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源縣第二中學

鎖定
桃源縣第二中學:湖南省桃源縣第二中學前身為國民黨高級將領劉戡將軍於1935年創辦的私立“天祿中學”,1951年由政府接管,並更名為桃源縣第二中學。學校坐落在風景秀麗、舉世聞名的人間仙境桃花源境內,她南臨319國道,北倚沅江,交通十分便利。現有在籍學生3000餘人,在職教職工168人。學校1995年由桃花源鎮膏田村遷至鎮中心,坐落在風景秀麗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桃花源。學校前臨319國道,背倚沅江,交通十分便利。新校園佔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學校現有37個教學班,在校師生2200餘人,教職員工181人。
中文名
桃源縣第二中學
創辦時間
1935年
前    身
私立“天祿中學”
在籍學生
3000餘人
在職教職工
168人
現    有
37個教學班
佔地面積
100餘畝

桃源縣第二中學中學簡介

學校十分重視學環境的改善,堅信一流的辦學條件是培養一流人才的基礎。近年來,學校投入大量資金對基礎設施進行了新建和改造。現在科教大樓功能齊全,各類先進的電教、實驗設施應有盡有;教學大樓寬敞明亮,教室內電視機、電腦、投影儀、智能廣播等多媒體網絡系統一應俱全。有了完善的網絡設備設施,學校與長沙市長郡中學實現了網上聯合辦學,開展遠程教育,做到了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難題聯改、品位同升,憑藉長郡中學優質的教育資源實現本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桃源縣第二中學 桃源縣第二中學
教師是學校的靈魂,學校要發展,具備優秀的師資是關鍵。近年來,桃源二中出台了各種激勵機制鼓勵教師提高自身素質,進一步完善了教學常規,對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充分調動了教師教與學兩個方面的積極性。現在,學校已經形成了一個優秀的教師羣體,他們嘔心瀝血、嚴謹治教,以敬業愛崗的拼搏精神、愛生如子的奉獻精神、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使學校在教育的百花園中異彩紛呈。2009年,全校在國家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28篇,省級獲獎論文96篇,市級獲獎論文105篇。承擔的《新課程語文個性化教學實驗研究》與《農村中學化學校本課程開發、實驗與管理研究》兩項國家級教研課題均已通過結題驗收。
在"以德治校、質量立校、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辦學理念指導下,桃源二中以德育為首,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日常行為規範演講比賽、班紀班風評比活動有力地促進了學校優良學風的形成和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常年聘請法制副校長,堅持每期一週的法制宣傳週活動,增強了學生的法制意識;出安全教育專欄、牆報,使學生的安全意識明顯增強。通過不斷探索、完善新的德育工作方法和管理模式,桃源二中建立起了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德育工作網絡,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境。
春風化雨、桃李滿園。近幾年來,在新生起點較低的情況下,學校的教學質量穩步上升,高考升學率更是有了突破性的進展。2002年,全校143人蔘加高考,升入大學128人,其中600分以上人數僅次於桃源一中。2003年,175人蔘加高考,劉雲霞同學獲全縣文科第五名。2004年,202人蔘加高考,升入大學196人,其中劉英傑同學以605分的高分獲全縣文科第二名。2005年,高考上線率達92.3%。2006年,386年參加高考,升入大學359人。2007年,郭俊、王帆同學又以優異的成績分別考入了吉林大學和中南大學。2008年,396人蔘加高考,專、本科上線357人,上線率90.2%。2009年,345人蔘加高考,專、本科上線312人,上線率90.5%,學生三年文化成績提高率全縣排名第二。
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學校也十分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學校成立了桃花源文學社、校園之聲廣播站、學生藝術團以及各學科興趣小組。近三年來,共有67名音、體、美小專業生升入大學。在今年的專業考試中,全校61名藝術特長生,專業成績達二本以上的有43人,佔參考人數的70﹪。
"七十年來路曼曼,櫛風沐雨迎春華。"75年,彈指一揮間,桃源二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人才,譜寫了一篇篇令人矚目的華章。今天的桃源二中正努力憑着她現代化的辦學條件、先進的教育理念、雄厚的師資力量、科學規範的管理、令人矚目的教育教學質量和遠大的發展前景,向名優學校邁進,她將成為湖湘大地一朵越來越耀眼的教育奇葩。
校園佔地面積100餘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有寬敞明亮的教學大樓和功能齊全的科教大樓及多媒體網絡系統,電教、實驗設施先進;圖書館藏書近10萬冊。校園佈局合理,校內亭閣崢嶸,綠草如茵,四季有花,環境優美。
學校有中學高級教師15人,中學一級教師62人,省級骨幹教師培養對象1人,市各學科會員15人。近五年來,教師有70多篇論文獲省級以上獎勵,有20多篇論文在各級報刊、雜誌上公開發表,十多人在省、市教學比武中獲獎。近三年來,高考升學率達80%以上。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學校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不斷改善,內部管理不斷優化,教學質量穩步上升,學校品位不斷提高。

