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桑島小羚羊

鎖定
桑島小羚羊(學名:Cephalophus adersi):是偶蹄目、牛科、小羚羊屬的哺乳動物。頭體長70釐米,肩高40釐米,尾長11釐米,體重7-12千克。體型較小,雄性具短小角,具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於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於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琅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後表面形成複雜的齒紋,適於吃植物。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有赤褐色的毛皮,柔軟輕滑。背部和臀部呈棕紅色,頸部呈灰色,自頦下至腹部、臀部是較淺的白色,頭頂上有一簇紅色的冠狀物。
生活在靠近非洲東部海岸的森林及林地,是白天活動的動物,由黎明時份至中午出沒覓食,在正午休息,並再次活躍直至黃昏。覓食範圍為葉,種子,嫩芽和果實,常常跟隨猴羣採食利用被丟棄的食物,或從樹冠掉下的花、樹葉及果實。分佈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5] 
中文名
桑島小羚羊
拉丁學名
Cephalophus adersi
別    名
艾氏小羚羊
桑島麂羚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偶蹄目
亞    目
反芻亞目
牛科
亞    科
麂羚(小羚羊)亞科
小羚羊屬
桑島小羚羊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Thomas, 1918
保護級別
易危(VU)IUCN標準 [1] 
外文名
英文 Aders' Duiker
德文 Aders-Ducker, Adersducker, Sansibar-Ducker
斯瓦希里語 Paa Nunga

桑島小羚羊形態特徵

桑島小羚羊
桑島小羚羊(5張)
桑島小羚羊頭體長70釐米,肩高40釐米,尾長11釐米,體重7-12千克。是一種小型的森林羚羊,通常被認為是最美麗的羚羊之一。生活東部桑給巴爾的桑島小羚羊有12千克重,而南部桑給巴爾的桑島小羚羊體重僅6.5千克。桑島小羚羊雌雄都有短而尖的犄角,約長3-6釐米。是由額骨的突起衍生出來形成的對稱骨枝,不分叉,內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質套(角鞘),套在骨質的角心上(骨心),並且隨着骨心的生長而擴大;角上無神經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後,不能再生長;一般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且不更換角鞘。鼻子扁平,口寬突出,眼睛的眶前骨有裂隙狀腺體,黑鼻樑,黑眼睛。 [3-4] 
桑島小羚羊有赤褐色的毛皮,柔軟輕滑。背部和臀部呈棕紅色,頸部呈灰色,自頦下至腹部、臀部是較淺的白色,頭頂上有一簇紅色的冠狀物。尾巴較短,尾端有一簇白毛。腿微紅,蹄附近變黑,帶有不規則的白色斑點,尤其是前腿。臉上沒有明顯的斑紋,但額頭上有一簇鮮紅的毛髮。 [3-4] 

桑島小羚羊棲息環境

棲息在沿海森林、林地和灌木叢中,茂密的植被為其提供了庇護所。在桑給巴爾也可以生活在海邊或珊瑚露頭的非常乾燥的灌木叢中,它們僅限於生長在無水珊瑚上的高大灌木叢森林。 [4] 

桑島小羚羊生活習性

桑島小羚羊是典型的獨居動物,在繁殖期成對生活。具有領地性,眶前腺體的氣味標記並沉積在樹枝上,在領地防禦中起到一定的作用,糞便堆積也可以用來劃定區域。主要是白天活動的動物,在夜間很難看到它們。在黎明前後開始進食,一直持續到中午11點左右,然後停止休息進行反芻。午後開始覓食,大約在下午3點,通常變得活躍,並將繼續覓食,一直持續到傍晚。這個物種非常膽小機警,有敏鋭的聽覺。 [6] 
植食性,主要選擇食用雙子葉植物的葉子、種子、落花、芽和果實,經常跟隨鳥類或桑給巴爾紅疣猴,以從樹上掉落的食物為食。對金柿(Diospyros consolataei)、非洲匙勺木(Cassine aethiopica)和帕姆海柿(Euclea schimperi)等樹的花和漿果以及豬肚木(Canthium spp.)和多花屬(Polyspheria)等灌木的花和漿果有特殊的依賴性。它們也吃薯蕷的果實、芽苗和葉及其他在地面發現的新鮮植物。桑島小羚羊可以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水分,不需要經常飲水。 [6] 

桑島小羚羊分佈範圍

分佈於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索馬里是否存在不確定。 [1] 
桑島小羚羊其分佈範圍僅限於東非沿海的三個孤立地區:肯尼亞的博尼多多里(Boni-Dodori)和阿拉布科—蘇科克(Arabuko-Sukoke),坦桑尼亞的桑給巴爾,分佈於温古賈島,以及在丘姆貝(Chumbe)和尼姆巴島(Mnemba Islands)引進的兩個種羣。在非洲大陸,它們發現於阿拉布科·索科克森林(Arabuko Sokoke),是肯尼亞沿海低地森林的遺蹟,面積420平方千米,在北部的Boni和Dodori自然保護區也有發現。在温古賈島有三個間斷的種羣:北部的Kiwengwa森林、中部的Jozani森林地區和南部的Mtende森林(Wilson,2001)。也有個體已被引入温古賈島海岸附近的姆內巴(Mnemba)和春貝(Mnemba)小島。 [6] 
桑島小羚羊分佈圖 桑島小羚羊分佈圖

桑島小羚羊繁殖方式

桑島小羚羊的繁殖情況知之甚少,具報告説,該物種全年都可繁殖,但沒有具體數據。曾經在6月至11月期間捕獲了懷孕晚期胎兒的雌性,12月觀察到一隻哺乳的雌性(見Wilson,2001年)。 [6] 

桑島小羚羊保護現狀

桑島小羚羊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易危(VU)。 [1] 

桑島小羚羊種羣現狀

由於近年(2616年)在肯尼亞北部的博尼-多多里森林羣中發現了大量種羣,估計桑島小羚羊的全球種羣可能約為20000只個體(14000個成熟個體)。然而,自博尼-多多里地區開始叛亂和反叛亂行動以來,三代內(14年:2013-2027年)的總體降幅超過30%。這種下降可能是由於狩獵的持續威脅、棲息地的喪失、缺乏有效保護、野狗遍佈其活動範圍、武裝團體的存在以及大部分桑島小羚羊居住的下塔納地區的不安全。因此,根據A4標準,桑島小羚羊被列為易危物種。種羣估計可能反映了最大和持續的下降,也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使物種符合標準C1。桑給巴爾島的數量狀況仍然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1] 

桑島小羚羊主要威脅

東非沿海森林的捕獵和棲息地的喪失是對桑島小羚羊的主要威脅。儘管桑給巴爾島的狩獵活動受到越來越多的控制(無論是在村莊還是政府層面),但狩獵活動仍然是對這一物種的重大威脅;2016年在桑給巴爾島上發起的狩獵活動加劇了這一威脅。在桑給巴爾,在截止2016年的30年裏有大量的森林砍伐和退化。木柴是生活在森林附近的大部分人的主要收入來源,幾乎沒有其他創收手段。這導致了桑島小羚羊棲息地的喪失,但也導致了棲息地的嚴重破碎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