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桂南採茶戲

鎖定
桂南採茶戲,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桂南採茶戲於清代中葉從江西贛南經粵北傳入桂南,距今約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根據其襯詞的特點,採茶戲也被稱為“籲嘟呀”。桂南採茶戲廣泛流傳於廣西東南部的玉林各縣以及欽州、梧州和南寧等市的部分縣區。 桂南採茶戲屬“三小戲”,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演,也叫“三角班”。它最初是以“十二月採茶”為主要內容的歌舞演唱,後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開荒、點茶、探茶、採茶、炒茶、賣茶等情節,形成一整套反映茶農勞動和愛情生活的歌舞 [1] 
2006年5月20日,桂南採茶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65 [2] 
中文名
桂南採茶戲
批准時間
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非遺類別
傳統戲劇
非遺編號
Ⅳ-65
申報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桂南採茶戲歷史淵源

(一)民間傳説
關於桂南採茶戲的起源民間有多種版本,前人已對其進行收集整理,主要有三種傳説。
傳説一:古時有個仙人叫石道人,帶有徒弟一男二女,男的叫王道安,女的叫大妹、二妹。他們一邊修道,一邊種茶,後來大妹思念凡間,下山向人們推廣了種茶方法。有一次,王道安和二妹來訪尋大妹,見茶林繁茂,甚為高興,於是便創編了模擬種茶勞動的歌舞,從此採茶歌舞便流傳於民間,後來,這種採茶歌舞發展成採茶戲。
傳説二:古代有個和尚,帶一男二女為徒弟,利用拜佛唸經之餘,還栽種了大片茶葉,並且創編了許多模仿採茶勞動的歌舞自娛自樂,後來,上山購茶的一個茶商看見採茶歌舞很優美,就偷學了採茶歌舞並帶下山去,於是便有了採茶戲。
傳説三:宋朝金人作亂,有個蘇州女子趙嫦娥隨母逃難途中,母女被衝散,趙女偶遇仙童王道安、仙女王月娥兄妹下凡到龍樓山採茶,見其可憐,王氏兄妹留下趙女一同採茶。後來,趙女與王道安結為夫妻,以採茶為生。他們辛勤勞動換來了茶葉豐收,吸引當地農民年年來龍樓山飲茶,彼此結下深厚感情。後因三人同回蘇州,便將茶山送給當地農民經營,為了紀念他們,當地農民把採茶勞動編成歌舞演出,這便是採茶戲的源頭。這些傳説均藴含着人們的想象和加工,其真偽無法考證,但傳説中一男二女的角色和現代採茶戲中的三角戲有某些的淵源。另外,這些傳説涉及的都是採茶勞動與採茶歌舞的結合,從這些傳説和以上的敍述可以斷定,採茶戲直接產生在茶區,是以採茶勞動為素材,以茶文化”為底藴,在“採茶歌”、“採茶歌舞”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二)現實與史料考證――源於贛南
在閲現有史料,關於桂南採茶戲大致有以下一些記載:光緒九年(1884年)《平南縣誌》:“照路挑燈簇簇紅,茶娘結隊和茶公。”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玉林縣誌》:“元宵以前,鄉村中有裝扮竹馬、春牛戲者,竹馬則唱採茶歌,春牛則唱耕田曲。”光緒二十三年版的《容縣誌》:“由元旦迄下弦止,各鄉竟為獅鹿、採茶、魚龍等戲諸戲尤以採茶為陋,俗法用喬妝男一女二,更唱迭和,從正月至臘月,漸月皆有茶歌。”等等。無論是光緒九年的“茶娘結隊和茶公”,光緒二十三年的“竹馬則唱採茶歌”,“喬妝男一女二,更唱迭和”還是咸豐九年的《採茶大例》和《茶插》的出現,都不具備“戲”的全部特徵,還屬於歌舞的範疇。由此可見,桂南採茶戲在清光緒年以後才逐步形成戲劇形態,從時間上看要晚於贛南採茶戲的“清初”成型期。
為了弄清桂南採茶戲的源流,1978年初夏,博白縣採茶研究小組曾派人到江西省的南昌、撫州、吉安、贛州等地進行考察和交流,發現贛南採茶戲以前也是一男二女的表演,同樣以“十二月採茶”為母曲進行發展延伸,其唱詞和表演程式與桂南採茶戲基本一致,唱腔曲牌、表演內容、演出道具與桂南採茶戲大同小異,二者間有着太多的趨同和相近,必定有着密不可分的淵源關係,認為桂南採茶戲源於贛南。
另外,桂南各地的採茶戲藝人都説最初的採茶戲是從北流學來的,認定北流是桂南採茶戲最早的發源地。北流的採茶戲傳人曾國威卻説,他家是採茶世家,其祖上是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下里街平安社人,移居廣西已二十一代了。若以二十年為一代計算,其祖先迂居到桂南已有四百餘年了。就當這是真實的歷史,人們也可以斷定,曾家祖先當初從江西帶來的並非成型的採茶戲,而只是茶歌或採茶歌舞,後來才成了戲。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證實了桂南採茶戲源於贛南的説法。
解放後,在廣東粵西欽州一帶流傳的採茶戲被稱為“合浦採茶”,在廣西玉林五屬流行的叫“玉林採茶”,後因欽州劃歸廣西,才將兩者合併,正式定名為“桂南採茶”,與桂北彩調齊名,稱為姐妹藝術。
桂南採茶戲在“雙百”方針指引下進行了發展,博白縣採茶戲普及面廣,先後成立了300多個劇團(隊)。
1978年,成立了專門從事採茶戲研究機構——採茶戲曲藝術研究組。
1982年,經自治區文化廳批准,將原縣專業表演團體文工團改名為——博白縣採茶劇團 [3] 

