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林博物館

鎖定
桂林博物館,新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新區平桂西路一院兩館內,新館總建築面積為3.4萬平方米,隸屬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是展示桂林歷史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是廣西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博物館之一。 [1-2] 
1963年,桂林博物館開始籌建;1988年11月,落成開放;1963年3月,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2010年2月,桂林博物館新館正式開工建設;2014年3月竣工;2016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展品以桂林明代出土梅瓶、外賓禮品、明清書畫珍品、桂林歷史文物、廣西少數民族文物等為館藏特色。 [1]  截至2021年末,桂林博物館藏品有39210件/套,珍貴文物4292件/套,開展社教活動95次,年度觀眾總數733211人。 [2] 
2020年12月21日,桂林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 
中文名
桂林博物館
外文名
Guilin Museum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新區平桂西路一院兩館內
類    別
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投用時間
1988年11月1日 [4] 
開放時間
9:00-17:00(週一閉館)
竣工時間
1986年
館藏精品
青花梅瓶
藏品總數
39210件/套(截至2021年末) [4] 
建築面積
34000 m²

桂林博物館歷史沿革

1964年,成立籌備處,定名為桂林博物館。
1980年,桂林市成立“抗日戰爭時期桂林文化城陳列館”,後劃歸桂林博物館。
1981年,撤銷市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桂林市博物館。
1985年,桂林市博物館定為縣(處)級單位。
1986年,選址西山南麓谷地建新館,恢復原名:桂林博物館。
1988年,桂林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2008年,桂林博物館館徽誕生。
2009年,桂林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2010年,桂林博物館新館選址臨桂新區,2月正式開工。
2013年,桂林博物館新館獲可移動文物修復單位二級資質。
2014年,桂林博物館新館建設竣工。
2016年12月30日,桂林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 [1] 

桂林博物館建築格局

桂林博物館綜述

桂林博物館
桂林博物館(2張)
桂林博物館總建築面積為3.4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約1.2萬平方米,博物館主體建築的東、南、西三面分佈着鼓樓、風雨橋、南北闕等一組配套景觀建築羣,以傳統的桂北民居為原型,以現代建築技術為手段,將民族特色和現代風格有機融合,體現出桂北民居特有的漢唐遺韻。 [12] 
桂林博物館共有12個展廳,包括6個固定陳列、3個臨時展廳,推出四個基本陳列和兩個專題展覽,即“灕水春秋—桂林歷史文化陳列”“畫里人家—桂林民俗文化陳列”“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友誼桂林—館藏外賓贈送禮品陳列”“情繫桂林—李培庚、葉侶梅、宋克君捐贈作品展”和“翰墨華章—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同時建有1400平方米的未成年人教育互動中心。 [1]  [12] 

桂林博物館展廳

  • 基本陳列
灕水春秋—桂林歷史文化陳列:該展覽以桂林的歷史發展脈絡為主線,以3萬年前遠古人類在桂林的活動為起點,分為史前桂林、古代桂林、近現代桂林三部分,通過文物、圖表、照片等方式,介紹這片土地從史前時代至近現代的歷史沿革。 [10-11] 
灕水春秋—桂林歷史文化陳列
畫里人家—桂林民俗文化陳列:該展覽分為和諧家園、市井畫卷、斑斕綵衣三個展區,展出壯、瑤、苗、侗等11個少數民族的文物,並復原毛筆店、文場、騎樓等場景,展現各民族的居住環境、染織與服飾、民間工藝、歌舞戲劇、宗教信仰等,彰顯桂林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面貌。 [9]  [11] 
畫里人家—桂林民俗文化陳列
靖江遺韻—桂林出土明代梅瓶陳列:該陳列從歷史、藝術、美學等視角,分“梅瓶的來源”“梅瓶的概説”“梅瓶的釉色”“梅瓶的造型”“梅瓶的紋飾”五個單元依次展開,反映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掠影,展現華夏古代陶瓷文化迷人的風采,揭示桂林這座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深邃、博大的內涵。 [11] 
友誼桂林—館藏外賓贈送禮品陳列:展出了桂林市政府在對外公務交往中受贈的200多件(套)具有代表性的禮品,禮讚友誼、合作與發展。這些禮品見證了桂林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外交成就,凝結着桂林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反映了不同國家各具特色的文化藝術,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和很高的藝術價值。 [11] 
友誼桂林—館藏外賓贈送禮品陳列 友誼桂林—館藏外賓贈送禮品陳列
  • 專題陳列
翰墨華章—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以“妙手丹青”、“鐵畫銀鈎”、“箑風雅韻”三個主題,展示明清桂林書畫藝術的歷史與文化,以期人們能從中汲取營養,並得到一些借鑑和啓發。 [11] 
翰墨華章—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 翰墨華章—館藏明清書畫精品展
情繫桂林—李培庚宋克君葉侶梅捐贈作品展
李培庚、宋克君、葉侶梅三位先生,常年于山水之間寫生,探索運用不同的繪畫形式來表現桂林山水。而出於他們對桂林的摯愛,三位先生以及他們的家人更是先後將三百餘幅繪畫作品無償捐贈給家鄉人民,由桂林博物館永久收藏,為了讓公眾共享藝術成果,桂林博物館闢專室,予以展示。 [11] 
  • 臨時展覽
截止2023年2月,桂林博物館先後與國內218餘家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合作,共舉辦臨時展覽169個。原創“走進灕江—桂林博物館藏桂林書畫展”,囊括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白雪石、吳昌碩、吳冠中等名家精品,讓各地民眾在家門口領略大師筆下的水墨桂林;原創“戀戀銀風—桂林博物館藏南方少數民族銀飾展”,通過多彩服飾、精美銀飾展示南方少數民族的風情與文化。同時引進國內外優秀展覽,如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風尚與變革—近代百年中國女性生活形態掠影”展、俄羅斯列賓學院油畫展、奧地利薩爾茨堡民俗文物展等,桂林市民感受不一樣的文化魅力。 [13] 

