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白粉病

鎖定
桑白粉病是危害桑樹的桑葉背面一種疾病。
別    稱
桑白粉病
多發羣體
桑樹
常見發病部位
桑葉背面
傳染性

桑白粉病危害

危害桑樹。 [1] 

桑白粉病症狀

在桑葉背面,開始散生白色細小黴斑,逐漸擴大,並常連成一片,終至佈滿葉背。黴斑表面呈粉狀,是病菌的菌絲體和分生孢子。至後期,在白色黴層上出現黃色小顆粒,並逐漸增多,由黃轉為黑色。此種顆粒是子囊菌的閉囊殼。與病斑相應處的葉表,則可見到微黃乃至淡黃褐色的斑塊。 [1] 

桑白粉病病原

Phyllactinia corylea(Pers.)Karst. 屬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球針殼屬真菌。分生袍子梗從營養菌絲體的垂直方向長出,無色細長,大小為167~236μm×5~8μm,有3~4個隔膜,頂端膨大後分割作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無色,單胞,短棍棒狀,大小為66~86μmxl9~26μm。成熟後即從分生孢子梗脱離,不連成鏈狀。當分生孢子盛產時,黴斑表面即呈現粉狀物。秋後再在葉背黴斑上出現黃色至黑褐色的小顆粒狀閉囊殼。從閉囊殼的赤道部呈輻射狀長出附屬絲,附屬絲無色,針狀,基部膨大如球。附屬絲大小為219~315μm × 7.5~10μm。閉囊殼內含子囊多個,子囊孢子單孢,橢圓形,無色,有時略帶淡黃色。 [1] 

桑白粉病發生規律

病菌以閉囊殼附在樹枝、樹幹上越冬。第2年當條件適宜時散出子囊孢子,飛散至桑葉上引起初次侵染,形成新的黴斑,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到深秋再產生閉囊殼越冬。病菌最適於發芽的温度為22~24℃,相對濕度70%~80%。當一批分生孢子脱落後,每隔3~5小時又可再產生一批。 [1] 

桑白粉病防治方法

1.加強培肥管理,合理用葉:注意施足夏肥,早施追肥,特別是注意配施鉀肥;久旱不雨,應抗旱。秋季摘葉時,注意自下向上,分批採摘,防止桑葉老化。並使桑園通風透光,改善環境條件。 [1] 
2.藥劑防治 [1] 
(1)3月上、中旬噴灑90%五氯酚鈉1:100倍液,殺死子囊泡子;
(2)夏、秋兩季發病期間,可哆灑50%託布律1:500倍液或70%甲基託布津1:1000倍液,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次;
(3)發病初期,全面噴灑2%硫酸鉀或5%多硫化鋇液,可控制病情發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