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儲

鎖定
梁儲(1451年8月7日—1527年10月2日),初字藏用 [78]  ,後改字叔厚,號厚齋,晚號鬱洲居士,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石石肯村)人 [87-88]  ,明代中期文學家內閣首輔 [1] 
成化十四年(1478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侍朱祐樘於東宮。弘治四年(1491年),升翰林院侍講。《明憲宗實錄》成,升洗馬,累升翰林院學士、少詹事、吏部左侍郎,以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專管內閣誥敕。正德四年(1509年),以忤逆劉瑾,左遷吏部右侍郎。《明孝宗實錄》成,官復原職,加太子少保,調南京吏部。劉瑾伏誅後,召還北京,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辦事,累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正德十年(1515年),繼楊廷和為內閣首輔。一品九年考滿後,加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嘉靖年間,致仕歸鄉。 [75] 
嘉靖六年九月八日(1527年10月2日),梁儲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特贈太師,賜諡號“文康”。 [73-75] 
(概述圖來源:梁儲像取自梁絲綸堂1912年刻《鬱洲遺稿》 [86] 
別    名
梁文康
藏用、叔厚
厚齋、鬱洲居士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出生日期
1451年8月7日
逝世日期
1527年10月2日
主要成就
諫武宗南巡
迎立明世宗,定策有功
主要作品
《鬱洲遺稿》
本    名
梁儲
官    職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追    贈
太師
諡    號
文康

梁儲人物生平

梁儲早年經歷

梁儲像 梁儲像 [83]
景泰二年七月十一日(1451年8月7日),梁儲出生於廣東廣州府順德縣(今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 [77]  梁儲生下來就有與眾不同的特質,自幼聰穎異常,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父親梁祖順對此很驚歎。 [7]  [8] 
成化元年(1465年),梁儲入廣州府儒學學習。 [78] 
成化七年(1471年),梁儲已博學能文,開始受業於陳獻章。 [7]  [8]  [78] 
成化十年(1474年),梁儲在廣東鄉試中中舉。 [76] 

梁儲登科會元

成化十四年(1478年),梁儲考中會試第一名,後參加殿試,獲得第四名(傳臚)的成績,三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9-11] 
成化十六年(1480年)十二月,授職翰林院編修。 [12-14]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九月,明憲宗命梁儲兼任司經局校書,侍奉皇太子朱祐樘講讀。 [15-17]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明憲宗命梁儲充任會試同考官,不久因父母去世,回家守孝。 [18] 

梁儲從侍東宮

弘治四年(1491年)四月,守孝期滿,梁儲因曾經侍奉朱祐樘講學,進升為翰林院侍講 [19-20]  八月,以修撰實錄的功勞,兼任司經局洗馬,在東宮中侍奉太子朱厚照讀書。 [21-23] 
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明孝宗命梁儲擔任順天鄉試主考官。 [24-25] 
弘治十一年(1498年)七月,明孝宗命梁儲擔任應天鄉試主考官。 [26-27]  十二月,梁儲奉命去冊封安南國王黎暉,拒不接受安南國王黎暉的送禮。 [28-30] 
弘治十三年(1500年)十月,梁儲被提拔為翰林院學士,參與編撰《明會典》。 [31-33] 
弘治十四年(1501年),明孝宗命梁儲再次擔任順天鄉試主考官。 [34]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梁儲奉詔教習庶吉士。 [35-36] 

梁儲歷職吏部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三月,以《大明會典》編成,晉升為詹事府少詹事,仍兼任翰林院學士,不久又升任吏部右侍郎。 [37-39] 
正德元年(1506年)十一月,梁儲升為吏部左侍郎。 [40-42] 
正德二年(1507年)十月,又進升為吏部尚書,專門掌管皇帝命令的起草,掌管詹事府。 [43-45] 
正德四年(1509年)五月,劉瑾摘取《大明會典》裏的小毛病出來,梁儲因此被貶為吏部右侍郎。幾日後,《明孝宗實錄》成書,恢復職務重為禮部尚書。 [47-49]  十二月,加官太子太保,劉瑾為了遏制梁儲的仕途,將他調任為南京吏部尚書。 [50-52] 

梁儲入參機務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劉瑾伏誅。 [53]  九月,明武宗命梁儲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的身份入內閣參預機務,不久改兼武英殿大學士。 [54-56] 
正德七年(1512年)十月,進升為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 [59-61] 
正德十年(1515年)三月,首輔楊廷和回鄉服喪,梁儲受命繼任內閣首輔,進官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當時正在修建乾清、坤寧宮,接着又要營建太素殿、天鵝房、船塢,梁儲和同事靳貴、楊一清嚴詞規勸。 [63]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三月,因為皇位繼承人還沒確立,梁儲上書請選擇宗室中賢能的子弟來京城居住,作為皇儲,明武宗沒有作聲。 [64-65]  不久,烏斯藏(今西藏)貢使説烏斯藏有活佛,能知未來之事。明武宗即遣宦官劉允帶詔往迎。梁儲説:“過去累朝都因他們來朝貢而賞賚,並未遣使遠涉其地。現在不但要派內侍往送幡幢,而且劉允奏稱為採購鹽要用馬數萬匹、船百艘,又許其便宜處置錢物,勢必攜帶私鹽,騷擾郵傳,為患地方官民。天下剛剛安定,官方庫銀已無積餘,此去必會激致盜賊復發。況且此程歷數萬里之路,須數年時間,途中供應不上,遇上盜寇也無法抵禦。虧體納侮,沒有一點好處。”他和禮部尚書毛紀及給事、御史等切諫,都不被採納。事態發展果然不出所料,使團沿途勞民傷財,到達烏斯藏之後,活佛不肯出見,雙方發生武裝衝突,使團成員死傷大半。 [84] 

