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景和

鎖定
梁景和,男,1956年生。歷史學博士(博士後)。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梁景和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北京師範大學
畢業院校
湖南師範大學 [1] 
代表作品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等 [1] 
職    稱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梁景和人物經歷

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科負責人,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主任。在北京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學士與碩士學位,師從龔書鐸先生與李侃先生;在湖南師範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林增平先生;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做博士後,師從耿雲志先生。曾任首都師範大學學術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首都師範大學研究生部主任、研究生工作部部長、首都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處處長、首都新農村社會與文化建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社會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副會長、第二屆、第三屆全國教育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第三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女性文化》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社會史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中心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中心理事等。 [1] 

梁景和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證研究 [1] 

梁景和科研成果

梁景和人物專著

1.《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359頁。
2.《清末國民意識與參政意識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2月,289頁。
3.《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的論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年12月,391頁。
4.《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修訂本),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6月,367頁。
5.《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187頁。
6.《中國陋俗批判》(合著),北京:團結出版社,1999年2月,348頁。
7.《日本的社會·歷史與文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6月,181頁。
8.《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年6月,243頁。
9、《魂繞夢縈——懷念我們的爸爸媽媽》(合著),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年11月,256頁。
10、《現代中國社會文化嬗變研究》(合著),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9月,552頁。

梁景和主編作品

1.《社會生活探索》第一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443頁。
2.《社會生活探索》第二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452頁。
3.《中國社會文化史的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5月,395頁。
4.《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一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6月,358頁。
5. 《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二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2月,369頁.
6.《社會·文化與歷史的思想交匯》第一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343頁。
7.《婚姻·家庭·性別研究》第一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1月,328頁。
8.《首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3月,290頁。
9、《婚姻·家庭·性別研究》第二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5月,379頁。
10、《社會生活探索》第三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402頁。
11、《婚姻·家庭·性別研究》第三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3月,355頁。
12、《第二屆中國近現代社會文化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6月,301頁。
13、《社會生活探索》第四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7月,343頁。
14、《中國現當代社會文化訪談錄》第三輯,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426頁.
15、《社會·文化與歷史的思想交匯》第二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8月,345頁。
1、楊才林:《民國社會教育研究》,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385頁。
2、黃東:《塑造順民——華北日偽的“國家認同”建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4月,251頁。

