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實秋札記

鎖定
《梁實秋札記》是梁實秋的散文集,本書所輯錄的60多篇札記,內容廣博,涉及中外遠近的名人名著,還有一些讀禪的體會。你將感悟文化大師的閲讀心得,同時也能給你的閲讀帶來一些啓示
中文名
梁實秋札記
作    者
梁實秋
出版時間
1983年4月
出版社
時報
頁    數
276 頁
類    別
文學
開    本
32 開
裝    幀
平裝
品    相
9 成品相
上書時間
2008-10-31

梁實秋札記圖書簡介

本書所輯錄的60多篇讀書札記,內容廣博,涉及中外遠近的名人名著,還有一些讀禪的體會。
大部分選自1976年台灣《中華日報副刊》的“四宜軒雜記”專欄,另選入《譯英詩六首》、《書評七則》兩篇
。這60餘篇讀書札記,可謂是是梁實秋散文中的精品。

梁實秋札記本書目錄

親切的風格
純文學
莎士比亞與性
莎翁夫人
莎士比亞與時代錯誤
瑪麗·蘭姆
拜倫
那施
林肯告別春田
沉默的龐德
綏夫特自輓詩
布勞德斯基的悲劇
約翰孫的字典
《造謠學校》
奧杜邦
沙發
大街
佈道書
桑福德與墨頓
不管怎樣
《掃煙囱的孩子》
《忽必烈汗》
塵勞
鷹的對話
讀杜記疑
曾孟樸的文學旅程》
劍外
《登幽州台歌》
陶淵明“室無萊婦
五斗米
詞林摘豔
唐雲麾將軍碑
金縷衣
傳法偈
懸記
竹林七賢
寒梅着花未
管仲之器小哉
四君子
飲中八仙歌
萬取千焉,千取百焉
生而曰諱
如意
複詞偏義
海晏河清圖
關於蘋果
飲膳正要
閒暇
錢神論
樹猶如此
酒壺
《國王不會錯》
利用零碎時間
由熊掌説起
千里蓴羹未下鹽豉
相鼠
譯英詩(六首)
書評(七則)

梁實秋札記圖書評價

翻閲這冊札記之後,不由得讚佩梁先生讀書的廣闊視野和博學多聞的學識,尤其是一些思想觀點至今看來仍具現實意義。如開篇所選的《親切的風格》一文,作者從百多年前英國批評家哈慈利《論親切的風格》説起,涉及以方言土語寫小説的老舍《老張的哲學》、《二馬》,胡適之《白話文學史》,以至《詩經》等古代文字,最後點明題旨:“親切的風格僅是比較的近於談話而已,不能‘像是普通談話一般’。”其中,有兩處説法辨證而富理趣。一處是:“寫作者芟除其文字中的繁文縟節,使之近似談話,談話者芟除其庸俗煩屑,使之近似文字。這樣的語文一致豈不是更為合理?”另一處則是:“如果把説話記錄逐字逐句記了下來,也許是如聞謦頦,別有情趣,但是那份囉嗦煩聒不成其為文章了。”
與此同時,可以看出作者對西方文學頗有研究。如對莎士比亞及其夫人、作品的論述或記敍,對英國諷刺與幽默作家綏夫特、英國喜劇作家謝立敦、美國總統林肯等名人文字的評折,無不讓人信服。其中,引用的林肯赴任總統前《告別春田》講演一文,短至僅僅兩百餘字,但其“簡潔誠摯”,“直截了當”,使作者深受感動,以為“不可多得”!而對謝立敦《造謠學校》的讀後感言,同樣令人同感:“捏造謠言的,其心可誅;傳播謠言的人,其行亦同樣可鄙;而假裝正經表面上代人闢謠,實際上加強誣衊者,則尤為可哂,例如《造謠學校》中的坎德爾夫人即是。”作者聯繫現實而喟嘆道:流言止於智者。可惜的是,智者究竟不多。
作者除了論及西方詩學,也談到了我國詩詞,如《登幽州台歌》便是一例。一開頭作者即作出個人解釋:“所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不是自我誇大以空前絕後自許,重點在一‘見’字。蓋謂人生短暫,孤另另的一橛,往者不及見,來者亦不及見,平夙混混噩噩,無知無覺,一旦獨自登台萬慮俱消,面對宇宙之大,頓覺在空間時間上自己渺小短促得可憐,能不愴然涕下乎?”接下來批評了李沆的評語及按語,並對劉中和對詩意的解釋:“自己一死之後,高古的詩風就將斷絕,無人繼響”,提出了疑問,按:“子昂雖然恃才傲物,可能有類似杜審言‘恨不見古人’的自負的想法,但何至於前不見古人呢?”

梁實秋札記精選經典

清華其外澹泊其中
梅、蘭、竹、菊,號稱花中四君子,其説始於何時,創自何人,我不大清楚。集雅齋梅竹蘭菊四譜,小引雲:“文房清供,獨取梅竹蘭菊四君者,無他,則以其幽芬逸緻,偏能滌人之穢腸而澄瑩其神骨。”四君子風骨清高固無論已,但是初學花卉者總是由此入手,記得幼時摹擬芥子園畫譜就是面對幾頁梅蘭竹菊而依樣葫蘆,蓋取其格局筆路比較簡單明瞭容易下筆。其中有多少幽芬逸緻,彼時尚難領略。最初是畫梅,我根本不曾見過梅花樹,細枝粗杆,勾花點蕊,輒沾沾自喜,以為暗香疏影亦不過如此,直到有一位朋友給我當頭一棒:“吾家之犬,亦優為之。”從此再也不敢動筆。蘭花在北方是少見的,我年輕時只見過一次,那是有人從福建“捧”到北方來的一盆素心蘭,放在女主人屋角一隻細高的硬木架上,居然抽莖放蕊,聽説有幽香盈室(我聞不到),我只看到亂蓬蓬的像是一叢野草。竹子倒不大稀罕,不過像林處士所謂“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對我而言一直是想像中的境界。所以竹雨是什麼樣子,竹香是什麼味道,竹笑是什麼神情,我都不大瞭解。有人説:“喜寫蘭,怒寫竹”,這話當然有道理,但我有喜怒卻沒有這種昇華作用的才幹。至於菊,直是滿坑滿谷,何處無之,難得有東籬下遇見它而已。近日來藝菊者往往過分溺愛,大量催肥,結果是每個枝頭頂着一個大饅頭,簾卷西風,花比人痴胖!這時候,誰還要為它寫生?......

梁實秋札記作者簡介

梁實秋(1903-1987),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學名梁治華,字實秋,一度以秋郎、子佳為筆名。
40歲以後着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30年代開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梁實秋散文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旁徵博引,內藴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及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晚年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