梁儲請回廷和

梁儲頭像 梁儲頭像 [85]
明武宗喜歡喬裝外出,有一次曾走出西安門,過了一夜才回來。梁儲等加以勸諫,他不聽,不過他還是怕被朝中大臣知道。正德十二年(1517年)春天,明武宗聽從身邊宦官的讒言把百官召到左順門來,明確告訴大家將在郊祀過後,到南海遊覽打獵。梁儲等和朝中大臣規勸,明武宗都不肯聽從。八月初一,明武宗帶了幾十個人便裝到昌平去。第二天,梁儲、蔣冕、毛紀才發覺,他們追到沙河沒追上,就連連上書請明武宗回來,明武宗還是過了十三天才回來。梁儲等因為明武宗未確立皇位繼承人,而明武宗又不停地外出遊玩,朝廷內外人心不安,就極力重申立太子的請求,明武宗又不作聲。九月,明武宗騎馬走出居庸關,到達宣府,命令谷大用守住關門,不讓朝中大臣跟出來。接着就又由宣府到達大同,在應州遇上了賊寇,差點出了亂子。梁儲等心中憂怕,更急切地請求明武宗返回來。奏章上了十幾次,明武宗卻不為所動,除夕竟駐於宣府未歸。 [66] 
這時,明武宗越發無道失德,一羣小人掌了權,使朝廷裏的政治亂作一團,人心惶惶。梁儲怕自己不能夠勝任,就在楊廷和除喪服後屢屢請召他回來。楊廷和回朝後,梁儲就讓開路,讓楊廷和擔任內閣首輔,自己處在下邊的位置上,擔任內閣次輔。鳳陽守備宦官和鎮守延綏、寧夏、大同、宣府的宦官們都請明武宗再頒一道敕令讓他們辦理民事,明武宗同意了。梁儲等極力説不行,明武宗不聽。 [67] 

梁儲諫帝回朝

正德十三年(1518年)七月,明武宗聽了江彬的慫恿,將要到邊塞上游玩個遍。就託言邊關有很多戰爭警報,現在要命令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明武宗化名)率領天子的軍隊前往征戰,讓內閣起草敕令。閣臣不同意,明武宗又召集百官到左順門當面訓話。楊廷和、蔣冕正在休假中,梁儲、毛紀流着淚勸諫,大家也落了淚,明武宗的決心仍不動搖。過後毛紀也稱病告假,梁儲一個人在殿上爭了幾天,明武宗最終還是不聽。過了一個月,明武宗説大將軍朱壽已經肅清邊境,命令加封他為鎮國公。梁儲、毛紀上書説:“公雖然顯貴,畢竟是人臣。陛下繼承祖宗的基業,是國家的君主,怎麼能這麼荒唐地自我貶低呢?封國公後,就要發給誥券,追封三代,祖宗在天之靈也肯像陛下一樣貶低身份嗎?況且鐵券上一定有免死的説明,陛下您萬壽無疆,何苦這樣妄自菲薄,蒙受那樣不吉利的免死文字。名稱既不正當,話説起來自然也不順口。我們斷然不敢為討您的歡心苟且聽從您,換取來日殺身滅門的大禍。”明武宗也不回話,繼續走過宣府、大同,直達延綏。梁儲等幾十次上書規勸,都放置一邊不加考慮。 [68] 
秦王申請關中的閒田當牧場,江彬、錢寧、張忠等都替他請求,明武宗力排眾議答應了他,傳令閣臣起草制文。楊廷和、蔣冕稱病不寫,明武宗憤怒極了。梁儲估計爭也沒用,就呈上制文草稿説:“太祖高皇帝規定,這塊土地不得給與藩王。這不是吝嗇,而是考慮到這塊土地廣大而且富饒,假使藩王得到,多養兵馬,富貴而且驕橫,在壞人引誘下圖謀不軌,將大大不利於國家。秦王你現在得到這塊土地,應該較以前更加小心。不要收召壞人,不要多養兵馬,不要聽信狂人之言圖謀不軌,震動四方,危害我的國家,到那時我即使想保護親戚也可是沒辦法了啊。”明武宗看後驚懼地説:“竟然這樣可怕啊!”事情就這樣擱下了。 [69]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再次南巡。諫官們伏在宮門前規勸,梁儲、蔣冕、毛紀對此也説了話,正好各個部曹裏都有很多勸阻的大臣,明武宗方才罷休。寧王朱宸濠造起反來,明武宗南下親征,梁儲、蔣冕一道陪同。路上聽説反賊已經敗滅,就連續上書請明武宗起駕還宮。到揚州時,明武宗考慮到南京舉行郊祀。梁儲、蔣冕考慮到此議一行,明武宗回朝就更是有年無日了,所以極力説不行,上了三次書才達到目的。明武宗因為朱宸濠即將解押來,問應該怎麼處置他。梁儲等請學明宣宗征討朱高煦的故事,罪人既已抓到,就馬上班師回朝。又藉着舉行郊祭的時期改變、四方多災、邊疆有警報的名義,請明武宗回京。上了八九次書,明武宗卻很少回去的意思。這年秋天,行宮中有一種像豬頭一樣的東西掉下來落在明武宗面前,呈碧色,又跑進御婦的房裏,像掛了一個人頭的樣子,這下人心驚動了。梁儲、蔣冕藉此用嚇人的話進諫,明武宗很有點動心了。可是一幫小人還想引導明武宗遊玩浙西,泛舟江、漢。梁儲、蔣冕更怕了,就手拿奏章在行宮門前跪着哭泣,從中午直到傍晚時分。明武宗派人取了奏章進去,叫他們起來,他們叩頭在地,説:“沒有得到皇上的聖旨,我們不敢起來。”明武宗迫不得已,答應不多天就回京,他們才叩頭而出。 [70] 

梁儲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逝世,楊廷和等決定迎接興獻王世子朱厚熜即帝位。按慣例,應當由內閣一名大臣和宦官、勳戚和禮官一起去。楊廷和想留下蔣冕幫助自己,考慮到梁儲年老,或許他害怕出門,就假意惋惜梁儲老了,不讓他去。梁儲激動地説:“哪有比這還大的事,我怎麼會用衰老來推辭呢?”於是他和定國公徐光祚等到安陸的王府迎接世子進京。 [71] 

梁儲致仕歸鄉

朱厚熜即位後,給事中張九敍等人彈劾梁儲過去結交掌權的壞人,貪圖榮祿。梁儲連上三書請退休,明世宗就命令給他敕令、車馬,派行人把他送回家鄉,每年按規定發放祿米、僕役給他。 [72] 
嘉靖六年九月八日(1527年10月2日),梁儲去世,享年七十七歲。當時楊一清剛請求明世宗任用梁儲,而梁儲的死訊傳到了北京,他的兒子梁鈞上書請加贈諡。吏部侍郎桂萼説:“梁儲的為人和做官,有犯於公眾輿論。”進而把兩京諫官彈劾梁儲的奏章抄了遞上去。明世宗想到他是先朝舊臣,就特贈他為太師,諡文康。 [73-75] 

