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基永

鎖定
梁基永,號禮堂,70年代生於廣州,中山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文獻研究學者、收藏家、作家、書畫家、藝術品鑑定家、古琴家及古琴史學家。現任香港《美術家》雜誌副總編輯、香港古琴研究會會長、香港天風畫會主席、廣州嶺南古琴研究所所長、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副研究員、廣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等高校客座教授。
中文名
梁基永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州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文獻研究學者、作家、書畫家
學    位
博士

梁基永人物經歷

梁基永 梁基永
其家族為廣州清代著名富商及科舉世家。自幼學習音樂與文學,自中學起就開始收藏古代書籍、明清扇子、瓷器等,一為個人興趣愛好,二為學術研究需要。擅長彈鋼琴、古琴、書法、繪畫。主要收藏的古文獻是古時廣東印刷的書和廣東名家著作。 [1]  師從李曲齋先生學習詩詞與書法,跟隨嶺南畫派大師黎雄才先生習畫,師從著名學者王貴忱先生學習版本目錄學。為廣東著名的收藏家與藏書家,曾於2000年在廣州博物館舉辦私人收藏之廣東文物展覽,廣州圖書館設立專區收藏其蒐集之廣東珍貴地方文獻一千餘冊並編輯出版有藏書目錄。
梁基永為嶺南畫派傳人之一,書法能作各體,植根於清代館閣,功力沉厚,不隨時流;畫則雍容大雅,能作工筆,亦能簡淡。從事畫派歷史研究、古琴研究、古典文獻研究等工作,並出版相關書籍甚豐。曾應邀在國內外重要展覽館、美術館作個人畫展,其書畫作品為歐洲國家元首及國內外多家大學、美術館、博物館所收藏。曾多次應邀赴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國法蘭西學院、香港中文大學等著名學術機構及學府參與學術研究。
梁基永對於香港歷史的研究從2000年初開始,依靠家族的因緣,結識了香港很多老輩及後人,在2004年起已經協助香港學海書樓整理《香海傳薪錄》一書。2021年,積累多年的材料寫成了《道從此入——清代翰林與香港》一書,整理出清代翰林與香港千絲萬縷的聯繫,許多人物與珍貴史料屬於首次發表。 [3] 
梁基永不僅精通傳統國學,也熱心於文化交流,每年應歐洲高等學府的邀約,前往訪學多年,並且能使用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等交流。2017年9月,為配合中國與歐洲塞浦路斯建交46週年,梁基永應邀前往島國採風寫生,並且在該國舉行首次以該國主題為主的中國畫展覽“西海玄珠——梁基永塞浦路斯風物畫展”,塞浦路斯正副總統與中國大使等均到場參觀。梁基永的作品作為中國大使館致贈塞浦路斯總統與國會議長的禮物。 [4] 

梁基永個人著作

2000年起出版著作,至2022年出版著作及參與編寫的學術論著30多種50餘冊,研究領域涵蓋古典文獻、中國書畫、嶺南古琴、嶺南風物等多方面。
個人主要著作包括:《道從此入——清代翰林與香港》香港中華書局2022年 [3] 《館閣之美——清代翰林楹聯屏幅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 [5]  ,《嶺南草木狀》(散文集)花城出版社2018年,《松廬琴學叢稿》(個人古琴論文集)重慶出版社2016年,《天下至豔》(散文集)花城出版社2014年,《故紙寒香》(書畫學術散文集)花城出版社2013年,《品鑑.中國書札賞玩》《品鑑.中國淺絳彩瓷畫賞玩》《品鑑.中國清代彩繪瓷畫賞玩》浙江攝影出版社2013年,《黎簡》(嶺南畫庫系列叢書)嶺南美術出版社2011年,《李文田》(嶺南文化知識書系)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中國書札賞玩》《中國清代彩繪瓷畫賞玩》《中國淺絳彩瓷畫賞玩》浙江攝影出版社2005年,《西關風情》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中國明清扇面賞玩》《中國青花瓷畫賞玩》浙江攝影出版社2004年,《中國淺絳彩瓷》文物出版社2000年。
參與主編著作包括: 《梁基永儀清室藏明清稿鈔珍本叢刊》(共13冊)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 [9] 《況周頤批點陳蒙庵填詞月課 陳蒙庵批校白石道人歌曲》中華書局2016年 [6] 《廣州圖書館藏儀清室廣東文獻圖錄》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年 [7]  , 《今文選•捌•品鑑卷》中國言實出版社2015年, 《丹墨琳琅——梁氏儀清室藏明清稿鈔校本特展圖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2015年 [8] 《廣州圖書館藏儀清室所集廣東印譜提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  等。
個人私印廣東珍稀文獻系列叢書《儀清室叢書》已出版五種,包括《煙語詞箋》,《肄雅堂詩稿》,《覺庵詩存》等,為當代藏書界所矚目。
《李文田》書籍封面 《李文田》書籍封面
《廣州圖書館藏儀清室廣東文獻圖錄》《中國書札賞玩》等書籍封面 《廣州圖書館藏儀清室廣東文獻圖錄》《中國書札賞玩》等書籍封面
《中國淺絳彩瓷》《中國明清扇面賞玩》等書籍封面 《中國淺絳彩瓷》《中國明清扇面賞玩》等書籍封面