桃源縣第二中學劉戡簡介

湖南省私立天祿初級中學是桃源縣第二中學的前身。由國民黨高級將領劉戡創辦。天祿,傳説中動物名。多雕刻成形以避邪,謂能祓除不祥,永綏百祿,劉戡創辦天祿初級中學正是在日本入侵,國難當頭日子,以天祿命名學校的名字,足以顯示將軍精忠報國鐵血抗日的理想與決心。
劉戡(1906—1947),字麟書,號三壽。桃源縣桃花源鎮膏田村人。歷任國民革命軍第93軍軍長、37集團軍總司令、三星上將。抗日名將。
他一介書生,但渴望報效國家。年輕時,覺得自己適合當名軍人,隨後就進了黃埔,成了那裏的一期生。民國22年,蔣介石命令劉戡任八十三師師長。因戰右眼被流彈射中,遂摘除,配裝假眼,致有"獨眼龍將軍"之稱。1935年4月13日,被授予了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的劉戡。風風光光回到桃花源鎮膏田村,修了天祿學堂(即桃源二中前身)。據年事已高的當地老百姓回憶:當年,他騎着高頭大馬回鄉。他的朋友放着鞭炮在路旁迎接。很多的女生圍上來,士兵隊伍齊唰唰地邁着威武的步子,太陽下,很精神。他跳下馬背,躍上高高的土堆,慷慨激昂的對站在下面的學生孩子們説:"民不可無學,國家孱弱,民族振興希望在你們身上,快點長大。報效國家"。後來他又拿出了衣服分發,規定,天祿學堂男生必須是白襯衣,藍褲子,女生則是白襯衣,藍裙子。一切執行軍事化管理。他還加派了士兵在門前站崗,説軍人站崗必須一律拿槍,如果有滋事騷擾學校正常工作的,立即斃掉。學生們接受抗日救國的思想薰陶,有當時的校歌為證:優勝劣汰的天演原則,這是世人所公認。帝國主義者如野獸般地進逼了,威脅全中華民族的生存,大好河山將要整個併吞,小朋友,小國民,我們是民族的新生命,這樣嚴重的壓迫,焉能容忍.在此非常時刻,要努力增加民族的智能,準備但當起復興民族的責任,打倒我們的敵人。
天祿學堂起初是初級小學,以劉家老祠堂為校舍基地,自籌資金建設。劉戡自任校長,委派秘書楊憲章來此代理校長。第二年,遷校於劉家新祠堂,擴設高小班。1938年,天祿小學首屆高小生24人畢業,由重瑞老師帶領赴長沙報考中學,被100%錄取。
1939年,日軍飛機經常沿江飛行,為安全之故,學校遷往土東鄉(現名泥窩潭鄉)的畫橋坪,在土東鄉古巖峪馮家老屋開始招收初中學生,春季始業,每屆兩個班。為了增強學校實力,提高學校聲望,劉戡從部隊派來軍官,運來槍支、彈藥和軍服,對學校實行軍事管理,進行軍事訓練,組織實彈射擊。因當時的天祿中學剛一開辦便名聲大振,在短時期內不僅僅是桃源,還有漢壽、石門、慈利等縣的青年紛至沓來。天祿還曾多次組織學校與同在土東鄉避亂的桃中學生進行作文、演講、籃球之類的比賽,其結果常常是不分仲伯。劉戡還創設"麟書杯"為標誌的排球賽,據記載,有當時桃中、平陽、信國等校參與的情況下,天祿曾連續四次奪冠。麟書杯至今仍在學校檔案室珍藏。
1941年天祿小學部先行遷回原址(劉家祠堂),由高昆主任主持工作。是年,省教育廳正式備案批准,定校名為湖南省私立天祿初級中學。
1943年因古巖峪馮家老屋已不適合學校發展,於是初中部又回到膏田坪劉家祠堂。楊憲章調回部隊,劉戡另派方攻石來校主持工作,方先是任教導主任,後任代理校長。1944年,曾辦過一期高中,一個班;1947年張言任代理校長,由校董劉育鹹籌款,修建了第二棟教學樓。1948年下學期,由朱克倫充任校長直解放。
至此,學校從創辦之初算起,已經歷時15年,儘管當時社會動盪,三遷校址,六換校長,仍然保持了良好的校紀校風。學生心繫國難,文武兼備。至今尚在的老校友對當年因戰亂遷址土東鄉時夜點油燈,潛心自學,露餐禾場,避寒倉屋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當時的青年,以就讀於天祿為榮。斯時之盛,後又以馬樹民作曲,袁蒸川作詞的校歌可見一斑:
雪峯之陰,沅水之陽,蘭芷芬芳,藝人遊弋,謀礪一堂,務精務發,無怠無荒······
1949年7月27日,桃源解放,人民政府接管了湖南省私立天祿初級中學,更名為湖南省桃源縣第二初級中學。對原有老師一律"包下來",實行"原人、原薪、原職"的政策,實現了平穩過渡。 [1] 

桃源縣第二中學地理位置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鎮翹望嘴112號郵編:415722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