桂林博物館館藏文物

桂林博物館綜述

桂林博物館 桂林博物館
桂林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4萬件,藏品以桂林明代出土梅瓶、外賓禮品、明清書畫珍品、桂林歷史文物、廣西少數民族文物等為館藏特色。 [1]  截至2021年末,桂林博物館藏品有39210件/套,珍貴文物4292件/套,開展社教活動95次,年度觀眾總數733211人。 [2] 

桂林博物館重要藏品

  • 徐悲鴻水墨牛馬圖
徐悲鴻水墨牛馬圖畫尺寸縱31.5釐米、橫33釐米。徐悲鴻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他的畫學貫通中西,成功將西方畫的寫實和中國畫傳統筆墨意趣結合起來。他創作的中國畫題材廣泛,尤以畫馬馳名。桂林博物館所藏的這幅《水墨牛馬圖》有款識:仲子學長命寫牛馬走。壬申危亡之際悲鴻。有題跋:一九八二年元月重遊灕江,觀悲鴻師畫馬真跡於桂林榕樹樓。黃養輝時年七一誌。有印鑑:白文方印“養輝書畫”,白文方印“黃養輝”。朱文長方印“長壽”。朱文方印“徐”。徐悲鴻筆下的馬,準確把握了馬的骨骼肌肉、真實結構,筆墨淋漓瀟灑,表現出充沛的生命力。特別是“九一八”、“一二八”事變後,徐悲鴻的馬往往寄託着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奮起抗爭、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 [14] 
書畫類 書畫類
  • 青花雙龍戲珠紋梅瓶
梅瓶起源於唐代,宋代開始流行,常被作為盛酒的器具。喪葬時,古人將梅瓶排列在棺槨旁,寄託天長地久、久久平安的心願。青花雙龍戲珠紋梅瓶出土於明代靖江温裕王朱履燾夫婦合葬墓中的青花梅瓶就是最真實的印證。梅瓶釉色瑩潤,青花色澤雅麗,造型優美,就象一位亭亭玉立的仕女。蓋子也極其別緻,好似一頂小巧的斗笠。出土時瓶蓋被嚴嚴實實地封住,開啓後,人們驚奇地發現,瓶裏盛裝的並非是常見的透明五穀酒,而是香沁濃醇、清澈見底的淡紅色液體。液體中除浸泡有紅棗、龍眼、荔枝這幾味補血養氣的滋補藥材外,竟然還有三隻沒長毛的小老鼠。這就是廣西古代傳統藥酒—乳鼠酒。這瓶乳鼠酒被認為是最古老的藥酒實物,它的出土對研究桂林酒文化及養生保健具有重要意義。 [16] 
梅瓶 梅瓶
  • 板凳龍
兩江板凳龍,起始於清朝嘉慶年間。據説,是清代兩江鎮的才女“麻婆子”為迎接出嫁的姐姐正月回門而設計的兒童遊戲。它是由農村家家都有的四腳板凳做龍身,然後用稻草在板凳一端扎個龍頭,這樣就做成了一條簡單的板凳龍。舞樂時,板凳龍按照規定套路,合着鼓點,有規律、有節奏地舞出各種花樣,7、8只用紙糊做的蝦子、鯉魚、螃蟹在板凳龍四周遊動,舞蹈粗獷豪放,充滿原生態,極具觀賞性。2008年,板凳龍這流傳了三百年的原生態藝術,走進了上海東方衞視“非常有戲之尋根之旅”欄目。2009年,兩江板凳龍入選第二批廣西壯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5] 
民俗類 民俗類
  • 清道光青花山水圖攢盤
清道光青花山水圖攢盤 清道光青花山水圖攢盤
清道光青花山水圖攢盤,桂林博物館藏 [24] 

