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山伯與祝英台

(1962年嚴俊執導,中國香港國泰、電懋公司拍攝併發行,李麗華、尤敏主演的黃梅調古裝電影)

鎖定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由領導“金龍電影公司”的嚴俊於1962年執導,陳又新編劇,1964年12月24日上映,李麗華尤敏主演的黃梅調古裝電影。也是香港國泰機構電影集團下(亦即香港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拍攝的第一部正規意義上的“黃梅調”古裝歌唱片。該部黃梅調《梁祝》是由中國香港國泰機構集團發行,旗下香港國際電影懋業公司原計劃拍攝的,受到老闆陸運濤的大力支持;後被香港邵氏兄弟電影公司窺得情報,派出李翰祥、胡金銓導演帶領主演樂蒂、凌波,作曲新秀周藍萍,三個月全力搶拍的1963年上映的“盜版”《梁山伯與祝英台》所湮沒。附帶一提的是,該部《梁山伯與祝英台》也是國際武打電影巨星陳元龍(即成龍)參演的第一部電影。 [1-2] 
中文名
梁山伯與祝英台
外文名
Liang Shanba and Zhu Yingtai
類    型
古裝,歌唱,戲曲
出品公司
國際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3] 
製片地區
中國香港
拍攝日期
1962年
發行公司
香港電影懋業有限公司
導    演
嚴俊
編    劇
陳又新
製片人
嚴俊
主    演
李麗華
尤敏
片    長
127 分鐘
上映時間
1964年12月24日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作曲、音樂
姚敏
幕後代唱
劉韻、崔萍
編劇、作詞
陳又新

梁山伯與祝英台劇情簡介

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
梁山伯與祝英台劇照(18張)
富户千金祝英台喬裝男子,由侍婢銀心相伴赴尼山書院求學,半途與梁山伯、四九主僕相遇,伯喜與台志趣相投,二人結為八拜之交。台對伯芳心暗許,同窗三載,感情益增,後奉父命回家,遂向師母表明身份,託她將提親信物交伯。送別之時,台多番暗示女兒之身、愛伯之意,伯仍是懵懂不覺,待恍然大悟趕往祝家提親,台已許配馬太守之子。伯登時一病不起,臨終託母將他葬在台出嫁必經之路。台決以身殉情,出嫁之日堅持順道祭墳,忽然伯墓穴裂開,即縱身墓中,與伯雙雙化蝶起舞。 [4]  [6] 
六十年代初邵氏、電懋競爭激烈,邵氏搶拍的同名電影早於1963年4月4日上映,轟動港、台,凌波紅極一時;本片則由電懋支持嚴俊的國泰公司恢復製作出品闊銀幕影片尤敏息影之作導演嚴俊:從爆墳化蝶和變回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形象時間過程很短暫,當然我們是用卡通來完成這些鏡頭的,要繪製三千二百張,然後逐張來拍攝在這之前,我在台灣蒐集了很多蝴蝶標本,畫面風格是採用中國工業繪畫,筆觸精細傳神,和全片的佈景、服裝、道具等,都能諧合統一(《國際電影》第96期, 1963年10月)

梁山伯與祝英台職員表

出品人 嚴俊
製作人 嚴俊
導演 嚴俊
編劇 陳又新
攝影 童震
配樂 姚敏
選角導演 嚴俊
美術設計 沈灝
佈景師 沈灝
發行 香港國泰機構有限公司、香港國際電影懋業公司
展開
劇照 劇照

梁山伯與祝英台演員表

參考資料來源 [5] 

梁山伯與祝英台幕後故事

六十年代初邵氏、電懋競爭激烈,邵氏搶拍的同名電影早於1963年4月4日上映,轟動港、台,凌波紅極一時;本片則由電懋支持嚴俊的國泰公司恢復製作出品闊銀幕影片。
導演嚴俊:“從爆墳化蝶和變回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形象時間過程很短暫,當然我們是用卡通來完成這些鏡頭的,要繪製三千二百張,然後逐張來拍攝在這之前,我在台灣蒐集了很多蝴蝶標本,畫面風格是採用中國工業繪畫,筆觸精細傳神,和全片的佈景、服裝、道具等,都能諧合統一。”(《國際電影》第96期, 1963年10月)

梁山伯與祝英台相關採訪

在2017年12月29日的高曉松主講的訪談節目《曉説》中,63歲的成龍作為嘉賓接受高曉松採訪。
高:大哥能記得住自己拍過多少電影了嗎?這一次我們是在廊坊,大哥的拍攝基地又在拍新的電影。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成龍:我六歲半的時候第一部戲叫《梁山伯與祝英台》。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高:你演梁山伯?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曉説》成龍回憶梁祝拍攝過程
成龍:(笑)我演個仙童。我還記得那首歌叫“快穿喜服把天地拜”,就是李麗華——我乾媽、嚴俊導演,我是做個仙童,(扮演仙童的)四個人有…好像洪金寶、我,元華有沒有我忘了,反正是四個仙童,就是七小福中間的幾位,拿了結婚禮服就唱一句“快穿喜服把天地拜”,完了嚴俊就看中我了,之後第二部戲就拍《秦香蓮》了。完了之後就一直拍電影拍到今天。 [7] 

