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植物園

鎖定
桂林植物園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雁山鎮。桂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佔地73公頃,是中國科學院領導建立的植物園之一,也是我國建立較早、影響較大的植物園之一。
桂林植物園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1-2]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3] 
中文名
廣西植物研究所桂林植物園
外文名
Guangxi Institute of Botany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雁山鎮雁山街85號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夏季每天:8:00~18:00;冬季每天:8:00~17:30
門票價格
學生5元/人;普通20元/人
佔地面積
73 公頃
著名景點
杜鵑園
桂花園
桃花園等
建造時間
1958年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桂林植物園發展歷史

桂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科學院早期建立的十大植物園之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和鍾濟新先生創立, 60年代由中國科學院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1996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並實行研究所和植物園一體化建制。 [3] 

桂林植物園地理環境

桂林植物園地理位置

桂林植物園位於桂林市南郊雁山區雁山鎮,距市中心20公里,面積73公頃,位於桂林――陽朔的黃金旅遊道上,是遊客遊覽灕江後返回桂林的必經之路。 [3] 

桂林植物園氣候狀況

桂林植物園地處北緯25°01′,東經110°17′,海撥180~300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9.2℃,極端最低温-4.2℃,一般年份年最低温在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約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8%。 [3] 

桂林植物園自然資源

園內現已引種植物近3000種,其中包括遷地保護的國家珍稀瀕危植物近300種,被譽為“壯鄉植物王國”,重點植物都掛有標牌,介紹植物的名稱、產地、科屬和用途等。桂林植物園現已成為我國較大的植物遷地保護基地,並將在今後的幾年內再引種2000種,使園內的植物種類達到5000種以上。 [4] 
園內廣泛收集世界各地及國內部分省區的植物,共2100多種。 其中有研究價值較高的銀杉,金花茶,有特種經濟植物八角、苦丁茶、還有許多藥用植物和觀賞植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美國總統尼克松送給我國象徵友誼的北美紅杉和久負盛名的“雁山四寶”,方竹、紅豆、丹桂、綠梅。

桂林植物園主要景點

桂林植物園綜述

桂林植物園現已初步建成了植物標本園、奇珍植物精品園、瀕危植物園、杜鵑園、桂花園、棕櫚蘇鐵區以及花卉園藝中心和經濟植物區等,金花茶園正在建設之中,擬建的園區有民族藥園、銀杉園、奇花異卉園、廣西特有植物園和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示範園,此外,桂林植物園正與新西蘭黑斯延斯市協商共建新西蘭園。 [5] 

