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村

(山東高唐縣梁村鎮)

鎖定
梁村鎮位於高唐縣北部,距高唐縣城13公里,地處高唐、夏津、平原三縣交界。全鎮轄7個管理區,84個行政村,總人口38500人。鎮政府駐地梁村,原名九曲寨,因寨牆九曲而得名,後因軍隊在此屯糧而稱“糧村”,後因諧音稱梁村。 1946年後,梁村一直為區級政府所在地。1971年撤區並社,組成梁村公社。1984年7月更名為梁村鎮。從山東省德州市德州區沿105國道向南約45公里,來到高唐縣的梁村鎮,這裏距高唐縣城還有十幾公里,剛看到“梁村”的路標,就看到路邊不遠處的古塔,鎮上建築大多低矮,古塔顯得格外醒目。由於坐落在梁村,所以興國寺塔又稱梁村塔。
中文名
梁村
所屬地區
山東高唐縣
人口數量
38500人
行政村
84個

梁村古塔介紹

興國寺塔為樓閣式磚塔,八角十一級,高38.8米,邊長2.85米,第一層為重檐,北面開一門,以上各層均為單檐,每層四門,檐下施以斗拱,整齊有秩。塔的頂部置葫蘆形塔剎。
古塔第一層北面的門是唯一入口,距地面有3米多高,也是鐵將軍把門,無緣一覽塔內景象。據為我們引路的僧人介紹,塔內有階梯直通塔頂,但攀登時需從塔體外的塔檐上回轉方向,不象一些大型古塔那樣在內部建有迴廊,近年維修時古塔外部增設鐵質抱箍,箍上置鐵環,方便攀登者把握,即便如此攀登的危險程度還是很大的,鐵將軍把門情理之中。
興國寺塔又稱梁村塔 興國寺塔又稱梁村塔
興國寺塔的建築年代已無考,在清代刻印的高唐州志中把這座塔稱為“宋塔”,從其建築格局看也應為宋代遺物,1986年對塔基進行維修時,在距地表5米深處挖掘出土的明代成化十四年“敕賜重建興國寺碑記”碑身半通,碑帽一塊。説明此塔在明代曾經維修,最近的一次大修是在1999年,現在維修的痕跡清晰可辨。根據1999年重修情況,該塔的建築風格為唐末,應為唐塔。
塔身各層均供奉有石刻佛像,查了下資料,原來這些佛像都是有講究的,一層為獅子佛,二層為炎肩佛、阿眾佛,三層為持法佛、大光佛,四層為最勝音佛、須彌相佛,五層為難阻佛、大明佛,六層為釋迦牟尼佛、日月燈佛、大須彌佛,七層為明聞光佛、寶相佛,八層為日生佛、須彌光佛,九層為網明佛、妙音佛,十層為不空成就佛、寶勝佛、藥師琉璃光佛、阿彌陀佛,十一層為如須彌山佛、無量精進佛,地宮為圓通菩薩(四背觀音)。
塔下原有一座興國寺,現已無存,在古塔北面約十米的地方有一株古槐,據説此槐曾粗約十數圍,高六丈許,福廕二畝餘,七十年代遭火焚,後發新枝,相傳此槐位於原興國寺大殿前,為唐代僧人所植,稱為“唐槐”,“宋塔唐槐”為高唐縣的一處名勝古蹟。

梁村文物保護

塔下的興國寺已經籌劃復建完畢,佛教的興起對古塔保護有很大好處,我國現存的古塔中多數是佛塔,而明、清時期興起的風水塔雖然建築年代較晚,卻多已無存,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佛塔下的寺院能夠為古塔的保護與維修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很多古塔都是經過歷代的多次大修才得以留存上千年的,佛的號召力也使古塔能夠獲得更多善男信女的捐助,而風水塔是不具備這種優勢的。
現在大多數古塔已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維修多由政府出資進行,隨着佛教的再度崛起,相信民間的維修資金來源會不斷增加,能使更多的古塔繼續存留下去,而且預計塔類建築也會和佛教一樣出現中興,為我們增添更多的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