梁基永個人畫展

自2014年起,梁基永舉辦多場個人畫展及聯展,其中個人畫展包括:涉筆成趣——梁基永書畫作品展(2021年,廣州天河藝苑;2015年,中山小欖藝術館);涉筆成趣——梁基永書畫近作展(2015年,肇慶美術館) [20] “問學餘閒——梁基永書畫作品展”粵港澳大灣區巡展(2019年,中國粵港澳大灣區廣州、中山、香港等地) [17-19]  ;嶺南·閒庭清風——梁基永個人書畫展(2018年,廣州金融街融御會所);歸園風趣——梁基永草蟲扇面展(戊戌篇)(2018年,廣州雅趣藝術館) [14-16]  ;歸園風趣——梁基永草蟲扇面展(丁酉篇)(2017年,佛山市南海區天雄藝術館);西海玄珠——梁基永塞浦路斯風物主題畫展(2017年,歐洲·塞浦路斯) [4]  ;南薰衍雅——梁基永近作展(2017年,佛山石景宜劉紫英伉儷文化藝術館);南薰衍雅——梁基永作品展(2016年,佛山市順德區博物館);遊篋心跡——梁基永遊途小品展(2014年,廣州鄧世昌紀念館)等。參與的重要聯展有:“潤澤嶺南——香港天風畫會會員廣州作品展”(2019年,廣州天河藝苑) [12] “偉大的中國書法與國畫:一帶一路”(2019年,俄羅斯莫斯科) [13] 嶺南傳薪———梁崇鎧、梁基永作品展(2018年,廣州十香園) [11]  等。

