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花耳

鎖定
桂花耳為花耳科桂花耳屬的桂花耳子實體膠質。 [2]  子實體高0.6-1.5釐米,柄下部粗0.2-0.3釐米,子實體微小,匙形或鹿角形,上部常不規則裂成叉狀橙黃色,幹後橙紅色,不孕部分色淺,光滑;有細絨毛,基部慄褐色至黑褐色,延伸入腐木裂縫中。 [3]  因其體形似桂花,故而得名“桂花耳”。 [4] 
桂花耳分佈於中國的吉林、河北、福建、雲南、香港、浙江、四川等地區。多生於杉木等針葉樹倒腐木或木樁上,往往成羣或成叢生長。 [5]  一般採用芽殖方式產生次生孢子或芽孢子的方式來進行繁殖。 [6] 
桂花耳的實體雖小,但色彩鮮,便於認識,該種屬含類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降低致癌的作用,還有一定的有保健作用。 [7]  將其子實體清洗後,在開水中燙一下,在清水中多次浸泡後,可拌涼菜或燉菜食用。 [8] 
中文名
桂花耳
拉丁學名
Guepinia spathularia (Schw.) Fr.
別    名
桂花菌
植物界
花耳目
花耳科
分佈區域
雲南、西藏、甘肅等

桂花耳植物學史

因其體形似桂花,故而得名“桂花耳”。 [4] 

桂花耳形態特徵

花耳科桂花耳屬的桂花耳子實體膠質。 [2]  子實體高0.6-1.5釐米,柄下部粗0.2-0.3釐米,子實體微小,匙形或鹿角形,上部常不規則裂成叉狀,橙黃色,幹後橙紅色,不孕部分色淺,光滑。有細絨毛,基部慄褐色至黑褐色,延伸入腐木裂縫中。 [3]  擔子2分叉。孢子2個,無色,光滑,初期無橫隔,後期形成1~2橫隔,即成為2~3個細胞,橢圓形近腎形,(8.9~12.8)μm×(3~4)μm,擔子叉狀,(28~38)μm×(2.4~2.6)μm。 [1] 

桂花耳產地生境

桂花耳分佈於中國的吉林、河北、福建、雲南、香港、浙江、四川等地區。春至晚秋 [1]  多生於杉木等針葉樹倒腐木或木樁上,往往成羣或成叢生長。 [5] 

桂花耳繁殖方法

一般採用芽殖方式產生次生孢子或芽孢子的方式來進行繁殖。 [6] 

桂花耳主要價值

桂花耳的實體雖小,但色彩鮮,便於認識,該種屬含類胡蘿蔔素等,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A,有降低致癌的作用,還有一定的有保健作用。 [7]  將其子實體清洗後,在開水中燙一下,在清水中多次浸泡後,可拌涼菜或燉菜食用。 [8] 
參考資料
  • 1.    卯曉嵐 主編.中國大型真菌.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第517頁
  • 2.    張光亞著,雲南食用菌,雲南人民出版社,1984.06,第74頁
  • 3.    桂花耳  .科普中國網[引用日期2023-04-12]
  • 4.    何鑑編著,烹調手冊,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04,第4頁
  • 5.    蘇鴻雁,蒼山常見大型真菌圖譜,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07,第197頁
  • 6.    暴增海等主編,食用菌栽培原理與技術,中國標準出版社,2000.06,第17頁
  • 7.    蘇鴻雁,蒼山常見大型真菌圖譜,雲南人民出版社,2016.07,第197頁
  • 8.    周旭昌,吳炳強,王永明主編,中國長白山野生食療觀賞植物圖譜大全,延邊大學出版社,2016.11,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