桂南採茶戲文化特徵

桂南採茶戲曲牌曲調

桂南採茶戲 桂南採茶戲
桂南採茶戲最初在明代時,其曲調比較簡單,數量也不多,有3個曲牌,一是“十二月採茶”,二是“南昌小曲”,三是“四季蓮花”。十二月採茶原是歌唱一年十二個月茶農活動的,經過發展成了開荒、點茶、採茶、炒茶等一整套曲牌歌舞。
南昌小曲包括了鬧五更、五更嘆、五更望月、五炷香等一套五更調。
四季蓮花即四小景,包括到春來、大落花園、中落花園、小落花園等,以描寫春夏秋冬四季花物為主的曲調和舞蹈。
後來,採茶與舞獅、舞龍分開後,仍然保留了舞獅、舞龍的打擊樂,並和桂南八音結合起來,形成採茶戲的打擊樂,如相思鑼鼓、快衝頭、慢衝頭、小朝王等擊樂曲牌至今還在大量使用。這是桂南採茶戲脱胎換骨的第一步 [4] 

桂南採茶戲表演程序

採茶戲演唱曲調,起初比較簡單,一般唱曲是以“十二月採茶”為主。其次序先是恭賀、參拜。演員在表演之初,要向戲主和觀眾恭賀吉慶,在恭賀吉慶的內容上多是風調雨順、心想事成之類吉祥話。
然後是開荒。演員表演用鋤頭鋤地、播種茶籽的歌舞,動作健康有力,生活氣息濃。
接着是探茶。演員表演探望茶樹生長情況的樣子,燒茶山紙,祈求山神土地保祐茶葉豐收,有地方特色。
然後是採茶和炒茶。採茶表演是一男二女的採茶舞蹈,邊歌邊舞,動作優美動人;炒茶表現製茶的過程,熱烈緊張,一男二女一邊唱一邊做,將收穫的喜悦表現得淋漓盡致。
賣茶是表演的最後程序。經過了很多的工序之後,茶葉終於製作成功了,於是妹妹送哥去賣茶,風趣橫生,令人喜悦。
十二月採茶的整個唱曲,通過種茶的全部勞動過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勞動熱情和豐收喜悦。
後來,來自廣東信宜的老藝人莫五來玉林演採茶後,在十二月採茶前又加唱參拜、採茶兩個情節,別具特色 [4] 