桂林博物館文化活動

桂林博物館綜述

桂林博物館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和館藏文物資源,以開放、包容的心態打開了“走出去、請進來”的館際交流之門,先後與國內218餘家博物館開展館際交流合作。 [13] 

桂林博物館學術研究

桂林博物館出版物有:《桂林博物館文集》(1—9集)《讓文物説話一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60週年暨桂林博物館開館30週年紀念文集》《背上搖籃一桂林博物館藏南方少數民族揹帶精品》《永遠的旗幟一桂林博物館藏桂林抗戰文化城文物精品》《藏寶集粹一桂林博物館藏文物精品》《顏筋柳骨一桂林博物館藏古代書法精品》《當代百家畫桂林》《宋克君版畫及其藝術》《李培庚桂林山水油畫及其藝術》《古瓷風韻一桂林博物館藏明代梅瓶賞析》《妙手丹青一桂林博物館藏古代繪畫精品》等書籍。 [17] 

桂林博物館社會活動

2023年3月31日,“蒼洱鐫石一大理歷代名碑拓片精品展”在桂林博物館開展,本次展覽彙集了大理從漢晉時期到唐(南詔)、宋(大理國)、元、明、清至民國的歷代名碑拓片96件(套),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語言、宗教、天文、醫藥、美術、名人傳略、風土人情、宗族系譜、地理山川、人口結構、生產技術等各個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 [20] 
2023年9月1日,桂林博物館、鄂爾多斯博物院共同舉辦的“戀戀銀風一桂林博物館藏南方少數民族銀飾展”在鄂爾多斯博物院開展。 [19] 
2023年9月29日,“桂博中秋遊園會”在一樓大廳舉行。“學在中秋一大家一起猜燈謎”活動,結合文物、歷史、中秋習俗、社會文化等內容,把“猜燈謎、識中秋、賞文物”融為一體。 [18] 

桂林博物館所獲榮譽

2018年12月27日,根據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發佈的《關於表彰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桂宣發﹝2018﹞25號)文件精神,桂林博物館榮獲“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22] 
2020年12月21日,桂林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評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2] 
2021年12月,桂林博物館獲評中共桂林市委員會宣傳部、中共桂林市委員會統一戰線工作部和桂林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授予的第一批“桂林市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稱號。 [21] 

桂林博物館機構設置

單位性質: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為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
機構設置:內設機構為11個,分別為辦公室、保衞科、研究室、陳列部、保管部、信息中心、宣傳教育部(未成年人教育互動中心)、文化創意中心、後勤保障部、自然科學研究部、梅瓶文化和桂北民族文化研究保護中心。
人員編制、組成:桂林博物館現有編制88名。其中單位領導職數1一4名,內設機構領導職數26名。截止2020年1月,有人員66人,其中行政5人、專技59人(正高4人、副高10人、中級27人、初級16人、碩士初期/見習期2人)、工勤2人。 [7] 
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
現任領導:唐春松(桂林博物館書記、館長)、韋衞能(副館長、副書記)。 [8]  [23] 

桂林博物館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桂林博物館新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臨桂新區平桂西路一院兩館內。 [1] 
  • 開放時間
9:00—17:00(16:30停止入館,17:00閉館)
週一閉館(國家法定假日,請關注網站以及微信公示開館時間) [5-6] 
  • 參觀須知
觀眾需憑有效證件到自動售票處或人工取票處免費領取參觀券,憑劵入館;其中持二代身份證的觀眾請到自動取票機換取免費參觀券,持其他有效證件觀眾及提前預約觀眾請到正大門人工取票處換領取免費參觀券從正門入館。 [5] 
  • 交通指引
市內公交
桂林市內公交91路、65路和69路公交車可到達。 [3] 
飛機火車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於桂林大劇院站乘91路至世紀東路中,同站換乘K2路至安新小區,換乘機場大巴桂林民航大廈線至桂林兩江國際機場。
桂林站:於桂林大劇院乘坐91路至桂林站。
桂林北站:於桂林大劇院乘坐91路至鼎富大廈,同站換乘1路至桂林北站。或於桂林大劇院乘坐65路至西城北路南,同站換乘83路至桂林北站。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