梁儲主要影響

梁儲政治

梁儲作為明朝的一代名臣,頗為作為,黃佐稱其“立朝四十餘年,議論每持忠厚,若不出口,且不矯亢” [3]  ,其主要政績如下:
  • 正德十年(1515年),梁儲擔任內閣首輔,明武宗大興土木,修建多處宮殿,梁儲率內閣輔臣嚴詞規勸。 [63] 
  • 正德十一年(1516年),烏斯藏貢使説烏斯藏有活佛,明武宗即遣宦官劉允帶詔往迎。梁儲説此舉會使沿途勞民傷財,明武宗不聽從,結果導致使團成員死傷大半。 [84] 
  • 正德十二年(1517年),明武宗到南海遊覽打獵,梁儲等和朝中大臣規勸,明武宗都不肯聽從。後來極力重申立太子的請求,使明武宗又不作聲。 [66] 
  • 正德十三年(1518年),明武宗託言邊關告急,並化名朱壽前去平叛。後來明武宗平叛,説要加封自己為鎮國公,梁儲認為這種行為是自貶,明武宗也不理睬。 [68] 
  • 正德十四年(1519年),明武宗再次南巡,梁儲率羣臣力諫,使明武宗罷休;朱宸濠造反,明武宗南下親征,梁儲陪同,后王陽明平叛,梁儲就連續上書請明武宗起駕還宮,明武宗起初不允,經過幾個月後才同意。 [70] 
  •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逝世,楊廷和欲迎朱厚熜即帝位,梁儲毅然請行,到安陸的府迎接朱厚熜進京即位。 [71] 

梁儲詩歌

在《鬱洲遺稿》中,收錄了梁儲的詩共55首。其詩按內容來分可分為即事抒情詩、寫景抒情詩、送別悼亡詩、懷古詠史詩及詠物詩等五大類。 [82] 
由於梁儲生活的主要時代是成化至正德年間,彼時程朱理學雖然受到“白沙心學”的衝擊,但作為官方哲學,程朱理學仍佔統治地位,八股取士的制度仍然影響着士林文風。故而,在梁儲的作品中也集中體現了他自覺遵守三綱五常的封建道德規範的思想。其中忠君愛國、忠誠篤厚、注重品德、自我節制、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盡心盡力的思想是值得讚揚和推崇的。如《請停工疏》中體現的“節民力,固國本”《請罷中官鹽引疏》中“豈宜崇信供奉,浪費國計,以貽天下生民無窮之害也”《金門待漏院試作》中“卻恨相如獻詞賦,不將憔悴及蒼生”的愛民思想《問安疏》中“慎起居,節飲食”《勸止臨幸疏》中“縱不為身惜,獨不為宗廟社翟計乎”的自我節制思想《災異求免疏》中“不職妨賢,致生災異。乞賜罷黯,以答天譴”《請重大祀疏》中“臣等備員輔導,不忍緘然'夕、《金門待漏院試作》中“焉知落落孤蹤士,獨抱區區萬里誠”《廣州新開西河記》中體現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等思想都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的。當然,由於受時代和思想的制約,梁儲文章中也有些思想有不可取之處,如《請罷遣中官疏》中的“西番本夷狄之教,邪妄不經”《請罷中官鹽引疏》中“況烏思藏乃西番化外之教”中的排斥異教的思想。 [82] 
梁儲生活的時代,“台閣體”佔據着詩壇的主導地位。雖然期間也出現了自稱宗法杜甫的“茶陵派”,提倡復古、“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前七子”等較有影響的詩派,但由於受科第出身、位極人臣和久居高位,長期脱離社會底層生活等因素的影響,梁儲主體意識上有濃厚的感恩知遇、歌功頌德的願望,故而其詩以粉飾太平、歌功頌德、宣揚教化為主。雖然也有表現自己憂國憫民、感時傷世思想的詩作,如《金門待漏院試作》《老子》等詩,但由於數量較少,故這種思想在其詩歌中的體現就顯得特別單薄。又由於梁儲生活圈子平靜狹小,缺乏真實的生活感受,其詩多抒寫士大夫的閒情逸致,多應制、頌聖、應酬和題贈之作,內容大體不出宮廷、館閣的生活。即使有題畫詩和遊山玩水詩,也較少反映社會現實。由於其詩歌反映現實生活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非常狹窄,故而其詩內容貧乏,篇章冗贅,枯燥乏味,幾乎無甚積極思想可言。 [82] 
《鬱洲遺稿》中最有價值的文章是奏疏。它體現了梁儲的忠君愛國的思想。其語言平淡質實,風格典雅莊重,説理明白確切,表情達意,達到了“利害、人情”三者的和諧統一。雖然《鬱洲遺稿》中其他的諸如序、體現了梁儲語言平淡質實,説理明白確切,表情達意的特點,碑文、祭文和詩中,義理、也有些但同時,其語言的貧乏、感情的蒼白無力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如《請回奎疏四》《問安疏》《宗社大計疏一》等奏疏中,均用“上體兩宮太后倚望之深,下憫中外臣民仰戴之切,即日回蜜,以慰人心。”“上有以解兩宮聖母之憂,下有以慰中外臣民之望。”“上未有以慰兩宮聖母之心,下未有以副百官萬民之望。”來勸説武宗回宮。雖然説的是事實,但用詞未免太單調。又其祭文,由於大多是應別人要求而作,故而感情較蒼白,較平淡。這種貧乏、蒼白無力的缺點,在其詩中尤為明顯。 [82] 
由於所處的時代特徵、自己地位的限制和思想的侷限,梁儲的詩歌有明顯的“台閣體”特色脱離社會現實生活的創作傾向,萎弱冗沓、膚淺工巧的文風。其詩歌追求所謂的“雍容典雅”,內容以反映上層官僚的生活為主,多為應制、題贈、酬應而作,題材常是“頌聖德,歌太平”,既缺乏對自我內在情感的切入,也缺乏對社會生活的關懷。其敍事詩表面典雅工麗,內容卻貧乏,多應酬題贈之作其悼亡詩、詠物詩感情平淡,描寫乏味,缺乏意境。但其有些詩歌還是體現了一定的藝術特色,一樣體現了詩歌的意境美。 [82] 

