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梁偉平

(中國當代戲曲藝術家)

鎖定
梁偉平,男,1957年生,江蘇阜寧人,淮劇國家一級演員,學歷大專,1971年進阜寧淮劇團學藝,工文武小生,1984年調入上海淮劇團工作,師承筱文豔、楊佔魁、嶽美緹(崑劇)。歷任上海市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淮劇團副團長,上海市演藝工作者聯合會理事,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市戲劇家協會第七、八屆理事會副主席。 [1]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2019年06月,榮獲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 [2] 
中文名
梁偉平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江蘇阜寧
出生日期
1957年
職    業
淮劇演員
主要成就
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
妻    子
景蘭英
學    歷
大專
性    別
職    務
上海淮劇團副團長
代表作品
逼上梁山
水漫泗洲
楊乃武與小白菜
金龍與蜉蝣
馬陵道 展開
代表作品
逼上梁山
水漫泗洲
楊乃武與小白菜
金龍與蜉蝣
馬陵道
李甲與杜十娘
西楚霸王 收起

梁偉平人物簡介

梁偉平,男,1957年生,江蘇阜寧人,淮劇國家一級演員,學歷大專,1971年進阜寧淮劇團學藝,工文武小生,1984年調入上海淮劇團工作,師承筱文豔、楊佔魁、嶽美緹(崑劇)。歷任上海市政協第八、九、十屆委員,上海戲劇家協會第七、八屆理事會副主席 [7] 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淮劇團副團長,上海市演藝工作者聯合會理事,終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梁偉平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有《逼上梁山》《水漫泗洲》《楊乃武與小白菜》《金龍與蜉蝣》《馬陵道》《西楚霸王》《李甲與杜十娘》《賣油郎獨佔花魁 [8]  》等,淮劇電視劇有《金龍與蜉蝣》(上海台),《西楚霸王》(中央台),《千古韓非》等。影視作品有《月朦朧鳥朦朧》《最後的謀殺》《別亦難》《明月清照》等。
梁偉平 梁偉平
曾獲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第四屆文華獎,全國地方戲匯演優秀演員獎,第五屆上海市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列榜首),首屆上海寶鋼高雅藝術獎,第十一屆全國戲曲電視劇評比“最佳演員獎”,第六屆中國戲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十一屆上海市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上海文廣系統首屆職業道德“十佳標兵”,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第九屆中國戲劇節首屆中國戲劇獎優秀表演獎,上海市優秀文藝人才獎,上海戲劇家協會獎,2000年舉辦《梁偉平表演藝術研討會》。 活動年表
1994年,農曆甲戌年: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李仙花(廣東省漢劇院)
喻海燕(四川省綿陽市川劇團)
梁偉平(上海淮劇團)
馬莉莉(上海滬劇院蒲東分院)
王藝華(山西運城地區蒲劇團)
史敏(上海京劇院)
張曼君(江蘇贛南採茶戲劇團)
梁偉平 梁偉平
龍紅(江西贛南採茶戲劇團)王蓉蓉(北京青年京劇團)
秦雪玲(北京京劇院)
茅威濤(浙江省小百花越劇團)
劉芸(四川省成都川劇院)
20001027日,農曆庚辰年十月初一日:第十一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揭曉第11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揭曉,11個劇種的20位表現突出的優秀演員獲獎。
戲曲主角獲獎名單
江蘇省京劇院《駱駝祥子》:陳霖蒼黃孝慈
上海京劇院《貞觀盛事》:關懷尚長榮
梁偉平 梁偉平
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徽州女人》:韓再芬上海崑劇團《牡丹亭》:沈麗、張軍
上海淮劇團《西楚霸王》:梁偉平、許旭晴
雲南省玉溪市滇劇團《京娘》:馮詠梅
福建梨園戲實驗劇團《董生與李氏》:龔萬里
戲曲配角獲獎名單
重慶市川劇院:張建平、陳雪
上海崑劇團:倪泓
2006年318日,農曆丙戌年二月十九日,下午:“東方講壇”淮劇音樂藝術欣賞講座舉辦“東方講壇”淮劇音樂藝術欣賞講座舉辦,拉開了紀念淮劇藝術進上海一百年系列活動的序幕。
在85歲高齡的淮劇筱派旦腔創始人筱文豔的帶領下,上海淮劇團著名藝術家馬秀英和著名淮劇演員兼導演何雙林在賀綠汀音樂廳進行了生動形象的演講,梁偉平、施豔萍、豐君梅梁仲平張華、趙國輝、邢娜陳麗娟等優秀演員也到場進行精彩演示。別開生面的淮劇音樂講座,讓在場的戲迷聽眾對淮劇音樂的發展歷程有了全新的理解。
海報
海報(3張)
2006年610日,農曆丙戌年月十五日:六代滬劇演員錄製首個文化遺產日慶祝晚會為慶祝中國首個“文化遺產日”,六代滬劇名家在上海電視台高清演播室錄製了一台“同唱一台戲”的慶祝晚會。此次演出是上海滬劇界的一次難得的盛會。滬劇老藝術家代表邵濱孫楊飛飛王盤聲悉數到場。中青年演員茅善玉馬莉莉陳瑜孫徐春陳蘇萍華雯等獻上了諸多滬劇經典。崑曲表演藝術家計鎮華、京劇演員張達發、越劇演員王志萍、淮劇演員梁偉平也客串了一把滬劇。與滬劇一同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江南絲竹和鑼鼓書的藝術家們也參加了現場展示。
2006年728日,農曆丙戌年月初四日,晚:上海淮劇團“摺子戲、小戲專場”演出舉行上海淮劇團“摺子戲、小戲專場”演出在逸夫舞台上演。上海淮劇團的名角梁偉平、豐君梅梁仲平等一起獻演,劇目既有傳統劇目《珍珠塔·前見姑》、《荊釵記·見娘》,也有專為市郊新農村建設的新創小戲《孝子鎮長》,還有青年演員們主演的新版《梁祝·山伯下山》、《劉二姐趕會》。
2006年115日,農曆丙戌年月十五日,9時30分:上海戲曲進公園活動第二天上海戲曲進公園活動第二天。本活動以“踐行公共道德,倡導文明遊園”為主題,滬上京劇、滬劇、越劇等名家帶著名段走進滬上10座公園,教唱公園裏的戲曲愛好者。
生活照
生活照(2張)
本日在宜川公園,豐君梅、梁偉平教唱淮劇《啞女告狀》選段《夢遊》、《玉杯緣》選段《夜蘭》。
2006年1112日,農曆丙戌年廿二日,晚:紀念淮劇進上海100週年慶典活動舉行紀念淮劇進上海100週年慶典活動在上海大劇院舉行。
簡短而熱烈的慶典活動後,“申江淮劇百年情”交響演唱會在大劇院上演。上海淮劇團和上海愛樂樂團的藝術家們親密合作,為淮劇觀眾獻上了一台氣勢磅礴、充滿時代氣息又不失淮劇韻味的演唱會。演唱會運用了多媒體手段,集中展示各個時期淮劇藝術家的創作成果。這也是淮劇以大型交響樂隊伴奏的形式首次亮相。馬秀英何雙林、梁偉平、梁仲平張華等老中青六代演員為觀眾呈現了《水漫泗洲》、《探寒窯》、《白蛇傳》和《蘭橋會》等經典唱段。85歲高齡的著名淮劇表演藝術家筱文豔也抱病來到現場和觀眾見面。而蕭雅、錢程等其他劇種的明星演員和美國友人威廉學唱的淮劇唱段更讓現場沸騰。
2007年321日,農曆丁亥年二月初三日,19時15分:2007年上海淮劇團新劇目展演第二天2007年上海淮劇團新劇目展演第二天,演於逸夫舞台。
演出劇目
《武松打店》(譚昀陳榮榮
《荊釵記·投江》(邢娜
《荊釵記·見娘》(梁偉平,景蘭英劉永華
《強項令》(施燕萍張華徐良玉,劉永華)
2007年1227日,農曆丁亥年十一月十八日,19時15分:海上戲曲花似錦--上海六大戲曲院團迎新展演淮劇專場海上戲曲花似錦--上海六大戲曲院團迎新展演在逸夫舞台舉行,本日為淮劇專場,由上海淮劇團演出。
演出劇目
新編傳統淮劇《樊梨花》選場(王萍,趙國輝)
傳統淮劇《李翠蓮》選段(陳麗娟
新編傳統淮劇《真假駙馬》選場(梁仲平,邢娜
新編傳統淮劇《竇娥冤》選場(施燕萍張華
新編傳統淮劇《斷太后》(景蘭英張闖
新編傳統淮劇《打龍袍》(梁偉平,景蘭英,張華,趙國輝)
2008413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初八日,19時:上海電台《星期戲曲廣播會》25週年慶典晚會舉行具有25年曆史的廣播名牌節目《星期戲曲廣播會》在逸夫舞台舉行25週年慶典晚會,同時也宣佈長三角戲曲廣播聯盟正式成立。
江、浙、滬三地的戲曲名家參加,包括單仰萍盛小云、秦建國、梁偉平、李軍、張軍、沈昳麗龔仁龍吳鳳花、陳飛、王錦文周東亮、季春豔、姚恭林錢思劍吉燕萍居峯、趙雋晴、楊婷娜忻雅琴張華、邱海東、陳麗娟傅希如許海俐周益倫吳愛藝等。聯袂獻演。
2017年12月28日,梁偉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推薦名單。 [3] 
2019年4月,梁偉平(淮劇《武訓先生》)獲得第十六屆文華表演獎。 [4] 