梁山伯與祝英台影片評價

1962年,嚴俊自組的”金龍公司”與國泰集團的電懋公司合作,為趕搭黃梅列車,集合天王巨星李麗華、兩屆亞展影后尤敏攝製《梁山伯與祝英台》;邵氏得此情報,出動古裝片的常勝軍李翰祥主導全局,全力搶拍,於三個月內趕工完成,次(1963)年四月便在港、台上映,賣座鼎盛,寫下歷史新頁。
另一方面,金龍/電懋的《梁祝》則拖延多時,遲至1964年冬天才上映。事隔四十年,如今,邵氏版的《梁祝》已成傳代不朽的國寶級電影,電懋版《梁祝》則消失在歷史洪流中,影片失傳,連歌曲錄音在舊貨市場中也一片難求。
比較兩家大公司在《梁祝》一案上的表現,邵氏的機動性,以及李翰祥與其工作團隊的整體表現,不僅是邵氏版致勝的關鍵,更預示了邵氏日後稱霸華語影壇的潛力。電懋版的《梁祝》就製片計劃上觀之,乃由得意影壇多年的嚴俊親自執導,主演的則是縱橫影壇二十年不曾褪色的”天王巨星”李麗華,以及擁有兩屆亞洲影后頭銜的玉女尤敏,作曲的是當代國語流行歌曲界的第一把交椅——姚敏。相對於邵氏,掛上電影海報勉強具有號召力的名字,僅有李翰祥樂蒂二位,其餘工作者——原訂反串演出梁山伯的任潔算是新人,作曲的周藍萍更是從台灣來的客卿-比起電懋的”絕配”組合,邵氏版本在紙上談兵的階段,看來彷佛預備”以小搏大”、”出奇致勝”,以”搶攻”為主,而非迎頭硬戰。
然而,在鳴槍起跑後,付諸執行之際,電懋卻置身處處捱打的劣勢。首先,邵氏以李雋青改編自越劇川劇等地方戲詞的唱詞為基礎,由李翰祥統領編劇小組分頭趕工,同時搶下當時國語影壇最重要的幕後代唱歌星靜婷,電懋失卻靜婷一紙合約,遂抬出”抒情歌后”崔萍、”小調歌后”劉韻擔任配唱,在邵氏版裏,李翰祥又拔擢從廈語影界轉攻國語影壇、並在《紅樓夢》幕後代唱中表現不俗的小娟與靜婷搭配。
到此,電懋陣腳雖亂,卻還不致一敗塗地,緊接着,電懋從設計、拍攝手法、表演風格、音樂情調等等,走的都是”地方戲曲”的格局——李麗華的京劇背景、尤敏的粵劇背景、姚敏對上海越劇的情有獨鍾,使電懋版在視覺、聽覺、給觀眾的感覺整體而言,都似”戲曲電影”,然而,這又非保存老師父細膩做工的正宗舞台紀實片,當整個香港國語影壇極力走出地域限制,走向國際的關鍵時刻,電懋版《梁祝》的藝術抉擇明顯流於固步自封,僅將”目標觀眾羣”圈囿於戲曲電影觀眾。至於邵氏方面,李翰祥及李系創作者延續其一貫的”大觀美學”,黃梅調音樂成為李氏等經營中國幻覺的助力,而非流俗的阻力,承襲稍早《倩女幽魂》、《楊貴妃》的古典夢境格局,邵氏版《梁祝》雖為黃梅調歌劇,卻擺脱大戲味道,不僅成功抓助戲曲電影觀眾、普通國語電影觀眾,更因其典雅的中國古典情懷吸引了一批文化界菁英,他們身為輿論意見領袖,在報章為文讚揚,加上街坊姑婆歐巴桑等耳語傳播,形成萬人空巷的盛況,高級知識分子與普通市井觀眾結合成巨大消費勢力,便將《梁祝》與”黃梅調”捧上巔峯。
附帶一提的,邵氏版梁祝雖然趕工很急,但邵氏動員的人力、財力、物力極其驚人,服裝、佈景及彩色攝影之成就連完全看不懂中國古裝片的美國影評人都嘖嘖稱奇,尼山書院一場,執行導演胡金銓為了勻出時間趕製分鏡劇本,要求設計師打造氣派的佈景、縫製精緻的學生制服,還請來邵氏旗下的基本演員客串;雖然電懋版也有明星客串書院學生,但邵氏版在數十人一起搖頭吟誦的大場面中,加插訓練班新星方盈、潘迎紫,基本演員唐丹、石燕、黃曼、莫愁,歌星顧媚,以及一線影星丁寧、喬莊、關山,氣勢自然不同凡響。至於李翰祥將小娟提攜到幕前主演梁山伯,這又是歷史的一頁新章,此處暫且不表。
在電懋版的《梁祝》中,自然有結尾哭墳、化蝶的場面,但邵氏版以日本特效小組營造出的”末日質感”泫染整段悲劇情懷,將清新如江南小調的梁祝故事提升成為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史詩。電懋版的化蝶場面由李麗華、尤敏身穿蝴蝶衣裳、頭戴寶冠,在影棚內飛舞,邵氏版化蝶戲原本也遵循戲曲模式,在日本編舞老師的教導下,讓樂蒂、凌波就着周藍萍從《梁祝小提琴協奏曲》轉化出來的舞曲穿梭花叢,因成效不彰,李氏等便捨棄舞曲設計,直接在影棚裏以吊線蝴蝶重拍,雖然結果差強人意,比起明星演員穿着綵衣跳蝶舞,李翰祥這一着卻在無意間又擺脱”古裝大戲”的舊俗限制,將他的”古典大觀世界”再推上了一層。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