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日新

(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創始人)

鎖定
梁日新(1886~1957年),廣東佛山人,佛山松桂裏“十二石齋”梁氏後人,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的創始人。
中文名
梁日新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57年
職    務
商人
梁日新生於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排行第四。其先祖原是佛山望族,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梁園”即為其先人園林,後來家道日漸衰落,至梁日新一代已家產蕩盡,難以維持生計。父親早亡,靠母親和姐姐穿刷子掙錢維持生活。梁日新因家貧,沒有入學讀書,識字不多。他深感文化低,難以開辦大業,便節衣縮食供六弟梁日盛讀完小學。梁日盛畢業後,精於計算,且寫得一手好字,成為梁日新的得力助手。兄弟二人,經過艱苦奮鬥,創辦了聞名海內外的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成為全國知名的民族資本家。
梁日新少年時是一個開牛骨(把牛骨鋸開作刷柄用)的童工,母親是制刷店穿豬鬃毛(刷子上的毛)的女工。由於當時佛山人多已有刷牙習慣,因而母子二人合作,試製牙刷出售,因產品質量較好,頗有銷路。梁日新稱自己所制牙刷為“一毛不拔梁新記牙刷”。他擔挑牙刷,穿街過巷,下鄉進村,大聲叫賣,果然許多人聞聲來買牙刷。隨後,他僱用了十來人,都學他的叫賣聲調,業務得到迅速發展。幾年以後,梁新記牙刷便風行佛山及附近村鎮。經營獲利後,他便在佛山開設梁新記牙刷店,後來梁新記牙刷店改名為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全部財產為兄弟兩人所共有。
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在佛山立穩腳後,兄弟倆便到廣州租一間店,樓下開店,樓上作工場兼住宅。經過3年努力,公司初具企業規模,除揚巷路總廠總店外,還在西關、長堤、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等繁華路段開設專賣牙刷的商店。後因手工生產供不應求,他便向日本購入當時先進的機械化制牙刷機(近似現代的生產線),在南海鹽步建起廣東省第一家機制牙刷廠。
爾後,梁日新認為廣州不如上海市場廣大,民國15年(1926年),他派弟弟梁日盛赴滬開拓。次年,日盛舉家移居上海。後來日新也全家遷滬。在人地生疏、語言不通的情況下,經過兩年慘淡經營,終於開闢了上海市場,且營利較廣州豐厚。於是擴展業務,小店改為大店,並在滬辦起牙刷廠。又引進外國機器,聘請日本技師,終於使梁新記兄弟牙刷公司的牙刷成為上海的名牌產品。接着,在上海建起一家分廠,擁有成千工人;銷售店八九間,遍及上海各區;又在武漢設分店2“家,還到各大城市開設總代理業務(當時國際上新興的商業方式)。
不久,經調查考察,認為香港、新加坡是海外市場中心,即派長子梁厚德赴新加坡,弟弟梁日盛赴港開拓。這位原來一無資金、二無靠山的工人,一舉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梁新記牙刷———一毛不拔”這一幽默廣告詞,成為家喻户曉的“口頭禪”。
日軍侵佔上海時,梁氏兄弟公司經濟遭受極大損失,將部分機器及職工內遷重慶開業。廣州為日本侵略軍侵佔時,廣州梁氏兄弟公司被日軍佔奪。香港失陷後,公司經濟損失慘重。日本投降後,重慶公司遷回上海;廣州、香港公司相繼復業,其中香港公司發展最快,不久即雄風重振,牙刷遍銷香港並恢復了對南洋的出口,獲利甚豐。但梁日新已是花甲之年,各廠、店均分別為其弟、兒子、侄兒等人主理。
梁新記的全盛時期是在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開始之前。廣州有工廠2間,門市部3間,上海有2間工廠、6間門市部,還有不少分銷店。漢口、蘇州、佛山也設有門市部。香港、新加坡均有工廠和門市部。天津、南京、無錫、揚州設總代理點。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港、澳地區,梁新記牙刷已成為當地名牌貨。抗日戰爭時期,他派六子梁摩西到重慶設廠生產,仍成為山城名牌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梁日新退休在上海,曾因關心工廠,愛廠如家,工作積極,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等。1957年病逝於上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