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行村

(山東省青州市廟子鎮)

鎖定
在楊集南6公里。聚落沿溝兩側呈散狀分佈。207户,681人。耕地650畝(歷史數據)。河底產優質建築材料——層巖。設小學,衞生室。與小桃行同設大桃行村民委員會。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姓自淄博蘆家莊遷此定居,因臨仰天槽,故名槽上。“槽”演化為“曹”,《益都縣圖志》記作曹上。後因野桃樹繁多,改名桃行。李姓在村南另立一村稱小桃行,此村更為今名。小桃行在楊集南7.5公里,三縣頂東側。41户,128人。耕地120畝。主產土豆。人均500公斤。盛產香椿、山楂,杏、桃,養殖業發達,有草編、養蠶等副業,年人均收入過千元,為全鄉首富村,是近年來脱貧致富的典型。設衞生室。明初李氏自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因下溜口有村名桃行,此村小,故名小桃行。
中文名
桃行
外文名
Taohang
行政區劃代碼
8.0E-6
行政區類別
青州市
所屬地區
華北
地理位置
山東省青州市廟子鎮桃行村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夏季涼爽,冬季嚴寒
人口數量
681 人
著名景點
馬耳山,淄河發源地,黃花溪,仰天山
機    場
濰坊南苑機場(IATA:WEF)
火車站
青州市站、青州市北站
方    言
魯中青州方言
桃行村風景、村貌
桃行村風景、村貌(29張)
在楊集南6公里。聚落沿溝兩側呈散狀分佈。207户,681人(歷史數據)。耕地650畝。河底產優質建築材料——層巖。設小學,衞生室。與小桃行同設大桃行村民委員會。明洪武三年(1370年)李姓自淄博蘆家莊遷此定居,因臨仰天槽,故名槽上。“槽”演化為“曹”,《益都縣圖志》記作曹上。後因野桃樹繁多,改名桃行。李姓在村南另立一村稱小桃行,此村更為今名。
小桃行在楊集南7.5公里,三縣頂東側。41户,128人。耕地120畝。主產土豆。人均500公斤。盛產香椿、山楂,杏、桃,養殖業發達,有草編、養蠶等副業,年人均收入過千元,為全鄉首富村,是近年來脱貧致富的典型。後本村人口逐漸外遷,昔日瓜果飄香的場景不在。設衞生室。明初李氏自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因下溜口有村名桃行,此村小,故名小桃行。
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原先安居於此,以種地為生的村民們也陸續遷往縣城青州市區,此外遷大潮始於2005年前後,村裏常住人口已不足100人,多年老者。遷到城裏的年青一代多在城裏買房,除非有重大節日或者婚喪嫁娶,村裏面才會有年輕人的蹤跡。生活在這裏的老人生活艱苦,自來水系統年久失修,吃水多靠水井擔挑。
村裏條件艱苦,可是本村十分注重教育,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村裏先後有多名學生考上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重點985本科甚至碩士、博士研究生,為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軍旅系統貢獻了大批優秀人才。
由於本村民風淳樸,環境優美,每年都有許多慕名前來踏訪者,也有各大高中甚至高等院校前來寫生。周圍旅遊景點密佈,包括仰天山,泰和山莊,黃花溪,石門泉、北崔崖等,與龍宮、橫欄等自然村相毗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