梁景和發表論文

1986年
1、《史學家不可忽視今天》,《光明日報》1986年9月24日。
2、《史學工作者不可忽視今天與明天》,《史學月刊》1986年第5期。
1988年
1、《近代習俗變化的啓示》,《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88年第3期。
2、《反帝反封與排滿革命》,《通化師院學報》1988年第2期。
1989年
1、《清末社會習俗變化的歷史侷限》,《史學月刊》1989年1第2期。
2、《歷史學三系統説》,《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89年第5期。
3、《評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對外政策》,《通化師院學報》1989年第3期。
1990年
1、《對中國近代習俗嬗變的思考》,《通化師院學報》1990年第1期。
2、《俄國與甲午中日戰爭》,《遼寧師範大學學報》1990年第5期。
3、《文化民族性的研究價值及文化民族性的成因探略》,《吉林化工學院學報》1990年第6期。
1991年
1. 《二十世紀初年中國女性習俗的變化》,《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1年第3期(總54期)。
2. 《論五四時期的家庭改制觀》,《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1年第4期。
3. 《清末思想界對“國民性弱點”的批判》,《江漢論壇》,1991年第3期。
1992年
1. 《辛亥革命80週年全國青年學術研討會關於社會文化史問題的討論述評》,《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年第2期。
2. 《辛亥革命80週年全國青年學術討論會綜述》,《史學月刊》,1992年第1期。
3. 《清末社會習俗的變革》,《中州學刊》,1992年第6期。
1993年
1. 《資產階級上層集團與民初社會習俗的改造》,《史學月刊》,1993年第1期。
2. 《評<人口問題與近代社會>》,《近代史研究》,1993.4。
3. 《近代中國女學演變的歷史考察》,《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3年第6期。
4. 《近代中國女子參政運動史考》,《通化師範學報(社會科學)》,1993年第3期。
1994年
1. 《論清末的“家庭革命”》,《史學月刊》,1994年第1期。
2. 《論中國傳統婚姻陋俗的特徵》,《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5期。
3. 《近代女性陋俗文化觀的變革》,《江漢論壇》,1994年第9期。
1995年
1. 《太平天國婚姻習尚的歷史考察》,《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年第2期。
2. 《文化類型説》,《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5年第5期。
3. 《近代女性一陋俗文化特徵》,《婦女研究論叢》,1995年第4期。
4.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的變化與人的精神進化》,《近代中國與亞洲》論文集,1995年6月。
1996年
1. 《五四時期婚姻變化的變革》,《光明日報》,1996年1月16日。
2. 《五四時期“生育節制”思潮述略》,《史學月刊》1996年第3期。
3. 《文化精華與糟粕》,《光明日報》,1996.8.3。
4.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要略》,《中國博士後論文集》,1996年1月。
5. 《辛亥革命時期社會習俗的變化》,《“辛亥革命”新論》,湖南出版社,1996年7月第11版。
1997年
1. 《移風易俗、醇化民風》,《光明日報》,1997年2月.4日。
2. 《五四時期喪葬禮俗的變革》,《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3. 《清末國民參政述論》,《通化師院學報》,1997年第2期。
4. 《中國傳統家族文化的特徵》,《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7年第4期。
1998年
1. 《論五四時期的“男女社交公開”思潮》,《史學月刊》,1998年第1期。
2. 《從思想家的視角深化對左宗棠的研究》,《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2期。
3. 《評<宋教仁與中國民主憲政>》,《光明日報》,1998年4月10日。
4.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變革的侷限及其規律》,《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第2期。
5. 《五四時期思想界對“貞操觀”的批判》,《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8年第2期。
6. 《論清末地方自治思潮》,《學術論壇》,1998年第2期。
7. 《二十年代關於“廢婚”的論戰》,《光明日報》,1998年8月14日。
8. 《清末國民性批判》,《炎黃文化研究》,1998年第5期。
9. 《戊戌維新派的婚姻文化觀》,《江海學刊》,1998年第6期。
1999年
1. 《五四時期倫理文化的論戰與演變》,《人文雜誌》,1999年第2期。
2. 《清末民初婚姻習俗的變革》,首都師範大學《史學研究》,第一輯,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4月第11版。
3. 《論五四時期的倫理文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4. 《五四時期的“廢婚主義”》,《二十一世紀》,1999年6月。
5. 《<東明民俗>序》,《東明民俗》,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2月版。
6. 《論清末尊黃思潮》,《炎黃文化研究》,1999年第6期。
7. 《梁啓超的社會主義觀》,《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2期。
8. 《重視研究五四時期的性倫文化》,《光明日報》,1999年8月20日。
9. 《近代中國女性陋俗文化嬗變述論》,《中國文化研究》,1999年第3期。
10. 《清末國民性批判》,《清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000年
1. 《論曾國藩的家教術》,《孔子研究》,2000年第2期。
2. 《五四時期的“性教育”思潮》,《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3. 《近代中國的婚姻法規法與契約婚姻》,《光明日報》,2000.9.7。
4.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論綱(一)》,《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5. 《論清末地方自治的實踐》,《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一卷第4期,2000年12月。
2001年
1.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論綱(二)》,《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
2. 《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論綱(三)》,《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3. 《清廷督導下的地方自治運動》,《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1月。
4. 《五四時期婚姻文化的變化》,《中國女性文化》第2期,中國文聯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5. 《清末民國意識與報刊教育》,《炎黃文化研究》,2001年第8期。
6. 《清末國民意識與文藝啓蒙》,《明清論叢》,第二輯,2001年3月。
2002年
1. 《民國初期“家庭改制”的理論形態》,《江海學刊》,2002年第2期。
2. 《五四時期婚姻文化的變遷》,《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3. 《20世紀初年的文藝與國民思潮》,《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2003年
1. 《清末國民意識與文化啓蒙》,《史學月刊》,2003.4。
2. 《國會與國人蔘政意識的覺醒》,《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3. 《清末社會陋俗的演變》,《明清論叢》,第4輯,2003年5月。
4. 《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對西方思想理論與方法的迴應》,《新哲學》,第1輯,大象出版社,2003年10月。
5. 《論梁啓超的國民思想》,《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6期。
2004年
1. 《清末諮議局與議員參政》,《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2. 《“人的解放”與近代中國女性陋俗文化的演變》,中國近代社會研究叢書《國家、地方、民眾的互動與社會變遷》,商務印書館,2004年6月第1版。
3. 《五四時期的“性倫”文化觀》,《首都師範大學史學研究》,第2輯,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005年
1. 《論五四時期的“性倫”文化》,《文史哲》,2005年01期。
2. 《中華文化精神的演進》,《文化自覺與社會發展:二十一世紀中華文化世界論壇論文集》,(香港)商務印書館有限公司,2005年3月版。
2006年
1. 《論清末學校的國民教育》,《江蘇社會科學》,2006年第4期。
2007年
1. 《清末“尊黃”思潮與民族主義》,《河北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
2. 《中國近代史分期與基本線索論戰述評》,《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
3. 《關於口述史的思考》,《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4. 《關於社會文化史的幾個問題》,《近代中國社會與民間文化——首屆中國近代社會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6月版。
5. 《清末“尊黃”思潮與民族主義》,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集刊《中國近代史上的民族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8月版。
6.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近代轉換——論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變革的基本途徑》,《炎黃文化研究》,大象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008年
1. 《編輯視閾下的史學與史家》,《中華讀書報》,2008年7月16日。
2. 《1949-1979:三十年性倫文化的誤區》,《中國女性文化》,第9期,2008年5月版。
3. 《文化開放時代的精神進化——以五四時期的“修改主義”文化觀為中心》,《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4.《西方文化與十九世紀後期中國文化精英的婚姻觀》,《西學與清代文化》中華書局2008年1月版。
5、《新中國三十年的性教育(1949-1979)》,《晚清以降的經濟與社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2009年
1、《1949-1979:三十年性倫文化的政治批判與文化圍剿》,《中國女性文化》第10期2009年1月
2、《生活方式:歷史研究的深處——評李長莉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從傳統到近代>》,《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
3、《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近代轉換——論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變革的基本途徑》,《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4、《近代生活方式變革的社會文化意義追問》,《中華讀書報》,2009年6月3日。
5、《五四時期社會文化的嬗變——以婚姻、家庭、女性為中心》,《光明日報》,2009年5月19日。
6、《社會生活:社會文化史研究的一個重要概念》,《河北學刊》,2009年3期。
7、《社會文化史框架內的中國近代陋俗文化研究》,《歷史教學問題》,2009年4期。
8、《 1949-1979:男女社交與貞操文化的演變及歷史侷限》,《中國女性文化》第11期,2009年10月。
2010年
1、《西方新文化史述略》,《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3期。
2、《新文化史:史學研究的又一新路徑》,《光明日報》,2010年8月17日。
3、《北京大眾的文化生活(1949-1966)——以電影戲劇等為中心》,唐仕春主編:《近代中國社會與文化流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011年
1、《中國社會文化史理論與實踐述論》,《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2、《論辛亥革命與民初時期婚姻文化的變革》,《明清論叢》第十一輯,故宮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2012年
1、《中國近代早期國人眼中的歐美生活》,《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2、《女性與男性的雙重解放——論清末民初婚姻文化的變革》,《史學月刊》2012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2012年第6期全文轉載。
3、《關於社會文化史的幾對概念》,《晉陽學刊》2012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歷史學》201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013年
1、《五四以來(1919-1949)社會文化演變及其文明啓示》,《首都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6期。
2014年
1、《口述訪談的準備、過程與整理加工》,《文史學刊》第一輯,2014年1月

