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桃源春曉

(景點)

鎖定
位於浙江省天台縣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中,景區面積3平方公里。桃源是一處富有神奇色彩的地方,相傳東漢時剡縣農民劉晨、阮肇來此採藥,迷路斷食,摘桃充飢,在桃溪邊遇見二位仙女,偕至洞府,結為伉儷。平日以對弈為樂。半年後思鄉心切,二女相送出溪口,返家一看,竟已歷七世。後來兩人再度來山,終於修仙上天。這個故事,始見於南朝臨川王劉義慶的《幽明錄》。其初當有所本,後經傅益,衍為仙話。
中文名
桃源春曉
地    址
浙江省天台縣城西北13公里 [1] 
景區面積
平方公里
概    況
桃源坑是一處深峻的山谷

目錄

桃源春曉概況

桃源春曉
桃源春曉(5張)
桃源坑是一處深峻的山谷,桃溪隨山曲折,兩岸峭壁參差,若陳列着一扇扇錦繡畫屏,鏡潭簾瀑映帶其間,涉目成賞。誠如清代詩人袁枚所寫的“五步一峯轉,十步一峯變;重重天塹形,幅幅屏風面。神光果離合,青紅遽隱現。”循溪而上,綠水如湖縐舒展,泉聲如佩環相叩,餘韻清遠。北宋縣令鄭至道邀約同僚學士遊憩時,給它起了一個富有詩意的芳名,叫“鳴玉澗”。澗東平曠之處,桃花吐豔,落紅飄拂,稱“桃花塢”,相傳是劉、阮成仙昇天的地方。

桃源春曉風景

轉過一潭凝碧的“仙女浴盆”,迎面是巉巖累累的“老龍噴水”和燕尾瀑。指點南峯“山”形石,右豎酷肖仙女拂袖,駕雲踩霧翩翩欲下,這就是“仙女石”。
又見一個山灣,三峯鼎峙,峻極霄漢。正如鄭至道《劉阮洞記》所描寫的:“其東峯則孤危峭拔,儀狀奇偉,上有雙石如綰鬟髻,遂名之曰‘雙女峯',其西峯則壁立千尋,上連巨嶽,朝陽方升先得清照,遂名之曰‘迎陽峯',其中峯則居中處焉,以雙女、朝陽為之輔翼,羣山之翠合而有之,遂名之曰‘合翠峯'”。三峯巉巖嶙峋,劈斧橫皴、蒼黃相間似古錦。東峯上部右側有洞,高可立人,廣才一牀,此即“桃源洞”。
此處勢極奇險,須由坑口攀秦遊嶺,在水磨嶺頭村前,猿行於絕壁沙峽之間,才能植梯上瞰。三峯之間,林麓疏廣,草石瑰異。憩息其間,令人樂而忘返,故稱為“迷仙塢”。

桃源春曉傳説

谷盡路絕之處,一道白練從山坳拋下,簌簌作響,潭水清澈,毛髮可鑑,羣峯倒影其中,浮碧蕩翠,醉人心魄。這就是民間傳説中二位仙女解下裙帶化作金橋引渡劉阮的“金橋潭”。潭邊磐石品列。元祐二年(1087年)鄭至道建浮杯亭,仿效蘭亭修禊之舉,酒杯隨澗水盪漾,在石邊任人俯身拾杯暢飲,偃仰嘯歌,此石名為“會仙石”。
由潭邊峭壁攀緣而上,溯流一里,見雙崖逼仄,飛泉下瀉,嵐光掩映,石色慾飛。這時桃源正源所在。
當年徐霞客為之銷魂的地方已經攔溪築壩,“神女石”安然無恙,她們那佇立凝眸西望的姿態,就像在急切盼望劉阮從剡中歸來。壩右羊潭坑,有方形碧潭,下瀉為瀑。
隔着桃源水庫的引水渠可以望見水磨村後的“仙人洞”,洞闊十餘米,高深均約四米,那方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洞門花霧紅成陳,沙麓巖前翠作渦。”這是劉阮與二女恨恨作別的惆悵溪,也是明代地理學家王土性“儷仙館”遺址,現在建起了桃源電站。每到春日,映山紅漫山遍野,桃花隨水飄飛,九曲桃源溪越發顯得旖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