英台女扮男裝赴杭城求學,途中遇梁山伯及其衍生的故事,最初就從這裏傳出。從祝家莊遺存斑駁不清的祠堂碑、祖堂碑依稀得知,上虞祝氏一族原籍山西太原,漢代南遷至此定居,其祖先原在虞城教授為業,生三子,移居上虞各地,蔡岙祝家莊一支系次子貴宗公之後。 [25] 
  • 宜興版
從宋代開始,宜興就不斷出現關於梁祝故事的詩的系列,如宋薛季宣《遊祝陵善卷洞》詩,首句即為“萬古英枱面,雲泉響佩環”。有證據還表明梁祝化蝶情節也是在宜興形成的,所以有關頌祝詠蝶情節的描述也很多。同時在馮夢龍的傳奇小説中,在不少古代遊記中,也有不少關於梁祝為宜興人的記載。 [19] 
  • 濟寧版
根據碑文記載的內容,濟寧梁祝傳説應產生於尊儒重孝風氣濃厚的漢代;在唐代鄒縣馬坡(今屬微山縣)就建有梁祝墓及祠堂;元代時嶧山上也建有梁祝祠;明代學者張岱在《陶庵夢憶》中記載:孔廟有梁山伯祝英台讀書處;清康熙十一年修的《鄒縣舊志彙編》記載:“梁山伯祝英台墓城西六十里吳橋地方,有碑”。《嶧山志》記載:嶧山上有“梁祝讀書洞”“梁祝泉”“梁祝讀書處”等遺址。嶧山樑祝讀書遺址尚存;馬坡鄉梁、祝、馬故居村莊和家族後裔尚在。 [17] 
  • 汝南版
在汝南縣梁祝鎮,不同時期都有諸多關於梁祝“曹橋結拜”“十八里相送”“樓台相會”“弔孝哭靈”“化蝶”等五大情節的文人筆記、文藝作品、民間傳説等問世。故里遺址有梁祝墓、梁莊、祝莊、紅羅山書院、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0] 

梁祝傳説梁祝故事

梁祝傳説相關的故事有梁祝和雙蝶節、梁山伯吃蛋留風俗、祝家莊和望梁村的傳説、馬文才塑像的傳説、梁祝還魂團圓記、三生三世苦夫妻、梁祝終身不娶嫁、焦骨牡丹女兒心、梁祝情深上天庭、祝英台鍾情梁山伯、金童玉女風月記。 [24] 

梁祝傳説傳説遺址

海曙區:相傳是梁祝化蝶處,高橋鎮邵家渡存有梁山伯廟和梁祝合穴冢。
上虞區:據傳,這裏是祝英台故鄉,存有祝氏祖堂和祝英台出嫁時乘船的玉女河等。
杭州市:萬松書院是梁祝讀書處。
宜興市:留有善卷洞梁祝遺址。
微山縣:微山縣馬坡鎮出土的墓碑,碑額刻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8個篆字,碑文831字,記載梁祝故事。
汝南縣:梁祝鎮有梁祝墓、梁莊、馬莊、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等遺蹟。 [15] 

梁祝傳説藝術特點

梁祝傳説具有江南地方特色,清風楊柳,纏綿悱惻,這種柔美的藝術形式,反映了江南百姓的審美心理特點,也顯示出梁祝傳説產生的地域環境特色;奇麗的情節結構體現了人類對於愛情的忠貞精神。 [9] 

梁祝傳説傳承保護

梁祝傳説傳承價值

梁祝傳説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説之一,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它以提倡求知、崇尚愛情、歌頌生命生生不息的鮮明主題打動着人們的心靈,以曲折動人的情節、鮮明的人物性格、奇巧的故事結構而受到民眾的喜愛。 [4] 

梁祝傳説傳承狀況

梁祝傳説同其他口頭文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樣,由於受現代化和城市化的影響,以口頭傳承為主的梁祝傳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原有的口頭傳承人相繼去世,年輕一代不願接續,傳承面臨着斷代的危險,急需搶救和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使這一優秀的文化傳統得以綿延。 [5] 

梁祝傳説傳承人物

陳秋強,男,漢族,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序號:05-1989,申報地區:浙江省上虞市(現上虞區)。 [8] 

梁祝傳説保護措施

周靜書的部分“梁祝”著作 周靜書的部分“梁祝”著作
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起,周靜書從全中國各地蒐集來的關於梁祝文化的資料、實物不計其數,整理文字幾千萬字,編寫的關於“梁祝”的正式出版物累計有上千萬字。退休後,周靜書仍發掘梁祝文化。1993年,周靜書與白石堅合編的《梁祝故事集》出版。該書收錄了全國各地關於梁祝故事的不同版本,也是當時全中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關於梁祝傳説的專集。接着,周靜書聯手全國樑祝研究家路工、莫高等,投入《梁祝文化大觀》的編纂工程。在鍾敬文的指導下,199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梁祝文化大觀》問世,整套書分四卷,共200萬字。該書的出版引起了中國國內文化學術界、民間文藝界的廣泛關注,在當時掀起了國際性的梁祝文化研究熱潮。 [12]  2006年,張德軒、劉康健主編的研究成果《中國樑祝之鄉文集》結集出版。 [13]  2007年,在馮驥才的指導下,周靜書領銜的梁祝文化研究團隊啓動了《梁祝文庫》編著工程。 [12]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杭州市文化館寧波梁祝文化園管理有限公司、紹興市上虞區文化館(區非物質遺產保護中心)、宜興市華夏梁祝文化研究會濟寧市梁祝文化研究會汝南縣文化館獲得梁祝傳説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梁祝傳説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杭州市文化館(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6] 

梁祝傳説社會影響

  • 學術交流
1987年,由浙江、江蘇、上海三地聯合舉辦的首次全國樑祝學術研討會在寧波舉行,周靜書在會上提交的一篇論文《論梁祝化蝶的成因及其社會意義》引起眾多梁祝專家的關注。 [12] 
  • 傳播廣度
梁祝傳説是唯一在世界上產生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説,被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 
梁祝傳説自晉代形成以來,主要流傳於寧波、上虞、杭州、宜興、濟寧、汝南等地,並向中國的各個地區、各個民族流傳輻射。在流傳的過程中,各地人民又不斷豐富發展傳説的內容,甚至還興建了眾多以梁祝傳説為主題的墓碑和廟宇等建築。此外,梁祝傳説還流傳到朝鮮、越南、緬甸、日本、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其影響之大在中國民間傳説中實屬罕見。 [6] 
  • 衍生作品
據梁祝傳説改編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各種文學藝術作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求學、婚戀的獨特風尚,構成了龐大的梁祝文化系統。 [7] 
梁祝傳説在流傳過程中被鼓詞故事歌謠傳奇木魚書戲劇曲藝音樂等藝術形式接受,從而使梁祝傳説在民間廣為流傳。 [9] 
  • 榮譽表彰
2005年12月,汝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樑祝之鄉”。 [13] 
2006年2月16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正式批文命名,授予浙江上虞“中國英台之鄉”稱號。 [21]  4月,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決定授予江蘇省宜興市“中國樑山伯祝英台之鄉”的稱號。 [22] 
2007年10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寧波市鄞州區為“中國樑祝文化之鄉”。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