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堡村一組

鎖定
梁堡村一組,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奠安鄉下轄行政村,位於隆德縣以南40公里處,距奠安鄉4.5公里,村域面積2.8665平方公里 [1] 
梁堡村一組地處甘渭河二級台地上,地勢南高北低。梁堡村一組建於元代以前,古時為戎狄部落遊牧地,後成為村落,主體建築座落於二級台地,避風向陽,靠近水源,汲水方便。村落佈局依山就勢住宅以城門為中線,住户分住南北,水道、陸路暢通 [2]  。村內有二郎真君廟、世德堂等景點 [1] 
2012年12月17日,梁堡村一組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3] 
中文名
梁堡村一組
村落屬性
行政村
所屬政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隆德縣奠安鄉
村域面積
2.8665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
元代以前
主要產業
農業、種植業
主要景點
二郎真君廟、世德堂等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2年12月17日

梁堡村一組村落歷史

梁堡村一組
梁堡村一組(5張)
梁堡村一組古為戎狄部落遊牧地。秦屬北地郡。隋屬平涼郡。唐屬原州監牧地。
明初,屬陝西布政使司平涼府靜寧州。
清嘉慶三十八年(1559年)屬平涼府。
民國二年(1913年),屬甘肅省涇源道。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梁堡村一組屬甘肅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解放後,梁堡村一組為隆德縣農山區駐山河鎮梁堡鄉。
1952年7月,梁堡村一組被劃分到鞏隆區。
1956年5月,政府將靜寧縣的景林劃到梁堡鄉。
1958年公社化時,奠安、梁堡兩鄉合併成立了奠安人民公社 [4] 
1983年實行政社分開,奠安人民公社分開為奠安和梁堡村一組。

梁堡村一組地理環境

梁堡村一組位置境域

梁堡村一組位於縣城以南40公里處,距奠安鄉4.5公里,與甘肅省莊浪縣接壤,從隆德到莊浪的跨省公路穿境而過,村域面積6.24平方公里 [1] 
梁堡村

梁堡村一組地形地貌

梁堡村一組位於甘渭河二級台地上,地形南高北低,屬黃土丘陵區,海拔1989米 [1] 

梁堡村一組經濟社會

梁堡村一組人口

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梁堡村一組有户籍人口320人,常住人口320人 [1] 

梁堡村一組經濟

梁堡村一組以農業為主,附有種植業。
據2020年4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梁堡村一組村民人均年收入2800元,村集體年收入89.6萬元 [1] 

梁堡村一組主要景點

梁堡村一組二郎真君廟

景點景觀
景點景觀(9張)
二郎真君廟位於兩部村堡子東北角,村中的居民每當在種植時都來到此廟祭拜,以便求得有莊稼有個好的收成 [5] 

梁堡村一組世德堂

世德堂建於清道光年間,因劉氏代代給鄉親父老看病,接骨的舊居,取祖輩德行,代代相承之意而命名。存有三進,面闊皆三間,坐北朝南,偏東,硬山頂,佔地面積60平方米 [5] 

梁堡村一組歷史文化

梁堡村一組傳統民俗

高台馬社火是勞動人民祭祀土和火的一種活動形式,其內容豐富,融民俗、表演、造型、彩繪、手工製作、現代科技與一體,具有鮮明的傳遞性、創造性、藝術性。一般是在春節和喜慶節日表演。
刺繡是中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隆德回族刺繡大多以花鳥魚蟲、民間傳説、歷史故事等為題材,採取實心繡、空心繡、藏針繡以及倒勾針繡等多種刺繡方法進行創作,其文化內涵表現出實用性強、古拙樸素、寓意深刻細膩、表現手法具有文學性的特點 [6] 

梁堡村一組村志族譜

村志族譜
村志族譜(4張)
董氏家族的族譜是目前梁堡村延續時間最長、包羅內容最豐富、譜系較完整的族譜。封面題簽“皇清董氏歷代家譜編纂”,共四卷。家譜修成於一九五五年三月五日。由前甘肅省莊浪縣維新鎮中心學校校長閻汝霖撰文,前寧夏固原同仁中心學校教員閻青明書寫,前隴東觀察司署教育科長鄭濬作序 [4] 
《柳氏家族譜序輯》共兩卷。柳德隆自敍,張政芳校正。成譜於1986年5月 [4] 

梁堡村一組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梁堡村一組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