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植起義

鎖定
桑植起義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湘西北特別委員會領導工農革命軍,在湖南省桑植地區舉行的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失敗後,來到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兼第二十軍軍長賀龍和二十軍第三師師長周逸羣,奉中共中央命令組建了中共湘西北特委。1928年年初,他們即奔赴湘鄂邊地區領導武裝鬥爭。 [1] 
中文名
桑植起義
外文名
Sangzhl Uprising
發生時間
1928年2月29日
發生地點
湖南省桑植地區
領導者
賀龍、周逸羣

桑植起義起義經過

1928年3月上旬,中共湘西北特委領導人周逸羣、賀龍等10餘人,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由鄂西石首地區到達湘西北桑植縣洪家關。這一地區是賀龍的故鄉,他對當地政治、經濟、地理等情況都很熟悉,而且由於他早年在這一帶從事反對軍閥的武裝鬥爭,有很高的社會聲望,因此,湘西北特委決定由賀龍出面組織革命武裝。至3月下旬,賀龍集合了親族和舊部土著武裝10數支,共3000餘人。湘西特委決定正式成立工農革命軍,賀龍任軍長,賀錦齋任師長,下轄兩個團,分別由賀桂如、李雲卿任團長。此外,還編了幾個支隊。工農革命軍的組建,為桑植武裝起義做好了組織準備。4月2日,起義爆發。工農革命軍從洪家關出發,乘國民黨軍防備空虛之際,分三路進攻桑植縣城。賀龍率中路軍經文家埡、蔡家峪、八斗溪直插縣城北門;賀錦齋帶領左路軍由巖崗塔、風門埡、柏家衝直逼縣城東門;李雲卿統領右路軍繞道南岔、汪家坪進至縣城西門。從11時開始,工農革命軍不到1小時就攻克了桑植縣城。次日,成立了中共桑植縣委,並着手建立革命政權,發動羣眾,改編部隊。4月上旬,國民黨獨立第19師兩個團、國民黨軍第43軍第3師第5旅和桑植地主武裝,向桑植地區展開進攻。新組成的工農革命軍未及整頓和改造,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進攻下,經洪家關、梨樹埡、苦竹坪等戰鬥,大部失散。周逸羣與特委失去聯繫,轉往洪湖地區組織武裝鬥爭。到5月初,賀龍收集失散的部隊三四百人,在桑植、鶴峯兩縣交界地區堅持游擊戰爭。6月,工農革命軍乘國民黨軍第43軍西撤之機返回桑植地區,部隊又發展到1500餘人。 [2] 

桑植起義起義意義

桑植起義是繼秋收起義、湘南起義之後在湘西北爆發的又一次武裝起義,形成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為爾後建立紅軍第4軍和創建湘鄂邊蘇區奠定了基礎。 [2] 

桑植起義歷史紀念

桑植起義舊址坐落在桑植縣澧源鎮東北角。2006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舊址原為始建於清代的孔廟,現位於縣人民政府大院內,保存狀態較好。抬梁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拱形門窗,佔地約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07平方米。 [3] 
參考資料
  • 1.    中央軍委戰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解放軍出版社,2017年
  • 2.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3.    湖南省文物局編,湖南文化遺產圖典,嶽麓書社,2008.12,第4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