梁偉平評審意見

梁偉平師承淮劇名家學藝,唱、做功底紮實,嗓音圓潤,扮相俊美,擅於扮演各類角色,表演細膩,刻畫人物性格精準。他主演的經典劇目多次獲得國家級、市級獎勵,在觀眾和同行中有廣泛影響,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他積極從事淮劇藝術的傳承工作,在上海戲校兼職傳授淮劇,其所授弟子有不少人已成為上海淮劇舞台上的優秀演員。經過評審組評審,該申報人梁偉平符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評審標準,同意推薦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3] 
2018年5月,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5] 

梁偉平社會評價

1957年9月,梁偉平出生在江蘇阜寧,同時出生的還有他的孿生兄弟梁仲平。人的一生有時候就是那麼有戲劇性。在梁偉平剛剛下決心要離開淮劇時,淮劇偏偏又選擇了他,或者説,他又再一次選擇了淮劇,這一抉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6] 
《千古韓飛》劇照 《千古韓飛》劇照
“量今發古制新裝,韓子蜉蝣楚霸王。淮調繞樑誰得似,方知偉藝不平常。”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以“同道之誼、知交之緣”,復佔絕句一首,讚譽淮劇表演藝術家梁偉平。尚主席詩中詠吟的“韓子蜉蝣楚霸王”,正是梁偉平在都市新淮劇三部曲——《金龍與蜉蝣》《西楚霸王》《千古韓非》中飾演的三個人物。業內外人士公認,這蜉蝣、項羽和韓非三個典型形象已將新時期的淮劇藝術提高到了一個更新的水平、更高的高度、更寬的平台上,而梁偉平憑藉這“三部曲”,成為當今上海淮劇的翹楚和領軍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