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桉樹

(桃金娘科下桉屬、傘房桉屬和杯果木屬植物的統稱)

鎖定
桉樹(學名:Eucalyptus spp.)是桃金娘科下桉屬、傘房桉屬和杯果木屬植物的統稱。多為常綠喬木,種類繁多,共有1039物種(包括亞種和變種)。 [2]  桉樹是現代人吳宗廉根據法文的音譯取義而來,“桉”在古漢語中與“案”通,取名為“桉",有其材可制器物的意思,又桉樹有治病闢疫的功能,取名為“桉”有安而無危之意。 [36]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 [2]  桉樹具有適應性廣、抗性強、耐乾旱瘠薄、容易種植、萌芽力強等特點,它的生長環境很廣,從熱帶到温帶,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 [10]  桉樹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可自花傳粉。 [37] 
桉樹適用性強,具有生長快、幹形好、用途廣等優勢。桉樹可用於製漿造紙、人造板和建築等行業,也可用作生物質能源,還可以生產桉葉油、桉多酚等林副產品。 [2] 
桉樹物種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 [30-32] 
(概述圖為桉樹的模式種:斜葉桉 [33] 
中文名
桉樹
拉丁學名
Eucalyptus spp.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桃金娘目
桃金娘科
桉屬傘房桉屬杯果木屬
約800餘種 [3-5]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細籽亞科
細籽族
亞    族
桉亞族

桉樹植物學史

桉樹名稱來源

桉樹是現代人吳宗廉根據法文的音譯取義而來,“桉”在古漢語中與“案”通,取名為“桉",有其材可制器物的意思,又桉樹有治病闢疫的功能,取名為“桉”有安而無危之意。 [36] 
桉樹在廣東、福建、西俗稱“尤加利”,和其英語屬名Eucalyptus(尤加利潑斯)”的音譯有關。就字面理解,有此樹用途多、利益大的意思。 [36] 

桉樹分類學

  • 桉屬
1777年,大衞·納爾遜(David Nelson)和威廉·安德森(William Anderson)在庫克的第三次遠征中採集了該物種標本,這些標本是在塔斯馬尼亞州布魯尼島的冒險灣製作的,標本被送往倫敦大英博物館,由查爾斯·路易斯·萊裏蒂埃·德·布魯泰爾(Charles Louis L'Héritier de Brutelle)在那裏進行檢查。查爾斯·路易斯·萊裏蒂埃·德·布魯泰爾認為這些標本屬於一個新屬,他稱之為桉屬,並將其命名為斜葉桉Eucalyptus obliqua)。因此,模式種是斜葉桉(Eucalyptus obliqua)。L'Héritier於1789年在其著作《Sertum Anglicum》中首次發表了正式描述。 [18-20] 
桉屬的分類比較複雜。1933年W.F.佈菜克利集中了前人的工作加以整理,劃分出8個組。①巨藥組(Macran-therae),②腎藥組(Renantherae),③擬腎藥組(Renantheroideae),④擬孔藥組(Porantheroideae),⑤頂孔組(Terminales),⑥纖藥組(Gracile3),⑦微藥組(Micrantherae),⑧寬藥組(Platyantherae)。另有3個副組和18個亞組。被廣泛使用。 [21] 
此外,R.T.貝克與H.G.史密斯(1921)根據枝葉所含的揮發性精油的成分不同,把桉屬分為9類,具有應用上的價值。①含蒎烯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及桉醇,如柳葉桉等21種。②主含蒎烯和桉醇的精油,不含水茴香油精和安息茴香醛,如野桉、斑皮桉等49種。③含桉醇,但蒎烯不多,且有安息茴香醛,但無水茴香油精,如斑葉桉等10種。④含桉醇及水茴香油精的,如蜜味桉等5種。⑤含桉醇、蒎烯和安息茴香醇,缺水茴香油精,如細葉桉、赤桉、窿緣桉等18種。⑥含蒎烯、桉醇和水茴香油精,如常桉等24種。⑦含水茴香油精、桉醇及胡椒酮,如杏仁桉等7種。⑨含水茴香油精和胡椒酮,但不含桉醇的有11種。⑨不屬於上列各類,又不含桉醇的,有檸檬桉及斜脈膠桉11種。 [21] 
  • 傘房桉屬
1995年,肯·希爾(KenHill)和勞裏·約翰遜(LawrieJohnson)在《Telopea》雜誌上首次正式描述了傘房桉屬(Corymbia)。其模式種為傘房桉Corymbia gummifera (Gaertn.) K.D.Hill & L.A.S.Johnson)。 [22-23]  傘房花的屬名Corymbia來自拉丁語corymbus,意思是“傘房花”。 [24] 
自1867年以來,血樹一直被認為是桉樹屬中一個獨特的類羣。然而,20世紀90年代的分子研究表明,它們與傘房桉屬的其餘部分一樣,和桉屬相比,與杯果木屬(Angophora)的關係更為密切,現在被澳大利亞植物普查視為一個單獨的屬。杯果木屬(Angophora)、傘房桉屬(Corymbia)和桉屬(Eucalyptus)這三個屬都有密切的親緣關係,通常被稱為“桉樹”。 [25-26] 
  • 杯果木屬
桉樹
桉樹(2張)
杯果木屬(Angophora)於1797年由安東尼奧·何塞·卡瓦尼爾斯(Antonio José Cavanilles) 在其著作《植物圖標和描述》(Icones et Descriptiones Plantarum)中首次正式描述。 [27-28]  屬名Angophora來自希臘語angos(高腳杯,容器)和phorus(載體),指類似於高腳杯的果實。 [29] 

