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花島

(福建省泉州市境內的景點)

鎖定
桃花島,福建省泉州市境內的景點,位於泉州西湖東側水域,佔地約30畝。 [1] 
中文名
桃花島
氣候條件
福建省泉州市
佔地面積
約 30 畝

桃花島歷史沿革

建設前是一處荒島。1999年,泉州市委、市政府在建設西湖公園時,於主堤上規劃有一處“桃花島”。2018年初,西湖公園桃花島建設及景觀提升工程被列入年度城建項目,正式啓動方案設計。 2019年初,該項目被列入泉州市重點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從開工到完工歷時1年精耕細作,目前已全面建成開放。 [1] 

桃花島建築特色

桃花島為湖中島,建設過程採用生態的閩南園林營造手法,以綠色生態環境為基底,通過在林中巧妙安排亭、台、樓、廊等園林建築,植入名人詩詞題刻、楹聯匾額等,營造自然生態的閩南特色園林。
植物造景方面。桃花作為主題植物在島上隨處可見,近千株桃樹或成片栽植,或點綴於庭院,凸顯桃花島主題。石榴、楊梅、香柚、梨樹等鄉土果樹與朴樹、芭蕉、桂花、含笑等鄉土樹種搭配種植,凸顯閩南植物文化和特色;在從主園路進入古建門廳中,設計有一條以竹林為特色的步道,營造竹徑通幽的意境;在古建築北側,成片栽植濕地松林和落羽杉林,建築在松林中若隱若現,營造山林之趣;駁岸點綴美人蕉、再力花、鳶尾等水生植物,輔以雲南黃馨、花葉良姜、麥冬等灌木地被,形成多層次的水岸植物景觀;島上四季皆有詩情畫意的植物景緻,桃花步道、綠光雨林、竹徑通幽、鳳凰花雨、楊柳畫橋、湖山松林等成為特色景點。生活用的水井、馬槽、石磨盤、石缸也與園林巧妙結合,頗具閩南傳統園林韻味。
古建營造方面。建築佈局全面採用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方式,以閩南傳統民居中的厝為主要建築形體,由極具閩南特色的山牆面“牽手規”做法演繹形成連綿起伏的山水形態。融合亭台樓閣、亭廊軒榭、拱門石埕、長牆漏窗、石欄凳幾,融入燕尾脊、出磚入石、紅磚紅瓦及傳統的木雕、石雕、磚雕等泉州當地技藝,形成質樸、自然、淡雅的建築風貌。建築選材和細部裝飾也獨具匠心,在建築材料上,大量回收使用閩南傳統民居拆除的老磚、老石料,以素雅的白牆為基底,延續閩南傳統建築中紅磚、白石、紅瓦的做法。採用紅磚封壁外牆,裝飾有山牆與燕尾脊,建築外裝飾則採用豐富的磚雕和木雕,雕刻形式運用泉州當地工匠精湛的手藝、流暢的線條和別出心裁的構園意境,充分展示泉州當地古建築巧、美、秀、雅的風格。建築門窗也頗具特色,庭院中採用了多種形式的門,如月亮門、寶瓶門等,並在圍牆上以開漏窗的形式借景外部景觀,在方尺之內營造乾坤、動靜之間轉換情境。
文化植入方面。在島上石牌坊、銘石、亭廊軒榭、古建築植入名人詩詞題刻、楹聯匾額,豐富桃花島文化內涵。例如:太湖石銘牌景石題字“桃花島”,選自張瑞圖(明代書畫家、泉州晉江人);閩南院落兩側楹聯“掬水弄清攬雲測幻,扃軒秘曉敞閣放春”選自王仁堪(清光緒狀元);“寒香閣”匾文出自張建濟,兩側楹聯“蘭亭觴且詠,盤谷壽而康”選自伊秉綬(清代書畫家);“春草堂”匾文出自左宗棠,兩側楹聯“竹露煎茶松風揮塵,桐雲讀畫蕉雨譚詩”選自林則徐(清朝大臣),桃塢顧曲兩側楹聯“空翠撲衣襟竹下一渠秋水,斜日動歌管小樓幾度春風”選自溥儒(清書畫家),“偶耽翰墨衣雲閣,小按笙歌水繪園”選自張謇(清末狀元),其他亭台樓閣也都題有名人楹聯匾額。 [1] 

桃花島主要景點

1.無暑亭(暫名):位於桃花島東南角現狀大榕樹旁,為觀賞南側湖面的景亭。因榕樹下較為蔭涼,故暫名“無暑亭”。
2.綺望亭(暫名):位於桃花島西北角,架空設在水面上,視野開闊,與西湖公園北大門相望。
3.暢遠亭(暫名):位於桃花島正北側,可瞭望北側閩台緣博物館,觀賞北側湖面和遠處清源山,故暫名“暢遠亭”。
4.含翠亭(暫名):位於內部庭院水景中央島上,六角雙檐亭,是內部庭院的制高點,四周綠植環繞。
5.桃花坡:位於桃花島東側區域,每到初春三月,成片緋紅色的桃花將爭相開放,與紅磚牆的建築相呼應,營造春意盎然的景象。
6.綠光雨林:位於原狀保留的大樹林下,通過增加耐蔭的灌木地被,在現狀樹上點綴仿真菌發光小夜燈,營造雨林景觀特色。
7.白鷺渡口:位於桃花島西側,渡口建築為騎樓形式,並與桃塢顧曲相連,渡口外側為鷺島野趣,點綴有白鷺小品。
8.石牌坊:位於桃花島西南角,緊鄰半挑出水面的觀景平台,以泉州特色的礱石為材料,局部進行雕花裝飾,整體形式簡潔大氣。
9.讀書枱:讀書枱位於桃花坡南側,以當地壟石為材料,融入桃花主題地雕圖案,為市民提供一處樸實、素雅的讀書場地。 [2] 

桃花島文化價值

桃花島已成為一座“人文綠島”,它的建成進一步豐富了西湖公園的文化底藴,增進了市民羣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為泉州增添了一處閩南文化特色的“園林明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