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

(李商隱詩作)

鎖定
《桂林》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山不高而陡峭,山下瀕臨灕江,地狹故城窄,山陡如欲墜;頷聯謂桂林是南方重鎮,通往絕域的要衝,桂林城西北地勢高,建有高樓,為全城所矚目;頸聯寫傳説江岸楓林中有鬼怪,白石潭中有蛟龍出沒,駭人聽聞;尾聯説此地重淫祀,簫鼓之聲伴隨禱祝之舉無休無止,更令人生愁。全詩寫殊鄉異俗,純用白描,也十分工妙。
作品名稱
桂林
作    者
李商隱
創作年代
唐代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律詩

桂林作品原文

桂林1
城窄山將壓2,江寬地共浮3
東南通絕域4,西北有高樓5
神護青楓岸6,龍移白石湫7
殊鄉竟何禱8,簫鼓不曾休。 [1] 

桂林註釋譯文

桂林詞句註釋

1.桂林:郡名。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4年)置。唐為桂州,治臨桂(今桂林市)。《舊唐書·地理志》:“江源多桂,不生雜木,故秦時立為桂林郡。武德四年(621年),置桂州總管府。後置桂管經略觀察使,治桂州。”
2.“城窄”句:柳宗元《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中載:“桂州多靈山,發地峭豎,林立四野。”此處與柳宗元所載相印證。
3.江寬:指灕江水寬。江,指桂江、荔江。《通典》:“桂州有離水,一名桂江;又有荔水,亦曰荔江。”
4.絕域:極遠之地,此處指與桂州相接的“瓊崖”,瓊即今廣東省瓊山,崖即今海南省崖縣。
5.“西北”句:此句用《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成句。高樓,或指雪觀樓,見《桂海虞衡志》。
6.神護青楓岸:南人風俗,楓樹有神靈。據《南方草木狀》:“五嶺之間多楓木,歲久則生瘤癭,一夕遇暴雷驟雨,其樹贅暗長三五尺,謂之楓人,越巫取之作術,有通神之驗。”
7.白石湫:在桂林城北七十里,俗名白石潭。據曹學佺《名勝志》載,相傳靈川縣南二里有蛟精塘,昔藏妖蜃。南齊永明中始安內史裴昭明夢神女七人,自言為荊楚以南司禍福之神,此方為妖蜃所害,今當禁之於白石湫。先地湫水險惡,舟觸必敗,乃為建祠秩祀,水遂平。
8.“殊鄉”句:當時廣西一帶頗迷信鬼神巫卜,故此處有“殊鄉竟何禱”。 [2]  [3] 

桂林白話譯文

窄窄的城市依着壁立的山峯,滿滿的江水像與地面一起浮動。
向東南通向很遠的地方,西北邊又有高樓矗立在空中。
古老的青楓樹藏有神靈,白石潭裏躲着蛟龍。
這偏僻的處所在禱告什麼,吹簫打鼓還伴着吟頌? [2] 

桂林創作背景

此詩應為李商隱於大中元年(847年)隨桂管觀察使鄭亞宦遊桂林時所作。大中元年(847年),桂管觀察使鄭亞邀請他往赴桂林任職,李商隱几乎沒有猶豫便與之同行。在唐代官場,除了科舉之路,還可以通過擔任一些有勢力官員的幕僚而得到舉薦升遷的機會,李商隱時亦抱此打算。此詩為寫當時當地的殊鄉形勝、風俗而作,亦或為抒發其自身的異鄉愁緒。 [4]  [3] 

桂林作品鑑賞

桂林文學賞析

此詩是李商隱在桂林鄭亞幕中所寫,一方面描寫作日者異地為客的所見所聞,另一方面藉此抒發詩人自身的異鄉愁緒。
起首二句寫地勢,審美視角開闊大氣,遠近相諧。在煉字方面,其中“窄”與“壓”,“寬”與“浮”,分別相互映襯,真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置人於險奇荒凉之域。在句勢和語義上,第一句與第二句恰好構成一對極富張力的矛盾關係,前句緊張,後句舒緩,可謂一張一弛。這二句寫出了異鄉的山重水闊,描繪出一幅與中土殊異的難狀之景。
三、四句大開大闔,先於想象中寫出桂林一帶交通的險峻奇特,接着適時借用古詩“西北有高樓”,不僅契合無間,而且更進一步將筆力上揚,使得三、四句在一、二句的險奇荒涼之後,更顯“高亮雄壯”(屈復語)。
五、六兩句着重描寫異地他鄉的風土人情,但是這種描繪,不是一種靜態的摹寫而是以“護”、“移”化靜為動,並且“神”、“龍”二字也顯露出詩人看到這一切時,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按照當時的説法,桂林地處偏遠,多的是化外之民,雖然當地人的一些風俗,李商隱不一定能夠適應,但他卻用了“神”、“龍”這樣的字眼讚歎之,實際上深刻地抒寫出了一種無法融入當地生活環境的異鄉人情懷。
最後兩句,從文字表面來看,將對於異地風俗神化的筆調拉回到這些風俗的真實面目上來,似乎是對五、六兩句所顯露的對於當地風土人情的羨慕之情的一種轉折,認為異地的這些風俗行為難以休止又騷擾了自己的寧靜。然而,如果仔細體會作者異地為客的淒涼之感,即能感受到詩人無論對當地的風俗作了神化或是還原,都説明了詩人心懷故鄉和京城,以及異地為客而產生的欲説還休的憂愁與尷尬。 [4] 

桂林名家點評

宋·範晞文:首聯不用事而工妙,次聯境界闊遠而含情悲壯,頗得杜意。(《對牀夜語》) [5] 
清·何焯:第四忽入思歸,變化不測。(《李義山詩集輯評》引)
清·屈復:首句狀難狀之景。三四高亮雄壯。五六殊鄉靈怪,即下簫鼓所禱者。結句怪異之詞,自傷留滯於此,渾涵不露。(《玉谿生詩意》)
清·紀昀:字字精煉,氣脈完足,直逼老杜。(《玉谿生詩説》)
清·紀昀:落句愁在言外。(《李義山詩集輯評》引) [6] 

桂林作者簡介

李商隱 李商隱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開成(唐文宗年號,836—840年)進士。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因受牛李黨爭影響,被人排擠,潦倒終身。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時政,無題詩很有名。擅長律絕,富於文采,構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隱晦之病。與温庭筠合稱“温李”,與杜牧並稱“小李杜”。有《李義山詩集》。 [7] 
參考資料
  • 1.    (唐)李商隱著;(清)朱鶴齡箋註;田松青點校,李商隱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06,第26頁
  • 2.    宮南著,李商隱詩百首譯註,九州出版社,2014.07,第51頁
  • 3.    鄭在瀛編著,李商隱詩全集 彙編匯注匯校,崇文書局,2015.08,第348頁
  • 4.    鄧丹,陳芝國著,李商隱詩賞讀,線裝書局,2007.4,第50-51頁
  • 5.    吳慧著,李商隱詩要注新箋 下,方誌出版社,2010.05,第590頁
  • 6.    劉學鍇,匯評本李商隱詩,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第118頁
  • 7.    蕭滌非 等.唐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