梁景和科研項目

1、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現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1919-1949)》,
批准文號:00BZS019,執行時間:2000年5月—2003年10月。
2、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禮儀制度與近代中國》,批准文號:
09YJA770043,執行時間: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3、教育部委託項目:《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修訂的規定》,執行時間: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4、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首都新農村社會建設應用對策研究》,批准文號:09BfZH127,執行時間:2009年6月—2011年7月。
5、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新中國初期婚姻家庭文化嬗變研究》,批准文號:SM200410028007,執行時間:2004年1月—2008年4月。
6、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新中國初期社會文化訪談錄》,批准文號:SM200910028011,執行時間:2009年1月—2010年12月。

梁景和獲獎情況

1、專著《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專著《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2012年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1] 

梁景和科研項目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中國婚姻史研究》,批准文號:15ZDB050。執行時間2015年12月—2020年12月。80萬。 [2]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現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1919-1949)》,批准文號:00BZS019,執行時間:2000年5月—2003年10月。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禮儀制度與近代中國》,批准文號:09YJA770043,執行時間:2009年11月—2012年12月。
4、教育部委託項目:《教育碩士專業學位論文標準修訂的規定》,執行時間: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5、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共和國十七年北京市民家庭生活研究(1949-1966)》,批准文號:14LSA006,執行時間:2014年7月—2017年6月。
6、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首都新農村社會建設應用對策研究》,批准文號09BfZH127,執行時間:2009年6月—2011年7月。
7、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平台—北京現當代社會文化建設研究平台,2009年立項。
8、科研基地—科技創新平台—社會文化與日常生活研究平台,2013年立項。
9、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新中國初期婚姻家庭文化嬗變研究》,批准文號:SM200410028007,執行時間:2004年1月—2008年4月。
10、北京市教委面上項目:《新中國初期社會文化訪談錄》,批准文號SM200910028011,執行時間:2009年1月—2010年12月。
11、北京市科幹局項目:《五四時期倫理文化研究》,執行時間:1999—2002
12、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項目:《清末國民意識與參政意識研究》,執行時間:1995—1996

梁景和獲獎記錄

1、專著《近代中國陋俗文化嬗變研究》2000年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專著《五四時期社會文化嬗變研究》2012年獲北京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3、專著《首都新農村社會與文化建設研究》2013年獲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特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