梁儲書法

梁儲擅長書法,但一直鮮為人知。明清嶺南書法家不少,知名者有陳白沙、梁佩蘭、朱次琦等。梁儲的書法並未受到過關注。其實梁儲也為當時並不活躍的廣東書壇注入了生機,是嶺南書家中的風流人物。據朱萬章《嶺南書家各呈風流》載,梁儲傳世書跡有兩件。草書《小門深巷巧安排》詞軸收藏於廣東省博物館,行楷書《致玉山先生書札》則藏於四川省博物館。從草書《小門深巷巧安排》詞軸可看出,“行筆跌宕瀟灑,落墨乾濕互見。從運筆及筆鋒看,當為茅龍筆所書,具有一種特別的古拙與勁健,最末兩句‘詩是生涯,酒是生涯’尤其突出。” [2] 
梁儲書法明顯受到陳獻章影響。朱萬章稱梁儲的此作與同為白沙弟子的湛若水、趙善鳴、鄧翹諸作相比,可知湛若水雄健挺拔、趙善鳴瘦勁優雅、鄧翹細勁簡古,而梁儲清勁和雅。“《致玉山先生札》與前作迥異,用筆嚴謹端莊,一絲不苟,未敢越雷池半步。” [2] 

梁儲藏書

梁儲為官期間,曾得到御賜圖書數百函,晚年建有“奎翰樓”,專門收藏所積之書。在樓之邊,建有專門曬書枱,每年秋月出所藏曬書於此。 [80-81] 

梁儲歷史評價

明武宗朱厚照:①卿學行聞望老成。 [46] 《明武宗實錄》引②卿學行端謹,譽望素隆,朝夕佐理,多效勤勞。 [57] 《明武宗實錄》引③卿春宮舊臣,文學才行,眾論所推,方切委任。 [58] 《明武宗實錄》引④卿職居輔導,才德允稱,精力有餘。 [62] 《明武宗實錄》引
梁儲 梁儲
明世宗朱厚熜:張九齡之忠藎而不究其用,崔與之之風概而不久於朝,以卿視之,可謂兼美。 [3] 《梁文康公傳》引
楊一清:公自幼即穎異不凡,且篤於孝友,遲菴公心奇之。 [79] 《梁儲神道碑》
李時:公生有異質,在幼稚即克承顏。 [79] 《梁儲墓誌銘》
桂萼:儲立身輔政,有幹公議。 [6] 《明史》引
霍韜:公立朝四十年,多自掩蔽,無所誇其功,故人不得知。聞謗不辯,謗言日積,居之恬然。施德於人,不責報。人賴公德以自庇,復反操戈向公,公亦不較。海內後進不面公,徒聞謗公云云,亦相附和毀公,故世罕知公者。 [3] 《贈太傅諡文康梁公儲傳》
黃佐:儲敦重慎默,平生和氣謙德、雅量大度,不矜功、不伐善。堅忍不言人過失,輕財周急不可殫述。人無賢愚,被容接者,輒治具款飲,莫不感悦。立朝四十餘年,議論每持忠厚,若不出口,且不矯亢。故羣邪用事,從容其間,若履坦途。 [3] 《梁文康公傳》
何喬遠:東陽當閣十有八年,請退屢矣,不可不止世以為大譏。君臣之際,固未易割也。智深而不伐,旁行而不失,其守古之人有行之者,狄梁公歟。儲之立朝,亦仿此意。 [4] 《名山藏》
屈大均:吾廣辭相位者,清獻而後,有若霍公文敏,而梁文康公迎世宗入繼大統,寵眷方隆,乞歸益篤,世宗以為兼有張九齡之忠藎,崔與之之風概。 [5] 《廣東新語》
張廷玉等:儲雖蒙物議,而大節無玷。蔣冕、毛紀、石珤,清忠鯁亮,皆卓然有古大臣風。自時厥後,政府日以權勢相傾。或脂韋淟涊,持祿自固。求如諸人,豈可多得哉。 [6] 《明史》

梁儲軼事典故

梁儲智對對聯

梁儲六歲時,一天不小心撲倒在地,父親扶起他説:“跌倒小書生。”梁儲應聲道:“扶起大學士。”七歲時,父親曾經出上聯讓幾個兒子試對:“晚浴池塘,湧動一天星斗。”梁儲稍加思索後對道:“早登台閣,挽回三代乾坤。” [79] 

梁儲家屬案件

正德九年(1514年),梁儲的長子梁次攄時任錦衣衞百户只因為廣州附近一大塊土地的歸屬問題,不僅殺掉了和他發生爭執的人,還處死了其他兩百多人,滅門三十餘户。這樣大的罪過,梁次攄僅僅得到了戍邊的懲罰來彌補罪行,連罰金都沒有。 [76] 

梁儲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曾祖父
梁楚材
——
祖父
梁直清
——
父親
梁健
字祖順,號遲庵,從鄉儒區菊潭學,誦詩讀書,兼明法律,屬於地方鄉紳者流。
母親
黃氏
出身番禺大族,家教良好,賢淑能幹,善良慈惠。
平輩
妻子
馮氏
——
子輩
兒子
梁次攄
累官至廣東都指揮僉事。
梁鈞
在梁儲去世後請求為梁儲贈諡。
參考資料: [6]  [77-78]  [79] 

梁儲主要作品

梁儲的作品合集名為《鬱洲遺稿》,首次刊印於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共六卷,後來被增補為十卷,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又一次刊印。民國二年(1913年)的重印本又另外收錄了三篇被歸到梁儲名下的詩。 [76] 

梁儲人物爭議

  • 藩王增設牧地
據霍韜的《梁文康公傳》記載,梁儲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成功勸阻了明武宗有關批准藩下增加牧地的詔令,而毛奇齡在參與編撰《明史》時發現,藩王提出增設牧場的事件發生在嘉靖三年(1524年),而梁儲這個的事件發生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所以明顯是杜撰。針對此事,毛奇齡給《明史》編纂者寫了封公開信。然而,在所有官修史書中,這個故事還是按照霍韜所敍述的那樣保留了下來。 [76] 

梁儲後世紀念

  • 紀念館
明太師梁儲紀念館位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桂城街道石肯村巷口坊,也稱“瑞和堂”,是梁儲後人祭祀先祖、商議族內要事的地方。整體建築較為簡陋,屋內幾乎沒有任何裝飾,空蕩蕩的牆面上,只有梁儲的古畫像、一方殘石“鬱洲公”以及兩三副對聯。其中,“瑞和堂”門上的對聯所寫:“祖德馨香兒孫當承繼;國威重振世代奮向前”,無不展現先人遺風。 [1] 