桉樹栽培史

中國最早於1890年引進桉樹,1950年代後,通過系統引種和推廣栽培,取得初步成功。1980年代後,開始快速發展桉樹人工林,面積由1986年的46萬公頃快速增長到2018年的546萬公頃,32年時間裏增長了10.7倍。 [2] 
1890-1949年,早期零散引種階段。主要用於庭院和四旁的園林綠化。 [2] 
1950-1980年,中期系統引種和推廣栽培階段。以廣東粵西林場為代表,開始大面積試種桉樹人工林,1960年,廣東省桉樹面積達20萬公頃。廣西南寧、欽州等地先後辦起了10餘個以經營桉樹為主的國有林場。 [2] 
1981-2018年,後期育種改良和科學栽培大發展階段。1981年後,中國開始大規模種植桉樹,1986年全國桉樹人工林面積46.6萬公頃,另有四旁植樹15億株。1990年後,隨着國外大公司如加拿大嘉漢林業、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等進入南方地區投資造林,中國開始規模化種植桉樹商品林,1992年面積達67萬公頃。進入21世紀後更是發展迅猛,2002年,全國桉樹面積154萬公頃,2008年260萬公頃,2010年360萬公頃,2015年450萬公頃。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佈的第九次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結果,截至2018年,全國桉樹面積為546萬公頃。 [2] 

桉樹形態特徵

  • 桉屬
喬木或灌木,常有含鞣質的樹脂。葉片多為革質,多型性,幼態葉與成長葉常截然兩樣,還有過渡型葉,幼態葉多為對生,3至多對,有短柄或無柄或兼有腺毛;成熟葉片常為革質,互生,全緣,具柄,闊卵形或狹披針形,常為鐮狀,側脈多數,有透明腺點,具邊脈。花數朵排成傘形花序,腋生或多枝集成頂生或腋生圓錐花序,白色,少數為紅色或黃色;有花梗或缺;萼管鐘形、倒圓錐形或半球形,先端常為平截;花瓣與萼片合生成一帽狀體或彼此不結合而有2層帽狀體,花開放時帽狀體整個脱落;雄蕊多數,多列,常分離,着生於花盤上,花葯基部及背部着生,藥室2個,平行或分離,橢圓形、卵形、心形或分叉,縱裂,偶有孔裂,位於外圍的雄蕊常有缺花葯的;子房與萼管合生,頂端多少隆起,3-6室,胚珠極多,花柱不分裂。蒴果全部或下半部藏於擴大的萼管裏,當上半部突出萼管時常形成果瓣,常裂開為3-6片,當花盤也擴大而突出萼管時則形成果緣,果瓣位於果緣的頂端;種子極多,大部分發育不全,發育種子卵形或有角,種皮堅硬,有時擴大成翅。 [1] 
  • 傘房桉屬
通常為喬木,有時為灌木;樹皮持久(短纖維狀片狀,分開成小多邊形),或光滑(脱落成多邊形片狀或短條狀)。葉二形;幼葉對面;成葉通常對生離生;類似面的或不太常見的背側脈,側脈緊密間隔,油腺通常存在於葉中。花序複合,頂生或側生,通常廣泛分枝,通常基於規則的7花傘形花序。花萼融合成帽狀體,持續開花,或在內帽狀體之前脱落。花冠多少遊離花瓣,附着於帽狀體(但可分離)或多少融合於帽狀體(並與外帽狀體脱落),或融合入內帽狀體並在外帽狀體之後落下,有時與帽狀體一起落下。雄蕊多數,通常在數個連續輪生;花絲在芽中經常內折;花葯多才多藝的長圓形,通過平行的狹縫開裂。子房半下位,通常3室,除頂部外被萼管包圍;胚珠多數,胚珠宿存。蒴果瓶形至球狀,深陷於萼管中,花盤凹陷,果瓣3或4,封閉。種子非胚乳;側向或背側壓縮;有翅,或無翅。種子翅不環繞身體。子葉2;腎形。種皮不開裂,或開裂;具有結晶層。 [16-17] 
傘房桉屬
  • 杯果木屬
杯果木屬的植物基本都是喬木,偶爾是灌木,代表物種為杯果木(Angophora costata)。樹皮粗糙。幼葉與成葉的不同之處在於多毛並帶有凸起的油腺。幼葉和成葉對生,成對葉通常無毛,下表面顏色較淺。花蕾以3-7個為一組排列,組成傘形花序。有4-5個小萼片,離生,退化成在萼管邊緣上的宿存突起。花瓣覆瓦狀,具爪。有4、5個或多或少的圓形、龍骨狀、重疊的花瓣和許多乳白色的雄蕊。與桉屬和傘房桉屬不同,花瓣和萼片沒有融合形成帽狀體花葯通過平行的縱向狹縫開裂。子房通常3室,被萼管包圍,除了在頂部;胚珠多數,每室1個成熟到種子,其餘形成穀殼。蒴果紙質或薄木質,卵圓形或鍾狀,通常具強烈稜紋,多數具糙硬毛,蜜腺盤狹窄,扁平或凹陷;種子寬橢圓形,不規則扁平;子葉摺疊。 [14-15] 
杯果木屬