桂林植物園植物園區

杜鵑園
杜鵑園佔地4.1公頃,建成於2000年,園內收集栽植杜鵑花100餘種(含品種)6500多株,其中包括許多重要的種質資源,如太平杜鵑、喇叭杜鵑 .、羊躑躅 、武鳴杜鵑等,為廣西規模最大、種類、數量最多的杜鵑花專類園。園內參觀步道依山而建,山腳有兩個分別佔地400平方米和2000平方米的人工湖。每年陽春三月,各種杜鵑花竟相開放,是植物園春季賞花的重要園區。 [6] 
桂花園
桂花園佔地30畝,種植丹桂、金桂、四季桂 、日香桂等桂花近十個品種,並配以其他花草灌木和園林小品,形成了一個品味較高的園區。 [7] 
百竹園
竹園佔地2.0公頃,引種栽培了180多種竹子,竹子四季青翠,秀麗挺拔,向人們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竹類世界,其中有紫竹、方竹、黃金間碧玉竹、佛肚竹 、還有廣西特有的石山竹子芸香竹等。園中步道依山而建,蜿蜒曲折,兩旁以花灌木點綴,利用山衝地形營造人工水面景觀2000平方米。是休閒、參觀的重點園區。 [8] 
桃花園
桃花園座落在竹園以南,面積1.5公頃,園區內定植許多烏桕品種,烏桕和桃花景色的結合,使得在春天可以觀賞到桃花的嬌豔,秋天可以欣賞到烏桕紅葉的熱烈。園內引種栽培了觀賞價值高的桃花品種紅碧桃、紅葉桃等50個,並輔以薔薇科的其他觀賞喬灌木,在初春形成一片奼紫嫣紅的景象。此外,園中迂迴的步行小道、草坪、堆砌的石頭,形成優美的園林景觀,方便遊客漫步欣賞和休憩。 [9] 
棕櫚園
棕櫚、蘇鐵是觀賞價值極高的庭園植物,主要分佈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西有分佈的棕櫚科植物50多種,蘇鐵科植物10多個種。該區佔地20畝,收集了熱帶、亞熱帶風光的棕櫚科植物12種,蘇鐵植物5種,露地栽培近200株植物,鋪設草坪,佈置園林小品,以現代園林手法展現了棕櫚蘇鐵的全新面貌,使之具有較高的觀賞性。 [10] 
金華茶園
金花茶是著名的觀賞植物,主要分佈在廣西,其花瓣金黃色,蠟質,花型秀麗雅緻,在名貴山茶花中獨樹一幟,享有“茶族皇后”之美稱。金花茶園佔地0.8公頃,園中收集我國現已發現的金花茶22種,包括金花茶、顯脈金花茶、毛瓣金花茶、凹脈金花茶等。同時園區收集栽培了宛田紅花油茶等50種優良茶花品種。 [11] 
裸子植物區
裸子植物區佔地1.3公頃,以收集保存裸子植物為主,是植物園最先建成並對外開放的園區,也是植物園內景色最美的園區之一。該區以一塊約600平方米的馬尼拉草坪為中心,周圍散佈着柏科、杉科和松科喬木樹種,植物種類豐富多樣。園內已栽培展示裸子植物10科40屬200餘種,其中有銀杏、銀杉、水杉、攀枝花蘇鐵、雲南穗花杉、雲南紅豆杉國家級保護植物及大葉南洋杉、世界爺、落羽杉等國外種類,還有世界著名觀賞樹種—雪松、金錢松和南洋杉。園區小路曲折自然,與水池、假山、廊架等園林建築結合,形成優美的森林景觀。 [12] 
廣西特有植物園
廣西植物資源豐富,僅特有植物就達860多種,大多數分佈範圍狹窄,生境特殊,資源量少。廣西特有植物區始建於2005年,佔地2.7公頃,以收集保存廣西特有植物為主,園內保存廣西特有植物300多種,其中很多種類具有重要的科研、經濟和觀賞價值,如苦苣苔類、秋海棠類、金花茶類和蜘蛛抱蛋類等植物。 [13] 
珍稀瀕危植物園
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專類園,佔地2公頃,園內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最早始於20世紀50年代,1988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的支持下,開始系統持續的對珍稀瀕危植物進行遷地保護研究工作,重點收集、保存分佈於廣西的珍稀瀕危植物。經過多年不間斷的遷地保護,先後引種保存區內外珍稀瀕危植物300多種,其中在廣西有分佈的204種,列入《中國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第一冊的166種,8種一級保護植物中遷地保存了7種(有茶族皇后金花茶、獨產於我國西雙版納原始森林,樹高可達70餘米的望天樹,被世界生物界譽為活化石的水杉,植物界的大熊貓——銀杉,鴿子花樹-珙桐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的有86種,其中一級36種,二級50種。另有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湖北省省級保護植物共32種。經過多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個集科研、科普和觀賞諸多功能於一體的珍稀瀕危植物專類園,是我國目前集中引種栽培珍稀瀕危植物種類最多的專類園。 [14] 
奇珍植物精品園
奇珍植物精品園佔地1.2公頃,以收集珍貴、奇特、趣味植物為主,園內共收集了200餘種植物,其中包括恐龍時代的孑遺植物桫欏、被稱為活化石的銀杉,特有巨型觀賞蕨類植物鹿角蕨、巢蕨等珍貴古稀植物,以及多花叉葉蘇鐵、跳舞草、含羞草、捕蟲植物、食蟲植物等奇異趣味植物和著名的桂林雁山四寶------紅豆、方竹、丹桂、綠萼梅等地方特色植物。園內各種珍稀瀕危植物與園林觀賞植物互相搭配,廣場、組合噴泉、水系、亭、廊、橋等的合理佈局,使整個園區除了有很強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外,還有較高觀賞價值,把旅遊休閒和科普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進行科研和科普旅遊的重點場所。 [15] 

桂林植物園景觀園區

桂林植物園的植物標本館有館藏標本40多萬份,數量位居華南、華中第二位,收集的植物標本以產於廣西及鄰近省區的植物為主,豐富的石山植物標本是該園標本館的主要特色之一。
桂林植物園有一個生物博覽館,內容包括海洋生物、陸地植物以及昆蟲、動物等,系統地介紹生命的起源和進化,重點展示生物多樣性和人與自然的關係 [4] 