桂南採茶戲藝術特色

桂南採茶戲鄉土氣息濃厚,羣眾喜聞樂見。桂南採茶戲屬於民間戲曲,土生土長,用本地語言客家話演唱,通俗易懂,易於普及。
桂南採茶戲襯詞別有風味,多用“籲嘟呀”和“籲嘟呀啦”,聽眾備感親切,廣為傳唱。因此,“籲嘟呀”又成為桂南採茶的另一“俗名” 。
桂南採茶戲曲牌兼收幷蓄,容量較大。採茶插曲的曲牌比較豐富。民間藝人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吸取民間小調、山歌、兄弟劇種的曲牌及音樂,具有多元性 [4] 

桂南採茶戲演出表演

桂南採茶戲
桂南採茶戲(2張)
採茶戲以載歌載舞的形式獨立演出,經常是一男二女3個人演唱,3個彼此以哥妹相稱,男的稱阿哥,女的叫大妹、二姝。大部由男演員扮演直至後來,才由多人上台演唱。
桂南採茶戲演出隊伍精悍,機動靈活。隊伍人數一般不超過10人,小道具、小節目,不受場地限制,演出方便。
桂南採茶戲表演別具一格,載歌載舞。唱唸做舞四功,側重於唱和舞,唸白多數為韻白或駢文,演出氣氛熱烈,劇場效果良好。
桂南採茶戲的樂器有擊樂、器樂和道器。擊樂包括鑼、鼓、鈸、木魚;器樂包括嗩吶、二胡、笛子、碰鈴;道器包括錢鞭、綵帶、花扇、手絹 [4] 

桂南採茶戲代表劇目

桂南採茶戲 桂南採茶戲
桂南採茶戲的主要作品是20世紀20年代編排創作演出的,主要有《打杯舞》《剪紅帶》《借衣》《綠珠女》等。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創作了很多作品,如《劉三姐》《馮京與馬涼》《搶親》《奪印》《三里灣》《只爭朝夕》《風口渡》《攔路》《接賬》《苦甜擔》《梁祝》《奇案姻緣》《三約湖心亭》《兩親家》《重上茶山》《放牛樂》《姻緣錯》《橋》《甜郎辣姐》《桃花姐》《拆店》《喬遷新居》等。
2015年附近創造的桂南採茶戲作品有《清水塘邊》《煩惱村官老犟妻》《門神下鄉》《鐵公雞拔毛》《牛老闆拜妻》《新所長追舊税》及一批採茶歌舞 [4] 

桂南採茶戲傳承保護

桂南採茶戲傳承價值

桂南採茶戲具有較高的價值,包括學術價值,即保護、傳承桂南採茶戲對豐富和完善中國戲曲乃至世界戲曲都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實用價值,即保護、傳承桂南採茶戲對建設社會精神文明、豐富人民羣眾文化生活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5] 

桂南採茶戲傳承人物

陳聲強 陳聲強
陳聲強,男,漢族,1947年生,廣西博白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採茶戲(桂南採茶戲)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三級演員。陳聲強1969年至1991年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採茶劇團任採茶戲演員,受教於劇團的業務副團長黃鍚福以及甘福華、陳元棟等採茶戲老藝人,1984年被任為業務副團長,1991年至1998年在博白縣圖書館任副館長,1998年至2007年在博白縣文化館任館長。其表演聲情並茂,唱、念、做、舞具佳。代表作品有:《哭還是笑》《河邊情話》等 [6] 

桂南採茶戲保護措施

2018年6月14日晚,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南採茶戲《綠珠女》巡演首站走進玉林師範學院,作為桂南採茶戲《綠珠女》巡演的首站,此次採茶戲走進校園不僅豐富了師生的文化生活,對於桂南採茶戲的挖掘、搶救、保護、傳承也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7]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博白縣文化館獲得“桂南採茶戲”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8]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採茶戲(桂南採茶戲)”項目保護單位博白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11] 

桂南採茶戲社會影響

重要演出
2018年8月21日,第十屆廣西戲劇展演大型劇目展演進行到第二天,由博白縣採茶劇團出演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桂南採茶戲《綠珠女》在邕州劇場上演 [9] 
2018年9月13日晚,大型新編桂南採茶劇《綠珠女傳奇》在南寧市邕州劇場上演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