梁儲史料索引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 [6]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贈太傅諡文康梁公儲傳》 [3]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 [3] 
參考資料
  • 1.    第七期:明太師梁儲家國情懷感染後人  .中共佛山市南海紀律檢查委員會[引用日期2019-11-27]
  • 2.    朱萬章.嶺南書家 各呈風流[J].書畫藝術.2004,(6).46-48.
  • 3.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08-16]
  • 4.    《名山藏·卷六十九》  .殆知閣[引用日期2017-08-16]
  • 5.    《廣東新語·卷七·人語》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7-10-22]
  • 6.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7-08-16]
  • 7.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梁儲,字叔厚,順德人。生有異質,自幼穎異不凡,篤於孝友,父祖順奇之。弱冠,博學能文。
  • 8.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梁儲,字叔厚,廣東順德人。受業陳獻章。
  • 9.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舉成化十四年會試第一,選庶吉士。
  • 10.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成化戊戌,禮□第一人,廷對第四人,入翰林為庶吉士。
  • 11.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七十六》:成化十四年三月……丁丑,上御奉天殿,親策舉人梁儲等三百五十一人。制曰:“朕聞昔者三代聖王之化成天下,各有所尚,夏忠商質而周文也。享國已久,其跡可指言乎?生民以來,稱至治必曰唐虞三代,今止言三代而不及唐虞者,然則唐虞獨無所尚乎?史謂三代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春秋變周之文,從商之質,豈時然乎?質法天,文法地,果然否乎?漢損周之文,夏之忠,有所據乎?唐宋二代,歷年亦久,有定尚乎?我太祖高皇帝肇造洪業,變夷為夏,重修人紀,載整衣冠,有功於天地大矣。太宗文皇帝纂紹大統,中靖家邦,列聖相承,益隆治教,百餘年來,海內漸涵,仁義之澤厚矣。其所尚可名乎?若名曰忠,民情猶變詐而多訟,非忠也;若名曰質,民用猶奢靡而踰分,非質也;若名曰文,民俗猶粗鄙而鮮禮,非文也。名既不可,然則今之世其如唐虞之無所尚乎?朕欲移風易俗,去其所謂忠敬文之弊,悉囿斯人於皇極之中,行之自何始?子諸生明經待聞久矣,茲鹹造於廷,詳著以獻,朕將親覽焉。”……丙戌,選進士梁儲、張澯、陳璚、楊傑、敖山、劉忠、孫圭、於材、王珦、劉允中、張璞、徐鵬、汪藻、鄧焲、林霄、江瀾、張九功、陳邦瑞、馬廷用、荊茂、劉機、李經、謝文、張芮、倪進賢、楊廷和、楊時暢、武衞,改翰林院庶吉士,讀書績文,命學士王獻、謝一夔教之,大學士萬安等提督考校,務令成效,以需他日之用。命所司給紙筆、飲饌、燈燭如舊例。
  • 12.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授編修。
  • 13.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授編修。
  • 14.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十》:成化十六年十二月……乙丑,授翰林院庶吉士梁儲、張澯、楊傑、敖山、劉忠、於材、徐鵬、鄧焲、馬廷用為編修,劉機、楊廷和、楊時、暢武衞為檢討,陳璚、汪藻、王珦、張九功、孫圭、張璞、林霄、劉允中為給事中,荊茂、李經、謝文、倪進賢為監察御史。璚、藻兵科,珦、九功户科,圭、璞禮科,霄刑科,允中工科,茂、經河南道,文江西道,進賢四川道。
  • 15.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尋兼司經局校書。
  • 16.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尋兼司經局校書,侍孝廟東宮講讀,多所啓沃。
  • 17.    《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二百八十二》:成化二十二年九月……命翰林院編修梁儲兼司經局校書。
  • 18.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丁未,充會試同考官。尋丁內外艱。
  • 19.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弘治四年,進侍講。
  • 20.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五十》:弘治四年四月……翰林院編修兼司經局校書梁儲丁憂,服闋,升本院侍讀,以儲嘗侍春宮講讀也。
  • 21.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服闋,纂修實錄成,進司經局洗馬。
  • 22.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改洗馬,侍武宗於東宮。
  • 23.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五十四》:弘治四年八月……升纂修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讀傅瀚為太常寺卿,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費誾為詹事,俱兼侍讀學士;南京國子監祭酒李傑加俸一級;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講學士李東陽、右春坊右庶子兼侍講董越俱為太常寺少卿兼侍講學士;左庶子兼侍讀謝遷、吳寬、右庶子兼侍讀陸簡俱少詹兼侍講學士;侍讀曾彥、楊守阯俱左諭德;侍講劉戩、王鏊俱右諭德,楊傑、梁儲俱司經局洗馬;左贊善張元禎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修撰劉機、楊廷和,編修張瀾俱侍讀;修撰武衞、張苪,編修劉忠、鄧□、□夜、黃珣、張天瑞俱侍講;檢討楊時畼,編修劉春、徐瑞俱修撰;謄錄官太常寺卿林章、龍暹俱升俸一級;山東布政司左參議馬紹榮太常寺少卿,吏部郎中姜立綱太僕寺少卿,吏部員外郎李通、工部員外郎王文琮俱本司郎中,大理寺右寺正王佐、王璡俱工部員外郎,光祿寺署正陸華工部主事,通政司經歷毛顯大理寺右寺正,中書舍人張谷、周文通俱升俸二級,黃燦大理寺左寺副,吳榮、劉棨俱右寺副,胡清、徐鶚左右評事,燦、清俱加俸一級,光祿寺署丞李瑄為署正,王臣通政司經歷,鴻臚寺主簿靳塘、蔡振俱光祿寺署丞,何澤、朱賓、楊全俱試中書舍人,劉安、劉學、陳倫俱户部照磨,序班吳孜翰林院典籍。自林章以下俱如舊。供事各官原加俸孔目張翰升侍書,仍管孔目事,謄錄監生許鑑、陳瑜、張克恭、馬曇、韓璉、陳大經、董義、張瓚、王景俱授中書舍人,辦事吏李敬等八人照原資格除授。
  • 24.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壬子,主考順天鄉試。
