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毅修

鎖定
桑毅修,1932年生,桃園鎮屯頭村人,中共黨員,1949年起,先後擔任過湖北省黃梅縣委工作隊長、縣青年團工委書記、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共青團黃岡地委書記、團省委副書記。1957年,光榮地當選為團中央委員。“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走資派”受到批鬥。1972年,被下放到湖北省荊門縣擔任縣委副書記。桑毅修勇於直面挑戰,苦幹實幹,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77年調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1996年桑毅修離休。
中文名
桑毅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晉冀魯豫軍政大學
主要成就
中科院授予科學管理突出貢獻獎
出生地
桃園鎮屯頭村

目錄

桑毅修人物簡介

桑毅修,1932年生,桃園鎮屯頭村人,中共黨員,原中國科學院水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桑毅修6歲那年,從舊政府裏擔任督學的父親毅然投筆從戎,回到家鄉組織起了抗日遊擊隊。父親“寧死不做亡國奴”的舉動,在當時桑毅修幼小的心靈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為他後來投身革命播下了思想的種子。 [1] 

桑毅修事蹟

1943年,為躲避日軍“掃蕩“,11歲的桑毅修離開肥城,到了魯西抗日根據地。時任邊區文化出版社社長的父親將他送進了冀魯豫第四中學。桑毅修和他的同學們吃的是小米加高粱面,睡的是麥草墊底的大地鋪,課堂是農家的場院和村邊的樹林。艱苦的生活條件更加堅定了他學好知識、投身革命的信心和決心。在“四中”讀書兩年,又進入了邊區的最高學府——晉冀魯豫軍政大學學習。1947年,國民黨反動派集中數十萬兵力對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為緩解兩大解放區的壓力,劉鄧大軍實施了南渡黃河、進軍中原、千里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計劃。年少的桑毅修隨部隊離別故土和親人,參加了轉戰千里的大反攻序幕。在大別山堅持了兩年的遊擊鬥爭,終於迎來了全國的解放。從1949年起,先後擔任過湖北省黃梅縣委工作隊長、縣青年團工委書記、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共青團黃岡地委書記、團省委副書記。1957年,光榮地當選為團中央委員。“文化大革命”中,被當作“走資派”受到批鬥。1972年,被下放到湖北省荊門縣擔任縣委副書記。桑毅修勇於直面挑戰,苦幹實幹,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77年,在他調任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黨委書記的那一年,荊門縣成為全國貢獻稻米第一大縣,並進入了全國產棉大縣行列。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桑毅修和黨委“一班人”,本着事實求是的原則,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角度出發,積極平反了許多沉積已久的冤假錯案,穩定了人心。之後,又從專業入手,從微觀的生物基因工程到宏觀的生態系統研究,科學組織研究課題,千方百計為科研工作順利開展鋪路搭橋。
為了懂得專業知識,更好地開展工作,桑毅修又重新拿起了課本,從中學的動、植物教材和簡單的細胞分類學起,憑着自己永不服輸的韌勁,一點一滴地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虛心向基層的專業技術人員請教。短短几年間,由一個水生生物學的“門外漢”,變成了組織專業攻關的帶頭人。在任黨委書記的20年間,開創了水生生物研究所前所未有的好局面,被中國科學院授予“科學管理突出貢獻獎”。
1996年桑毅修離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