桉樹產地生境

桉樹原產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 [2]  桉樹天然分佈於澳大利亞大陸及華萊士線(Wallace’S Line)以東的大洋洲大陸附近的太平洋島嶼,在北緯7°0′ 至南緯43°39′之間,但絕大部分分佈在澳大利亞大陸,只有剝桉分佈在巴布亞新幾內亞和菲律賓棉蘭老島等島嶼,在北緯9°0′至南緯11°0′之間;尾葉桉分佈在東帝汶和印度尼西亞羣島東部的一些島嶼上,在北緯8°0′至南緯10°0′之間。 [13]  桉樹具有適應性廣、抗性強、耐乾旱瘠薄、容易種植、萌芽力強等特點,它的生長環境很廣,從熱帶到温帶,從濱海到內地,從平原到高山。 [10] 
桉樹原產地 桉樹原產地 [9]

桉樹生長習性

桉樹遺傳特性

研究發現,桉樹具有以下遺傳特性。 [13] 
  1. 同一亞屬的種間可以互交產生雜種,不同亞屬的種問不能互交產生雜種。 [13] 
  2. 有一定程度的自交能力,但互交佔優勢;自花授粉種子發芽力低,出現自交衰退。 [13] 
  3. 多數桉樹開花結實較早,在樹齡1-3年時開花,且以昆蟲授粉為主。 [13] 
  4. 扦插和組培無性繁殖容易,但嫁接親和力不高,嫁接2-3年生時嫁接部位膨大,砧木細小,植株長勢衰退甚至死亡。 [13] 
  5. 桉樹的種羣變異存在明顯的種內間斷,地理種源的差異十分顯著。 [13] 
  6. 大部分桉樹存在生態羣變異,變異是多方向的。 [13] 
  7. 桉樹個體變異明顯,在一個種羣內常發現一些個體在某一特徵上大大偏離正常範圍。 [13] 