  • 25.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六十六》:弘治五年八月……命左春坊左諭德楊守阯、司經局洗馬梁儲為順天府鄉試考試官。
  • 26.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戊午,主試應天。
  • 27.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九》:弘治十一年七月……甲辰,命司經局洗馬梁儲、翰林院侍讀劉機為應天府鄉試考試官。
  • 28.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冊封安南,卻其饋。
  • 29.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是歲冬,冊封安南國王,充正使。禮成,亟返,饋遺無所顧,持大體,不與陪臣倡和。
  • 30.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五》:弘治十一年十二月……命司經局洗馬梁儲兼翰林院侍講充正使,兵科給事中王縝充副使,持節往安南,封其世子黎暉為安南國王。
  • 31.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久之,擢翰林學士,同修《會典》。
  • 32.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還,以考滿進翰林院學士。
  • 33.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六十七》:弘治十三年十月……甲辰,升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侍講梁儲為本院學士,支從四品俸,以九年秩滿也。
  • 34.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辛酉,主試順天。
  • 35.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壬戌,奉詔教庶吉士。
  • 36.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八十五》:弘治十五年三月……戊戌,命南寧伯毛良仍直侍衞。良舊嘗侍衞,至是調三千營坐司,自乞陳舊效勞,從之。△改進士胡煜、魯鐸、薛金、温仁和、李時、滕霄、吉時、趙永、李貫、畢濟川、何瑭、張禬、李元吉、周禎、王廷相、顧燁、潘希曾、盛端明、朱襄、王萱為翰林院庶吉士,並修撰康海、編修孫清、李廷相俱本院讀書,命翰林學士梁儲、生王教之,給酒食器具如例。
  • 37.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與修大明會典成,升少詹事兼學士,遷吏部右侍郎。
  • 38.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遷少詹事,拜吏部右侍郎。
  • 39.    《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九十七》:弘治十六年三月……以大明會典成,升纂修官翰林院學士梁儲、王華俱為詹事府少詹事仍兼學士,侍讀學士劉機、江瀾、侍講學士武衞、張苪俱為學士,左春坊左中允楊廷和為春坊大學士兼侍讀學士,左諭德劉春、楊時暢、侍讀白鉞俱為侍講學士,右中允靳貴為左諭德兼侍講,修撰毛澄為右諭德兼修撰,朱希周、毛繼、編修顧清為侍讀,編修兼校書傅圭為左中允兼編修,陳瀾為修撰,典籍夏賚為檢討,潘辰為五經博士。催纂官太僕寺少卿李通升俸一級,大理寺左寺正胡清為禮部郎中。謄錄官員外郎中兼正字周文通為順天府府丞,郎中兼正字劉棨為尚寶司卿,仍加從四品俸,並散官兼職如故。郎中岑業為東布政司參議,陸華為右參議,員外郎蔣恭、徐鶚、沈冬魁俱為吏部郎中,右評事劉安、劉學、右寺副中書舍人李瑝為右評事,左寺副黃林、中書舍人何澤、趙式、喬宗、李淇、王珙、方英、鄧相、序班汪麟、莊臨、陳厚供升俸一級,通以下各供職如故。翰林院秀才張天保為鴻臚寺序班,誥敕房供事……升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梁儲為吏部右侍郎。
  • 40.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正德初,改左。
  • 41.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正德改元,遷左侍郎。
  • 42.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十九》:正德元年十一月……乙酉,升吏部右侍郎梁儲為本部左侍郎,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江瀾為吏部右侍郎。
  • 43.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進尚書,專典誥敕,掌詹事府。
  • 44.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未幾,進本部尚書兼學士,專管誥敕。
  • 45.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三十一》:正德二年十月……丙子,升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劉機為禮部尚書,南京吏部右侍郎黃珣為本部尚書,吏部左侍郎梁儲為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專掌誥敕,仍國史副總裁。初,吏部以禮部尚書缺,會舉南京禮部尚書劉忠與劉機請,南京吏部尚書缺,以梁儲、黃珣請,故三人皆得命也。
  • 46.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四十八 正德四年 三月 二十八日 2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8]
  • 47.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劉瑾摘《會典》小疵,儲坐降右侍郎。《孝宗實錄》成,復尚書。
  • 48.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逆瑾弄權,惡其不附巳,指摘會典紕繆,降本部右侍郎。實錄成,復尚書,兼職如故。
  • 49.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五十》:正德四年五月……初,纂修孝宗實錄成,命吏部查纂修官事例。既而又令查其中嘗與修大明會典已升及守制未升者職衘、履歷與到館日期。至是上之,詔:纂修實錄,重事也,其即炤例擬升職等第以聞。且謂先年劉健等以編纂會典為名,多所糜費,已升之職俱革之,其書仍令大學士李東陽等覆視更定,務令明白。於是吏部擬降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支從一品俸,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梁儲為本部右侍郎,少保兼太子太保、户部尚書楊廷和、禮部尚書白鉞俱支從二品俸,禮部右侍郎靳貴為光祿寺卿,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講傅圭、侍讀朱希周俱為修撰,左春坊左諭德兼侍講毛祀為侍讀,五經博士潘辰仍為典籍,光祿寺卿周文通為禮部郎中,仍支從四品俸,吏部郎中沈冬魁為員外郎,原翰林院學士調府同知張芮為兩浙鹽運司副使。又降丁憂禮部尚書劉機支從二品俸,左春坊左庶子兼侍讀毛澄為侍讀,侍讀顧清為編修,及致仕吏部左侍郎楊守阯為右侍郎,南京吏部尚書王華為本部右侍郎。淂旨從之。仍謂吏部奏擬欺隱舍糊,法有未盡,姑存大體不究。瑾意以東陽降俸為未能盡法也。瑾欲裁抑儒臣,謂舊例纂修升秩為過,故先革其所已升者而復加之,以示已恩。談者又謂焦芳不欲東陽軋已,乃導瑾為此舉雲……詹事府掌府事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梁儲,以纂修實錄成,升吏部尚書,疏辭,不允。
