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安圍

鎖定
桂安圍,位於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朱坑村,分佈面積約62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58.7米,進深56.8米,建築佔地面積3048平方米。桂安圍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 [2] 
桂安圍坐北向南,為三堂(三進)二圍圍龍屋,第二圍屋含四角樓,大門前有禾坪,右側有水塘。圍屋內有1個大門,4個小門,108間房,17個天井,三級石台階,禾坪兩側各有斗門。大門獅口處兩根方石柱,下堂4根圓石柱,中堂6根方石柱架樑承檀。外圍夯牆,內夯牆基,泥磚、木、瓦構築,硬山頂。兩側斗門正立面為封火牆,大門正面築有圍牆。 [2] 
2009年8月10日,桂安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 [3]  2011年,桂安圍被列入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名單;2014年,桂安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興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桂安圍
地理位置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大坪鎮朱坑村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3048 m²
保護級別
第六批興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批註單位
興寧市人民政府

桂安圍歷史沿革

桂安圍始建於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此屋為朱姓人居住,十六世祖朱展橋從竹園側遷入開基,現已傳至二十四世。 [2] 

桂安圍建築格局

桂安圍坐北向南,為三堂(三進)二圍圍龍屋,第二圍屋含四角樓,大門前有禾坪,右側有水塘,分佈面積約62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58.7米,進深56.8米,建築佔地面積3048平方米。圍屋內有1個大門,4個小門,108間房,17個天井,三級石台階,禾坪兩側各有斗門。大門獅口處兩根方石柱,下堂4根圓石柱,中堂6根方石柱架樑承檀(石料為本地特產紅石)。外圍夯牆,內夯牆基,泥磚、木、瓦構築,硬山頂。兩側斗門正立面為封火牆,大門正面築有圍牆(高3.8米,長25米,用0.3米高的石塊砌成)。 [2] 
桂安圍 桂安圍

桂安圍文物遺存

桂安圍門額“恩榮”石刻高0.6米,寬0.5米。 [2] 
門額“恩榮”石刻 門額“恩榮”石刻

桂安圍歷史文化

  • 堂號堂聯
堂號:沛國堂。堂聯:鵝湖世德;鹿洞家聲。 [2] 
  • 對聯
大門對聯:雲台著績;秘閣流徽。上廳前對聯:春歸鹿洞山皆綠;日映鵝湖水亦紅。廳對聯:堂上椿萱迎旭日;階前蘭桂藹春風。 [2] 
  • 後裔人物
百多年來,桂安圍人才輩出,有師、團級幹部,博士生導師、專家、教授等多人。 [2] 
  • 傳説軼事
因屋對面是象徵吉祥幸福的蝙蝠山,它想一個展開雙翅的蝙蝠向堂屋飛來,故稱“蝙蝠朝堂”。
據村民説,桂安圍的興建者原來只是個賣苦力的工人,平時幫有錢人家扛水泥、石灰,就這樣通過多年來不斷的辛苦勞作,終於賺到錢建了桂安圍。該勤勞致富的故事一直激勵着後輩,讓這個屋子一直以來都保持着丁財兩旺的狀態,據説最鼎盛的時候這裏居住有六七十户人家,有幾百人居住,平日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就像集市裏一樣。滄海桑田,星移斗轉。因為歷史的變遷,今只有少數幾户人家仍在這裏居住。
  • 圍龍屋
所謂圍龍屋,“龍”指的是屋後山巒的走勢,“圍”指的是半圓形的屋子。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選擇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 [4] 

桂安圍保護措施

2009年8月10日,桂安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特色古民居”保護單位。 [3] 
2011年,桂安圍被列入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名單。
2014年,桂安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六批興寧市文物保護單位。 [1] 

桂安圍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桂安圍位於廣東省興寧市大坪鎮朱坑村。 [2]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桂安圍:從興寧站出發,路程大約27千米,約需26分鐘。從大坪鎮城區出發,路程大約9千米,時間約需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