桉樹生長規律

桉樹是世界上長得最快的樹種,生長旺季,1天可以長高3釐米,1個月可長高1米,1年最高可長10米。中國南方各省桉樹人工林的輪伐期只需5-7年。 [34]  桉樹有強烈的萌櫱力,這特性有利於造林更新,或為了蒸餾精油而採用灌木化作業。世界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引種栽培桉樹。 [12]  桉樹與其他樹種相比,生命力並不頑強。相反,它的根系扎入土壤並不深,枝幹繁殖也較緩慢。但在原始森林,作為弱者的桉樹能夠在萬木叢中勝出。植物學家發現,凡是桉樹突然瘋長,在所有樹木中佔絕對優勢的地方,以前都發生過森林火災。植物學家們把各地區發生過火災的森林歷史資料調出來進行分析時,發現桉樹喜歡火災,每一次火災都能讓它們快速生長。桉樹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的樹枝不像其他樹木一樣是沿着樹幹慢慢向上生長的,桉樹樹幹的下部基本沒有樹枝,到了樹梢之後,它才長出長長的樹枝,緩緩垂於近地面處。當火災發生時,近地面的火焰只能沿着垂於地面的樹枝向上蔓延,而無法焚燒桉樹的樹幹。而其他樹木就沒那麼幸運,因為它們從下到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枝葉,發生森林大火時,樹幹被樹枝燃起的熊熊大火烤焦,失去了重新復甦的機會。沒有發生火災前,在茂密的森林中,它爭奪不到太多的陽光和土壤裏的養分,大火過後,地面上的小樹悉數變成炭灰,高於桉樹的樹木無法再阻擋陽光。當雨水降臨,桉樹便開始發瘋似的生長。 [11] 

桉樹繁殖方法

桉樹主要繁殖方式為播種繁殖,可自花傳粉。 [37] 

桉樹栽培技術

桉樹在中國種植應嚴格按照《桉樹豐產林經營技術規程》《桉樹中大徑材培育技術規程》等多項行業標準要求執行。其中,明確要求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要預留一定的野生動物、鳥類遷徙走廊,保留林地邊緣的鄉土樹種和利用河流水系作為保護性走廊和珍稀瀕危動物、植物及其棲息地。造林面積大於1000公頃,應保留2-3%面積的次生林或灌叢、草地作為生物小區,“非桉”樹種應大於造林面積的20%。山頂、山脊、集水區(含水源庫區)和溝壑兩旁應保留原生植被。在江河、溪流、濕地、沖積溝、農耕地、省級以上交通要道和鄉村居民區周邊,以及受保護的廊道等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地段,應保留10米以上的緩衝帶(區)。同時,要求推進森林可持續經營,禁止以“燒荒”清理林地,提倡“測土測葉”科學配方,平衡施肥。 [8] 

桉樹下級分類

3屬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下級種數
Eucalyptus L'Hér.
L'Hér.,1788
約700多種 [3] 
Corymbia K.D.Hill & L.A.S.Johnson
K.D.Hill & L.A.S.Johnson,1995
約90餘種 [4] 
Angophora Cav.
Cav.,1797
約10種 [5]  [35] 

桉樹主要價值

桉樹種類多,生長快,耐貧瘠,抗逆性強,經濟價值高。桉樹可作為防護林和道路兩旁的綠化行道樹,是世界硬木資源和造紙優質材料,其木材工業特性好,堅韌耐腐,是最常用的製造紙漿的主要原料,亦可做人造板、包裝、建築、礦井支柱、傢俱等用材,另外桉樹葉可提取桉油,樹皮可提取鞣質。 [13]  中國桉樹人工林在維護國家木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發揮生態防護作用和幫助農民脱貧致富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2] 

桉樹保護現狀

桉樹物種均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 [30-32] 

桉樹生態問題

經過科學論證,桉樹“有毒”的説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桉樹人工林是否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主要取決於經營者採取的種植方式和經營管理水平。各國長期實踐證明,桉樹無毒無害。儘管桉樹速生快長,吸水吸肥力強,但不是所謂的“抽水機”、“抽肥機”、“綠色沙漠”。 [6-7] 
雖然桉樹具有生長快、產材多、經濟效益好、固碳能力強等優點,但由於一些地方大面積發展桉樹純林,未能做到科學培育,導致產生了一系列生態問題。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 一是區域佈局不合理。有的地方未嚴格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在緯度過高、海拔過高、坡度過陡的區域種植桉樹,導致桉樹生長不良或受災嚴重。 [8] 
  2. 二是造林地選擇不正確。有的在江河源頭、重要水庫、自然保護區、城市功能區等生態重要區域連片種植短輪伐期桉樹速豐林,對水土保持等產生不利影響。有的在交通幹線兩旁連片種植桉樹純林,林相單調,影響景觀。 [8] 
  3. 三是培育模式不科學。以短輪伐期經營模式為主,3-5年即採伐利用。只種植生長量較高的單一品種。有的採取煉山整地、全墾整地,過量施化肥、除草劑導致地力快速衰退。 [8] 
但客觀來看,這些問題不是桉樹樹種自身的問題,而是培育措施不科學引起的。通過合理佈局、科學培育,完全可以將種植桉樹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