  • 50.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尋加太子少保,調南京吏部。
  • 51.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瑾猶憾儲不巳,欲中以危禍而無繇,傳旨改南京吏部,實厄其進也。
  • 52.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五十八》:正德四年十二月……丁酉,加掌詹事府事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梁儲太子少保,改南京吏部尚書。
  • 53.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六十六》:正德五年八月……敕太子少保南京吏部尚書梁儲馳驛來京……劉瑾伏誅。
  • 54.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六十七》:正德五年九月……戊午,改故子少保南京吏部尚書梁儲為吏部尚書及掌詹事府事,吏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劉忠俱兼文淵閣大學士、內閣辦事……寧夏叛逆既平,內閣輔臣運籌有功,加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特進左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劉忠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各賞銀一百兩、紵絲四表裏。太子少保、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梁儲改兼武英殿大學士,仍蔭東陽子兆蕃為尚寶司丞,廷和子恆為中書舍人。
  • 55.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瑾誅,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
  • 56.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瑾敗,庚午,召復宮,兼文淵閣大學士,參預機密。既至,進武英殿大學士。
  • 57.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八十五 正德七年 三月 十二日 3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8]
  • 58.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八十五 正德七年 三月 十六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8]
  • 59.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九十三》:正德七年十月……丁卯,大學士楊廷和等辭免加職,上疏曰:吏部送到謄黃,節奉手敕:連年兵燹,指顧籌畫,卿等勞勩寔多,蔭子一官,以伸朕念。今又懇辭,特允所請,還各進階一職:楊廷和加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梁儲加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費宏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餘俱仍舊。欽此。臣等近奉綸音,許辭恩蔭,同聲慶慰,動色歡欣,以為君臣之間,恩猶父子,有懷必吐,各盡其迫切之情;有願必從,亦諒其迂愚。又志既自明於心事,或少補於士風,豈意重沐洪恩,並加殊寵,或穹階之遞進,或極品之超升,聞命之餘,益增惶懼。臣等俱以菲才,繆膺重任,輔導無格心之學,匡持無建議之長,優遊官曹,有靦面目。潢池作難,斯亦見贊化之無能;策府論功,又豈敢乘時而冒賞。揆之於理,竊有未安。伏望聖慈俯察微誠,收回成命,俾臣等各仍舊職,庶得安心以供事,猶冀圖效於後來。上曰:朕以卿等輔導竭心,謀議裨國,累辭蔭敍,特進官階,宜勉副至懷,毋再辭。
  • 60.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屢加少傅、太子太傅。
  • 61.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壬申冬,四方盜平,加恩宰輔,進少傅兼太子太傅、謹身殿大學士,辭恩蔭至再三乃受。
  • 62.    武宗毅皇帝實錄 卷九十九 正德八年 四月 四日 1  .明清實錄數據庫[引用日期2023-04-08]
  • 63.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十年,楊廷和遭喪去,儲為首輔。進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時方建乾清、坤寧宮,又營太素殿、天鵝房、船塢,儲偕同官靳貴、楊一清切諫。
  • 64.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明年春,以國本未定,請擇宗室賢者居京師,備儲貳之選,皆不報。
  • 65.    《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一百三十五》:正德十一年三月……大學士梁儲等言:“陛下嗣登大寶十有二年,敬天法祖,愛民任賢,謹兵戎之練以制夷狄,奮威刑之施以懲奸宄。往者賊臣擅權,毒流天下,陛下一變色而大奸伏誅矣。羣盜稱亂,遠近騷然,陛下一指示而地方底寧矣。萬姓仰德,四夷向風,臣等承望清光之不暇,夫復何言?顧事有至大至急,中外臣民同懷隱憂而不能一日釋然者,不敢不昧死言之。陛下儲嗣未建,宮坊尚虛,比年以來,兩京大小羣臣屢以為請,雖蒙涵納,未見施行。臣等備員輔導,獨未敢言及者,蓋以祖宗功德深厚,慶社綿延,陛下以鼎盛之年,綏方至之禍,螽斯麟趾之兆,行將見之,未足為晚。荏苒因循,又複數載,而椒寢之慶未徵,甲觀之祥未著,臣民憂惶,日甚一日。臣等若復忌避不言,則是負君誤國,罪不容誅矣。竊惟自古帝王既纘大業,即建儲二,上以承乎宗廟社稷,而下以系屬天下之心,絕覬覦之念,塞禍亂之源,實在乎此。其或儲嗣未育,則必求同姓親賢以為之輔。詩曰:宗子維誠。故儲二者天下之根本,而同姓者朝廷之屏翰也。今大夫士庶叨□命之榮,席百金之產,如未有後嗣,必亟圖之。陛下富有四海之廣,貴膺萬乘之尊,而左右無屬籍之親,京師無藩屏之託。比者妖言不軌之徒,往往藉以為詞,雖旋即事露伏法,而意外之虞不可不慮,此臣等之心所以食不下咽而寢不貼席也。然此事重大秘密,臣下固當言之,若夫慎而行之,則在君上,非人臣所敢與聞。伏願陛下斷自聖衷,祗循成憲,遠檢前朝已行之故事,近採兩京臣下之進言,早擇宗藩近屬之賢者二三人,召至京師,置諸左右,使之供問安視膳之禮,代奉先晨謁之勞,簡謹厚之人而與之居,命儒之臣以導之學,使萬方臣庶知朝廷有屬籍之親,有盤維之重,憂疑之心自此而釋,覬覦之奸無自而萌矣。且聖德格天,多男有頌,必當不遠待皇子誕育,主鬯有人,然後優其禮遇,使各歸藩邸,事體無嫌,理義俱順。如此則天地豫悦,百神歆饗,宗廟社稷並受其福,陛下所以延萬年統緒之傳而迓四海平康之治者,宜莫急於此也。”不報。
