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市戲劇家協會

鎖定
桂林市戲劇家協會是在桂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領導下的從事戲劇專業工作的羣眾團體。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桂林市戲劇小組,1980年正式成立桂林市戲劇工作者協會,1990年改建升格為桂林市戲劇家協會,1998年桂林地市劇協合併成立新的桂林市戲劇家協會。
中文名
桂林市戲劇家協會
成立時間
1956年

桂林市戲劇家協會協會發展

市劇協成立以來,為繁榮桂林市戲劇事業,在創作優秀劇目,培養戲劇人才以及振興地方劇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上世紀八十年代,地市劇協會員創作演出的戲劇《五子圖》、《秦英小將》、《菜園子招親》等在廣西第二屆劇展上嶄露頭角。
九十年代初,圍繞“精品創作工程”的創作思路,在戲劇精品創作上下功夫。協會組織會員體驗生活,並邀請全國著名導演胡偉民、餘笑予等來我市講學,培養了一批富有發展潛力的編、導、演人才,創作、演出了一批優秀劇目。其中《瑤妃傳奇》獲得文化部“文華新劇目獎”,演員張樹萍獲“文華表演獎”。《風采壯妹》獲中宣部頒發的“五個一工程獎”。
彩調劇《巧妹子》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提名獎、全國少數民族劇本創作銀獎、廣西桂花工程銀獎,由此劇改編而成的音樂電視劇還榮獲全國第十屆“駿馬獎”二等獎。
1998年桂林地市劇協合並後,劇協的創作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文藝創作欣欣向榮,戲劇表演碩果累累。其中,桂劇《砸酒罈》獲“中國曹禺戲劇獎·小戲小品獎”二等獎、全區彩調大賽一等獎。桂劇《砸鎖》榮獲“首屆中國山東濱州、博興國際小戲藝術節金獎”第一名。

桂林市戲劇家協會成績及榮譽

大型桂劇《灕江燕》獲“第七屆中國戲劇節新劇目獎”,劉夏生獲導演獎,青年演員張 樹萍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彩調《陶鑄放牛》獲“中國曹禺獎·小戲小品獎”二等獎。詩舞劇《秧苗青青》獲全國殘疾人匯演“金獎”。大型彩調劇《羅漢坡》獲廣西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入選獎。大型新編歷史桂劇《大儒還鄉》獲得廣西“桂花金獎”、“銅鼓獎”,同時榮獲“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優秀劇本獎;2005年10月,《大儒還鄉》受邀參加在寧波
舉行的第九屆“中國戲劇節”,入圍“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30台劇目之一,主演曾定國獲得首屆“中國戲劇獎·優秀表演獎”。此外,劇協還積極開展各種戲劇研討和表演活動。
近年來,先後籌辦了著名桂劇表演藝術家筱蘭魁從藝60週年紀念活動、“桂字·藝字科班聯袂獻演”等一系列戲劇宣傳和表演活動,進一步擴大了戲劇在社會上的影響力。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