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敬順

鎖定
桂敬順,字昭翼,號介軒,附貢生,乾隆二十二年底任山西渾源州知州,著有《介軒詩鈔》(稿本,存安徽師範大學圖書館),纂《恆山志》5卷,《渾源州志》10卷。《恆山志》是渾源歷史文化、同時也是中華歷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將留駐千秋。
本    名
桂敬順
別    名
介軒先生
昭翼
介軒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出生地
江蘇泰興
主要作品
《介軒詩鈔》
《恆山志》5卷
《渾源州志》10卷

桂敬順人物生平

桂敬順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官,光緒七年任渾源州訓導的王寅恭在其所撰“知州政行紀略”一文中系統介紹了桂敬順當年在渾源州的德政:“履任初,即訪察利病,凡有裨州民者,皆次第具舉,政理訟平。乾隆己卯春,鄰邑荒歉,致本土粟麥騰貴,為勸捐,減糴價,境獲安。永安為州城要寺,農民歲祈豐穰,公倡整修,以朔望宣講聖諭,士民觀聽,向化者多。州治恆麓書院,久漸隤毀,公為完葺,揭齋曰‘崇古’,後堂曰‘仰止’,旁列房舍,集諸生講業,士林鹹鼓舞。渾居北早寒,孟秋多降霜損稼,公立霜神祠,率州人禱之,丕著靈應,民戴焉。”
桂敬順是一個出身於文化發達的江浙地區的封建士大夫,他對文化相當重視,他在渾源州的主要政績基本上也都表現在教化渾源百姓,發展渾源文化上,正如他自己所説,“餘始下車,即謁文廟,翻閲經籍”。桂敬順還抓對士子的道德品質教育,他告誡仕子:“古人讀書以為明道之具,今人讀書以為進身之階,是古今人讀書不侔矣”。要士子明確學習目的,要他們“上報國恩,下立人品”。

桂敬順人物評價

據《光緒渾源州志》介紹,在歷代渾源州牧中,桂敬順的評價最高,他纂修的《渾源州志》和《恆山志》,是渾源歷史文化、同時也是中華歷史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將留駐千秋。桂敬順在渾源的作為,對渾源社會及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人評價説,“今渾之忠孝節義、勳業文章遠軼前徽者,非其有所觀感而然歟”(光緒七年《渾源州續志》賀樹恩)。
知大同府事嘉祥給予《恆山志》很高的評價:“泰興桂君,以博雅之才為渾源州牧,得從予陪天使觀禮廟中。奉龍章之炳煥,幸茂典之躬蓬,乃削舊編,輯為新志。循名責實,開惑拾遺,卷帙猶前,而條理一變,彬彬乎文質兼備。信足以昭聖代之典章,還山靈之面目,非徒向所謂貌與文與,粉飾附麗者也。”

桂敬順軼事典故

桂敬順到任後的第二年,由於“鄰邑”遭遇自然災害,糧食歉收,導致渾源的糧食價格飛漲,桂敬順説服渾源的大户富户捐出糧食,平價出糶,使老百姓順利地度過春荒;同年夏天,渾源大旱,桂敬順沐浴戒齋,至恆山廟禱雨,乾隆二十五年,桂敬順應州民請求,重修了永安寺,竣工後桂敬順每逢朔、望日(每月初一和十五)寺中百姓雲集時,都到寺中宣揚教化;桂敬順還改革賦税制度,渾源州過去徵收賦税時“不立納收錢糧官簿”,收錢糧不記帳,里長、甲長經常隨意徵收,這就容易舞弊,桂敬順制定制度,上報後“茲列歸併條目”,明明白白徵收,並且便於計算統計。

桂敬順親屬成員

桂敬順出身於書香門第,他的兄弟們在外做官的人不少,桂正順為直隸青縣知縣,桂耳順為廣東乳源縣知縣,桂禮順為河東鹽運使經歷。桂敬順雖然功名止於貢生,但他的名氣很大,和當時的許多名人都有交往。
乾隆二十二年秋,六十四歲的卸任縣令鄭板橋和桂敬順同住揚州,鄭板橋邀請桂敬順同遊瘦西湖,登彈指閣。桂敬順當時僅為一附貢生,若沒有相當的文化水平和知名度,鄭板橋這種性格的人是不可能和他相交的。六年後,當李御自京師來渾源時,桂敬順和他一道“追憶往事”,桂敬順有如下詩句,“隋堤楊柳蜀崗連,彈指光陰竟六年,今日天涯共尊酒,風流想煞鄭公虔。”並有注於後:丁丑秋同住揚州,鄭板橋先生邀遊湖上,登彈指閣。

桂敬順個人作品

桂敬順在渾源度過了9年光陰,他踏遍了渾源的山山水水,對渾源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感情,僅在《渾源州志》中,他就留下了27首歌詠渾源山水的詩篇,如《磁峽煙雨》、《嶽頂松風》、《龍山霽雪》、《玉泉寒溜》、《柏巖秋色》、《神溪夜月》等,為我們瞭解清中期渾源的自然景象留下了可靠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