梁基永收藏情緣

關於收藏,梁基永卻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感悟—收藏的快樂並不在於掙錢。在其收藏豐盛時,曾有人高價收購,但都被拒絕了。他説“志趣無價”,其初衷是對古時代文化的強烈熱愛,為了做學術研究的需要,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收集古董。他還認為好的東西—古董和新的一樣,看古董,不是單純地看一件過時的物品,雖然在製作藝術上有很多是今人無法超越的,但更多的是通過看古董來了解古時的社會風情、人物風貌,在瞭解的基礎上也同時瞭解了古代的許多東西,同樣也給我們現今以啓發。
談到自己的收藏經歷,梁基永非常快樂,他完全陶醉在對這些東西的熱愛裏, 稱其為“另類的收藏家”並不為過,而且,他在收藏這些古玩的過程中充滿了種種難忘的機緣巧合。在粵西羅定,經研究所一位老師介紹,他去一位出自書香門第老先生家裏去收購古玩。應老師儘量照顧的要求,高價收購了一些字畫。買後,那位八十餘歲的老先生另贈送兩份祖先詩集的複印件。梁基永回去之後經過整理,出資刊印,不但聘請名師為之寫序宣傳,送到各圖書館,而且還回寄給老人一份,讓其深受感動,於是與他建立了長期的真摯友誼。有一次,那位老人寫信邀請他去觀看家裏的一把古琴。因酷愛古琴,梁基永甚是激動,馬不停蹄地趕了過去。老人從閣樓裏取出一把很破舊的古琴,上面還沾滿了泥巴,梁基永掏出身上僅帶的萬餘元立刻買了下來。回到旅館,經過擦洗乾淨,他發現這張古琴與廣州有不尋常的淵源,是在同治年間重修“六榕塔”時取塔上一段北宋時期的木頭精製而成,非常有意義,跟廣州很有緣分。後來,他從那位老先生口裏得知,這張琴是由當時廣州有名的古琴家李息齋做的,經六榕寺的住持勤安和尚轉送給老先生的曾祖父,並且一直保留在那個小縣城裏。巧合的是,後來研究所的老師主編了廣東清代學者的陳醴的文集,在裏面的一篇文章中梁基永居然發現,中山大學也收藏了一張同樣出自李息齋之手的古琴。真可謂“無巧不成書”。他去找圖書館的師姐幫助借琴,找來之後,竟發現中山大學收藏的那張琴後刻字記載重修六榕塔的事,大意説當時拆下來的木頭至少做了兩張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經過一百多年的漫長等待,同一段古木製作的琴居然先後在不同的地方,由梁基永的“無巧不成書”的收藏機緣—冥冥之中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緣分—重新聚合在一起。
這次百年難遇的收藏情緣,使梁基永銘記於心,甚至準備寫論文把這個故事記錄。他説古琴的價值貴重,約十萬以上,但收藏的意義更深遠,因為廣東歷史上由本土人做的古琴保存下來的很少很少,遠不像江南那麼多,並且古人公認的做琴最好的材料是寺院裏的樹木,因為這些木頭天天親近嫋嫋香煙,聽盡鐘鼓純淨之聲,並與之遙遙相應,彈奏出來深有韻味。他收購的這把古琴已經變成了暗紅色,略顯滄桑感,但難得之處在於其音質完好。
這就是梁基永,一個“隔代承傳”,盡現先人夙願的名門望族後起之秀。一個而立之年已對“琴棋書畫”深有造詣的全能奇才,一個以另類收藏盡顯藝術人生的“西關遺少。
談到“西關少爺”時,梁基永開心地笑了,像個天真的孩子。“讀幼兒園的時候就不喜歡做事情,老師和同學們都是這麼叫我的,所以印象很深刻。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時候這樣叫絕對是一個貶稱,如今就無所謂了,被別人這樣稱呼,我還蠻得意的,”他説,“自幼是被老一代保姆帶大,家裏的生活方式已註定與一般孩子生活習性有差異。”其實,當今許多人因對西關文化了解頗少,誤認為西關小姐就很漂亮、很挑剔、很講究,西關少爺很氣派之類。在梁基永眼裏,他們的精髓是在於他們的那一種教養和生活態度,因為家境比較富裕,能夠接受良好的中西方教育,使其形成一種超然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梁基永 梁基永
正是在這種文化氣氛下成長,造就了梁基永。他不但用心苦練鋼琴,古琴,而且還師從王貴忱、李曲齋、黎雄才這三位文化界名師,得其真傳,練成“書畫雙絕”。但最令梁基永想不到的是“本該當鋼琴家,卻成了收藏家”。其實,梁基永的“收藏家”之路也並未想象中的一帆風順。小時候,接受非常正規嚴厲的家族教育,甚至“拿筷子的姿勢不規範就不給吃”,但自幼對古董與古文獻的酷愛讓他一直堅持着自己的志趣。儘管家人有着“玩音樂敗家,玩古董更敗家”的思想,儘管家人不甚支持和視其為“怪人”,但這並未阻礙他對志趣生活的追求,他最終還是走向了收藏之路。正因為是世家子弟,見多識廣,接觸的古玩多,使他不容易被各種東西所誘惑,也不屑於阿諛奉承和抄襲。梁基永認為 “珍貴”和“貴重”是不一樣的,“我看重的是文物的研究價值,是它折射出的當時社會文化內涵,而不是越貴越好”。
收藏以明清扇面書畫及廣東歷代書畫最為著名,藏書以廣東地方文獻與名家稿本校鈔本為特色。又能古琴,師事姜抗生及謝導秀兩先生,現為廣東省音樂家協會會員及廣東古琴研究會理事,所藏元明清古琴為嶺南琴界所重,尤以廣東明清斫制古琴及琴史資料最富,著有《松廬琴學叢稿》。2022年8月梁基永創辦香港古琴研究會並任首任會長。
餘事為書畫創作,書法能作各體,植根於清代館閣,功力沉厚,不隨時流。畫則雍容大雅,能作工筆,亦能簡淡,其書畫作品為國內外各主要博物館所收藏。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