  • 66.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帝好微行,嚐出西安門,經宿返。儲等諫,不聽,然猶慮外廷知。是春,從近幸言召百官至左順門,明告以郊祀畢,幸南海子觀獵。儲等暨廷臣諫,皆不納。八月朔,微服從數十騎幸昌平。次日,儲、冕、紀始覺,追至沙河不及,連疏請回鑾。越十有三日乃旋。儲等以國無儲副,而帝盤遊不息,中外危疑,力申建儲之請,亦不報。九月,帝馳出居庸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無縱廷臣出。遂由宣府抵大同,遇寇於應州,幾殆。儲等憂懼,請回鑾益急。章十餘上,帝不為動,歲除竟駐宣府。
  • 67.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當是時,帝失德彌甚。羣小竊權,濁亂朝政,人情惶惶。儲懼不克任,以廷和服闋,屢請召之。廷和還朝,儲遂讓而處其下。鳳陽守備中官丘德及鎮守延綏、寧夏、大同、宣府諸中官皆乞更敕書兼理民事,帝許之。儲等極言不可,弗聽。
  • 68.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十三年七月,帝從江彬言,將遍遊塞上。託言邊關多警,命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統六師往徵,令內閣草敕。閣臣不可,帝復集百官左順門面諭。廷和、冕在告,儲、紀泣諫,眾亦泣,帝意不可回。已而紀亦引疾。儲獨廷爭累日,帝竟不聽。逾月,帝以“大將軍壽”肅清邊境,令加封“鎮國公”。儲、紀上言:“公雖貴,人臣耳。陛下承祖宗業,為天下君,奈何謬自貶損。既封國公,則將授以誥券,追封三代。祖宗在天之靈亦肯如陛下貶損否?況鐵券必有免死之文,陛下壽福無疆,何甘自菲薄,蒙此不祥之辭。名既不正,言自不順。臣等斷不敢阿意苟從,取他日戮身亡家之禍也。”不報。帝遂歷宣府、大同,直抵延綏。儲等疏數十上,悉置不省。
  • 69.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秦王請關中閒田為牧地,江彬、錢寧、張忠等皆為之請。帝排羣議許之,命閣臣草制。廷和、冕引疾,帝怒甚。儲度不可爭,乃上制草曰:“太祖高皇帝著令,茲土不畀藩封。非吝也,念其土廣饒,藩封得之,多蓄士馬,富而且驕,奸人誘為不軌,不利宗社。王今得地,宜益謹。毋收聚奸人,毋多蓄士馬,毋聽狂人謀不軌,震及邊方,危我社稷,是時雖欲保親親不可得已。”帝駭曰:“若是其可虞!”事遂寢。
  • 70.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明年,帝將南巡。言官伏闕諫,儲、冕、紀亦以為言。會諸曹多諫者,乃止。寧王宸濠反,帝南征,儲、冕扈從。在道聞賊滅,連疏請駕旋。抵揚州,帝議南京行郊禮。儲、冕計此議行,則迴鑾益無日,極陳不可,疏三上始得請。帝以宸濠械將至,問處置之宜。儲等請如宣宗徵高煦故事,罪人既得,即日班師。又因郊期改卜,四方災異、邊警,乞還乘輿。疏八九上,帝殊無還意。是秋,行在有物若豕首墮帝前,色碧,又進御婦人室中,若懸人首狀。人情益驚。儲、冕危言諫,帝頗心動。而羣小猶欲導帝遊浙西,泛江、漢。儲、冕益懼,手疏跪泣行宮門外,歷未至酉。帝遣人取疏入,諭之起。叩頭言:“未奉俞旨,不敢起也。”帝不得已,許不日還京,乃叩頭出。
  • 71.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帝崩,楊廷和等定策迎興世子。故事,當以內閣一人與中貴勳戚偕禮官往。廷和欲留蔣冕自助,而慮儲老或憚行,乃佯惜儲憊老,阻其行。儲奮曰:“事孰有大於此者,敢以憊辭!”遂與定國公徐光祚等迎世子安陸邸。
  • 72.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既即位,給事中張九敍等劾儲結納權奸,持祿固寵。儲三疏求去,命賜敕馳傳,遣行人護行,歲給廩隸如制。
  • 73.    《國朝獻徵錄·卷十五·梁文康公傳》:卒年七十有七。時楊一清在內閣,親奉聖諭,命撰敕召用,而訃音至矣。□上聞嗟悼,輟視朝一日,諭祭九壇,贈太師,謚文康。
  • 74.    《明史·卷一百九十·列傳第七十八》:卒,子鈞奏請贈諡。吏部侍郎桂萼等言,儲立身輔政,有幹公議,因錄上兩京言官彈章。帝念先朝舊臣,特贈太師,諡文康。
  • 75.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八十》:嘉靖六年九月……壬午……致仕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梁儲卒。儲,廣東順德縣人。成化十四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尋兼司經局校書,侍孝宗皇帝於東宮。弘治初,升侍講。憲宗皇帝實錄成,升洗馬,累升翰林院學士、少詹事、吏部左侍郎,以吏部尚書兼學士專管內閣誥敕。以忤逆瑾,坐纂修會典不稱旨,左遷侍郎。孝宗實錄、實錄成,復原職,加太子少保,調南京吏部。瑾誅,召還,以吏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閣辦事,累晉少師兼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一品九年滿,加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上登極,乞致仕,得允,遣行人護送以歸,命有司給人夫月廩,蔭其子中書舍人。至是卒,子鈞奏請贈諡,吏部侍郎桂萼等言儲立身輔政,有幹公議,因具南北科道彈疏以上。上以儲先朝舊臣,特命贈太師,諡文康,賜祭葬如例。
  • 76.    (美)富路特,房兆楹原主編,明代名人傳 哥倫比亞大學 3,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5.04,第1216-1219頁.
  • 77.    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 登科錄 上 點校本,寧波出版社,2016.05,第474頁.
  • 78.    阮東昇. 明內閣首輔梁儲師承陳獻章考論[J]. 興義民族師範學院學報, 2018, (1):37-40,53.
  • 79.    神童梁儲逸事  .佛山日報.2020-10-08[引用日期2023-04-08]
  • 80.    王河主編,中國曆代藏書家辭典,同濟大學出版社,1991.04,第397頁.
  • 81.    廣東炎黃文化研究會,番禺炎黃文化研究會編,嶺嶠春秋 徐信符研究文獻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03,第381頁.
  • 82.    葉永翠. 梁儲詩文研究[D]. 廣東:暨南大學,2010:24,31-32.
  • 83.    方繼浩選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編委會編,佛山歷史文化叢書 第1輯 佛山歷史人物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16.11,第34頁.
  • 84.    陳澤泓編著,廣東歷史名人傳略續集,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03,第84-85頁.
  • 85.    梁儲頭像取自清光緒修《江蘇維揚江都梁氏族譜》
  • 86.    中國曆代名人圖像細覽(檢索“梁儲”即可)  .浙江圖書館[引用日期2023-04-08]
  • 87.    石(石肯)梁氏好威水,“大太公”原來系明朝太師!  .南方網[引用日期2024-01-11]
  • 88.    山南海石啃中村宣撫使梁公祠盛世重光  .鳳凰網[引用日期2024-01-1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