桂林植物園廣西植物研究所單位簡介

廣西植物研究所位於桂林市雁山區,1935年由我國現代植物學奠基人陳煥鏞先生創立,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個自然科學研究機構。1952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1996年接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全稱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國科學院廣西植物研究所。1958年建立桂林植物園,與廣西植物研究所實行所園一體制管理。 [16] 
研究所主要在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植物化學、植物資源學、植物遺傳育種與引種栽培、植物保育與園林植物學等學科領域開展研究。現有植物資源與植物地理學研究中心、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天然產物化學研究中心、特色經濟植物研究中心、園林園藝研究中心、生物技術與野生珍稀植物保育中心等6個研究部門;一個館藏近50萬份標本,躋身全國十大植物標本館之列、華南第二大的標本館—廣西植物標本館(國際代碼:IBK);“廣西植物功能物質研究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廣西喀斯特植物保育與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兩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獼猴桃良種培育中心”和“蘭花良種培育中心”兩個自治區級良種培育中心;以及“廣西喀斯特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恢復生態學”自治區級國際合作基地、“天然產物開發利用研究”院士工作站、“喀斯特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及植物資源持續利用”自治區級人才小高地、“喀斯特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與世界苦苣苔協會共同建立的“中國苦苣苔植物保育中心”、國際森林生物多樣性監測研究網絡唯一的喀斯特台站——“北熱帶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監測站”和廣西首座“人工林生態學效應綜合科研野外觀測塔”等科研平台。研究所擁有大型儀器60餘台套,儀器設備價值逾4000萬元。創辦的《廣西植物》期刊是我國植物科學領域重要的學術期刊,在國際植物學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
全所現有在職職工22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85人,研究員25人,副研究員52人,博士38人,碩士72人。引進八桂學者1名,廣西特聘專家1名。目前,全所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有突出貢獻科技人員10人、廣西優秀專家2人、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選8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與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林旅遊學院等高校建立包括植物學、作物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野生動植物保護利用、藥學、園林景觀設計等專業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十二五”期間,研究所共獲得科研項目420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或基礎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36項;廣西區攻關、廣西區自然科學基金等162項。共發表科研論文715篇,其中SCI收錄論文172篇;出版專著15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6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獲各級科技獎勵32項次,其中獲得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3項、廣西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項、廣西自然科學三等獎2項。派出40名專家到貧困縣及相關企業開展技術指導和技術諮詢服等扶貧幫困工作,為地方各級領導幹部及羣眾培訓2000多人次。
目前,廣西植物研究所正面向國際科技前沿,面向廣西重大需求,面向廣西國民經濟主戰場,圍繞國家戰略植物資源儲備、區域生態安全、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區域經濟發展等戰略需求,結合廣西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產業發展優勢,堅持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並舉,努力建設具有鮮明特色、水平先進和較大影響力的地方一流科研院所,力爭成為中國-東盟植物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植物物種戰略資源儲備與植物資源持續利用及科學知識普及的國家基地,成為地方經濟建設、扶貧攻堅的重要技術源頭。

桂林植物園桂林植物園園區簡介

桂林植物園始建於1958年,是中國科學院早期建立的十大植物園之一,由著名植物學家陳煥鏞和鍾濟新先生創立,60年代由中國科學院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1996年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和中國科學院雙重領導,並實行研究所和植物園一體化建制。桂林植物園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廣西豐富的石灰岩植物資源,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佈局及中國科學院的學科佈局中佔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唯一以石灰岩植物資源遷地保護為目標的綜合性植物園。 [17] 
桂林植物園地處北緯25°01′,東經110°17′,海撥180~300米,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温19.2℃,極端最低温-4.2℃,一般年份年最低温在0℃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約18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78%。整個植物園為起伏較大的低丘土嶺,形成許多小氣候環境,生態環境良好,對收集、保存廣西及亞熱帶植物資源有獨特的優勢。桂林植物園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已建成了裸子植物區、棕櫚蘇鐵區、珍稀瀕危植物園、杜鵑園、金花茶園、竹園、桂花園、廣西特有植物園、喀斯特岩溶植物專類園、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示範園、苦苣苔展示區、秋海棠展示區等專類園區。現已引種保存植物5100多種,其中包括遷地保護的國家珍稀瀕危植物400多種,被譽為“國家戰略性植物資源貯備的活體基因庫”和“壯鄉植物王國”。
桂林植物園位於桂林市南郊雁山區雁山鎮,距市中心20公里,面積73ha,位於桂林――陽朔的黃金旅遊道上,是遊客遊覽灕江後返回桂林的必經之路。雁山鎮是桂林的大學城,植物園周邊有廣西師範大學等6所大中專院校,景觀優美、內涵豐富的桂林植物園是人們休閒、旅遊的首選場所,桂林市旅遊定點單位。桂林植物園也是大、中、小學生開展科普活動的理想場所,經過多年的努力,桂林植物園在科普教育上取得了顯著的成績。1999年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區黨委宣傳部、教育廳和自治區科協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2年被中國科學院、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少工委聯合命名的首批“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2002年被中宣部、科技部、教育部和中國科協聯合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桂林植物園旅遊信息

桂林植物園交通信息

從桂林市區文明路乘坐5路公交車(博文學院---文明路;首末班:博文學院6:50-22:00,文明路6:30-21:00,票價2元/人次,發車間隔6~8分鐘/趟)至雁山鎮站下車即到。 [18] 

桂林植物園門票信息

學生票價:5元/人;
普通票價:20元/人。 [19] 

桂林植物園開放時間

夏季每天:8:00~18:00
冬季每天:8:00~17:30 [20] 

桂林植物園所獲榮譽

2022年3月30日,被中國科協命名為2021-2025年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1-2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