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花庵

(評劇劇目)

鎖定
《桃花庵》,評劇劇目。上世紀50年代,筱白玉霜、喜彩蓮聯袂演出此劇,成為經典之作。 [1] 
明代,桃花庵內尼姑陳妙禪與秀才張才相戀,不久,張才病死庵內。妙禪生一子,用張才生前藍衫包裹,託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蘇崑買去為子。16年後,張才之妻竇氏發現王桑氏所賣藍衫乃當年丈夫穿用之物,又得知蘇知府之子為妙禪所生,遂以降香為名,去庵內對妙禪進行盤詰。妙禪講出真情,二人痛哭各自苦楚,同恨張才之浮蕩,視仇為好。
中文名
桃花庵
劇    種
評劇 [1] 
別    名
桃花庵鼓詞
劇中人物
張才,竇氏,陳妙禪
首    演
月明珠
表演者
小白玉霜

桃花庵劇情簡介

書生張才娶妻竇氏。一日,張才虎丘山逛廟會,遇桃花庵尼姑陳妙禪,二人兩情相悦,遂約張扮女裝入庵,二人在庵中結為連理。不到一年張才病死庵中,妙禪產生一子遣王三思用藍衫包裹送入張府。途遇蘇崑強買為子、並取名蘇寶玉。后王三思因貧困欲將當年包裹妙禪幼子的藍衫賣與竇氏,竇氏認出此乃其前夫之物,追問之,始知賣子原委,親至庵內尋訪丈夫及妙禪。桃花庵內姐妹相遇,得知丈夫早已亡故於是接妙禪回家。時值蘇寶玉得中,竇氏與妙禪前往蘇府認子,後蘇張兩家均由寶玉奉養。評劇旦角鼻祖月明珠首演,後為歷代評劇名家李金順劉翠霞花玉蘭喜彩蓮小白玉霜花月仙韓少雲小花玉蘭的代表作。

桃花庵劇情介紹

《桃花庵》又名《桃花庵鼓詞》。共四卷、二十四回,每回七字單句,僅第五回、第六回為八字,目錄題“新刻繡像桃花庵目錄”,卷首附圖有石印本及光緒十三年京都琉璃廠刊本,不題撰人,書中多破體字,如“竇”字作“豆”、“谷”字作“谷”、“師父”作“師付”、“滋”字作“旨”、“蘇”字作“禾”等等不一。蘇州城內張員外,因洪武爺與陳有諒大戰,兵敗破荒而逃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危亡之際,即時贈於廿萬石倉谷援助。事後洪武爺獲勝即位,重加封賞,由於張員外官金不授,皇命恩賜世襲進士。
張員外謝恩回家,幾年身亡。留下一子,名叫張才,字學富,十六歲取妻竇氏,守制三午,日日家中誦讀詩書。
正值三月虎丘山迎春大會,欲往遊覽,遂告知竇氏,出外觀會。
在會上遇見桃花庵中少尼陳妙禪與師父前來觀遊,兩人搭上線張才隨妙禪師徒回返桃花庵中,妙禪瞞過師父老道姑,將張才打扮成女尼,要求老道姑收其為徒。爾後兩人行影不離,夜日不分地行歡作樂,張才留於庵中三月有餘,終極病懨纏身,未幾離世。妙禪懷孕在身,待產,後生一子,託付媒婆王三思將遺孤送回松竹庵竇氏夫人處撫養。途中,王婆遇蘇州府大人盤詰,因無法遮攔,遂順水推舟以紋銀十兩賣於蘇大人,蘇大人為其取名蘇寶玉。
十五年後,寶玉長成,一日途經竇氏房宅門前,被竇氏看見,引進收為義子,詳述其夫婿出走十五年,乍見寶玉如同夫婿像貌,鹹慨良深。此時王婆七十有餘,家無柴米度日,想起當年還有一件藍衫可以打換幾兩銀子,遂來至城中乾女兒處商議,乾女兒將藍衫拿至竇氏處請議,竇氏一見,萬分驚歎,遂將王婆叫至客舍詰問,方知事情緣由,遂囑咐王婆領路,往桃花庵中走訪。
妙禪見竇夫人來庵參拜佛像,自承素果茶食,亦欲探其子消息幾番對辭,兩相情結化開,急於赴蘇大人處認親。時值蘇大人領着州府各縣舉子進京送考,蘇寶玉入試,連過幾場,皇榜出示,寶玉中了頭名狀元,又為承相招了女婿,蘇大人派人報喜回府,同時打點回家一路領着竇玉進了蘇州地界,各縣大小官員迎接,翌日俱來叩喜,大廳上排下宴席,命狀元一一拜見,竇氏聞訊前來叩喜,蘇大人接至後堂,竇氏詰問蘇府要人,遂引出王婆道其根源。
蘇大人百般無奈,請出府堂大人、教授商議,因狀元出於張門禮宜歸宗,蘇大人撫養成人,名登金榜,膝下無後,亦不可缺,隨即裁定雙挑入贅。即承相女,生子承挑蘇門,另擇妻妾成婚,生子承挑張門,蘇大人與竇氏皆喜,終得兩全其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