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花枝

(中藥名)

鎖定
桂花枝,中藥名。為木犀科植物木犀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的枝葉。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中國西南部。具有發表散寒,祛風止癢之功效。用於風寒感冒,皮膚瘙癢,漆瘡。
別    名
上桂枝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捩花目
木犀科
木犀屬
木犀
分佈區域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我國西南部
中文學名
桂花枝
採集時間
全年均可採

桂花枝入藥部位

枝葉。

桂花枝性味

味辛、微甘,性温。

桂花枝功效

發表散寒,祛風止癢。

桂花枝主治

用於風寒感冒,皮膚瘙癢,漆瘡。

桂花枝相關配伍

治漆瘡:每日用鮮桂花樹葉500-1000g,加水2000ml,煎至黑色。用紗布蘸水,趁熱燙洗患處(不要燙傷皮膚),原湯加熱再洗,每日3-4次。[《新中醫》1983,(1):23]

桂花枝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煎水洗。

桂花枝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鮮用或曬乾。

桂花枝形態特性

木犀又名:九里香,巖桂,桂。常綠喬木灌木,最高可達18m。樹皮灰褐色。小枝黃褐色,無毛。葉對生,葉柄長0.8-1.2cm;葉片革質,橢圓形、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4.5cm,寬2.6-4.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呈楔形或寬楔形,全緣或通常上半部具細鋸齒,腺點在兩面連成小水泡狀突起。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或近於帚狀,每腋內有花多朵;苞片2,寬卵形,質厚,長2-4mm,具小尖頭,基部合生;花梗細弱;花極芳香;花萼鍾狀,4裂,長約1mm,裂片稍不整齊;花冠裂片4,黃白色、淡黃色、黃色或橘紅色,長3-4mm,花冠管僅長0.5-1mm;雄蕊2,着生於花冠管中部,花絲極短,藥隔在花葯先端稍延伸呈不明顯的小尖頭;雌蕊長約1.5mm,花柱長約0.5mm。果歪斜,橢圓形,長1-1.5cm,呈紫黑色。花期9-10月,果期翌年3月。

桂花枝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原產我國西南部。

桂花枝相關論述

《生草藥性備要》:“祛風發散除熱。”
[1]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